海口市
海南省省会城市

海口,别称“椰城”,海南省省会,位于北纬19°32′~20°05′,东经110°10′~110°41′之间,地处海南岛北部,东邻文昌,西接澄迈,南毗定安,北濒琼州海峡,是海南省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中心和最大的交通枢纽。海口地处热带,热带资源呈现多样性,是一座富有海滨自然旖旎风光的南方滨海城市。

2023年,海口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58.4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3%。

中文名

海口市

面积

3145.93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

秀英区、龙华区、琼山区、美兰区

气候条件

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火车站

海口站、海口东站、美兰机场站

车牌代码

琼A

别称

椰城

行政类别

省会

历史沿革

海口起源于汉代,地属广西。唐代公元627年,海口始隶属于琼山县。开埠于宋末元初。历史上曾设有宋代的海口浦,元代的海口港,明代的海口都、海口所、海口所城,清代的海口商埠、琼州口,民国初期的海口镇。元代,海口浦便逐渐代替白沙津,成为海南渡海和物资进出口的主要港口之一。明代公元1370年,海口划归广东。明洪武27年(1395年)开始筑城,按兵制海口浦改建为所,称“海口所”或“海口区”。

相传在今海口市的得胜沙路一带,古称外沙。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倭寇入犯海口,海府地区军民予以反击,经过激烈的战斗,最后得胜海贼于外沙,故得名“得胜沙”。清咸丰年间据《天津条约》海口辟为对外通商口岸,成为南洋群岛和大陆对外交通的道口。清光绪元年,(1875年)设置海口海关,并在白沙门建港,对外贸易更形成发展。由于侨民日增,商贾云集,海口日见繁盛。民国初期的1912年起,海口所改称海口镇。1926年脱离琼山县,开始建市。1950年4月23日,海口市解放。1956年,国务院将海口市划为广东省的地级直辖市。

1988年4月1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关于设立海南省、建立海南经济特区的决议,海南建省,海口市成为海南省省会。2002年10月16日,国务院批复海口、琼山两市合并,成立新海口市。历史长河,载述海口市漫长曲折的发展历程,也记述海口市光荣的革命传统,展现丰富的人文史迹景观。

2002年10月16日,国务院批复海口、琼山两市合并,成立新海口市。

名称来源

据考古资料证明,远古时代,海南岛与中原大陆原连一体,有如瓜架下的一个葫芦。由于地壳断裂陷落,狭长地带下沉消失,形成琼州海峡,海南岛便与大陆分离,孤悬海外,与雷州半岛隔海相望。在古文献中,自汉至唐代,南渡江入海地方未有“海口”地名记载。在汉代,现海口地面属珠崖郡玳瑁县(现琼山市前身)地,隋代以后划为琼山县地。到唐代,这里设白沙津(现海口市白沙门地方),为琼州城(今府城)的外滩,设有古渡驿站,是当时琼州与雷州海渡和贸易的港口。南宋时,这里设海口浦,范围包括今天的海甸与海口市区。浦,义为水边或河流入海之地。可知海口地名出于南宋,用“浦”字表示其地境。

行政区划

截至2010年10月,海口市分设秀英、龙华、琼山、美兰4个区,共辖23个镇和18个街道办事处,150个社区居委会、249个村民委员会、2504个经济社(村民小组)、4个农垦农场、2个省属农场。2013年3月,海口市琼山区正式启动府城镇区划调整工作,撤销府城镇,在琼州大道以东设滨江街道办事处,高登街以北设府城街道办事处,高登街以南设凤翔街道办事处。2013年6月18日,府城镇撤镇设街,3个街道办事处挂牌办公。截至2014年9月,海口市辖秀英、龙华、琼山、美兰4个区(县级);下设21个街道、22个镇,共43个乡级政区;下设176个居民委员会、248个村民委员会;下设2643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3年6月,海口市辖秀英区、龙华区、琼山区、美兰区4个区,下设21个街道、22个镇、211个社区、248个行政村,海口市人民政府驻秀英区长滨东四街6号。

概况

行政区划

市辖区名称

面积/平方千米

区政府驻地

下辖地区

秀英区

511.5

秀华路2号

秀英街道、海秀街道、长流镇、西秀镇、海秀镇、石山镇、永兴镇、东山镇

龙华区

300.6

龙昆北路19号

滨海街道、中山街道、金贸街道、大同街道、海垦街道、金宇街道、城西镇、龙桥镇、新坡镇、遵谭镇、龙泉镇

琼山区

940

惠民路1号

滨江街道、国兴街道、府城街道、凤翔街道、龙塘镇、云龙镇、红旗镇、三门坡镇、大坡镇、甲子镇、旧州镇

其他

开发区

园区级别

园区类别

园区名称

设立时间

国家级开发区

综合保税区

海口综合保税区

2011年

海口空港综合保税区

2021年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海口国家高新区

1991年

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海口市位于北纬19°32′-20°05′,东经110°10′-110°41′,地处海南岛北部,北濒琼州海峡,隔18海里与广东省海安镇相望;东面与文昌市相邻;南面与文昌市、定安县接壤,西面邻接澄迈县。海口市东起大致坡镇老村,西至西秀镇拨南村,两端相距60.6公里;南起大坡镇五车上村,北至大海,两端相距62.5公里。全市土地面积2304.84平方公里。

气候

海口市地处低纬度热带北缘,属于热带海洋气候,春季温暖少雨多旱,夏季高温多雨,秋季湿凉多台风暴雨,冬季干旱时有冷气流侵袭带有阵寒。全年日照时间长,辐射能量大,年平均日照时数2000小时以上,太阳辐射量可达11到12万卡;年平均气温23.8℃,最高平均气温28℃左右,最低平均气温18℃左右;年平均降水量1664毫米,平均日降雨量在0.1毫米以上雨日150天以上;年平均蒸发量1834毫米,平均相对湿度85%。常年以东北风和东南风为主,年平均风速3.4米/秒。

人口

人口数量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海口市常住人口为2873358人。

截至2021年末,海口市常住人口290.8万人,增加3.46万人。 

截至2022年末,海口市常住人口293.97万人,城镇人口243.21万人,城镇化率82.73%。

截至2023年末,海口市常住人口300.16万人,城镇化率83.34%。2

民族构成

海口市的常住人口中,有汉族、黎族、苗族、回族、满族、瑶族、蒙古族、朝鲜族、土家族、布依族、傣族、侗族、壮族等48个民族,截至2016年,汉族人口占98.6%,少数民族人口占1.4%。

政治

职务

姓名

市委书记

罗增斌

市长

丁晖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王艳萍

市政协主席

郭燕红

经济

综述

海口历史上是个港口小镇,商贸活动形成较早,但规模小。解放前,商业、手工业在全岛有一定的地位,但近代工业无几,商品生产落后,经济基础薄弱。解放后,逐步走上了计划经济的轨道,市内经济恢复发展。

从1979年开始,海口市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市政府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及“以开放促开发”的方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招商引资,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发展民营企业。

至1987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8.89亿元,比1978年增长2倍,年均递增13.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0.39亿元,增长2.4倍,年均递增14.6%;第二产业增加值2.28亿元,增长2.1倍,年均递增13.3%;第三产业增加值6.22亿元,增长2倍,年均递增13.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789元增加到2906元,年均递增9.4%。

2020年,经初步核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91.5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3%。按产业分,第一产业增加值79.88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269.56亿元,增长0.6%;第三产业增加值1442.14亿元,增长6.4%。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比为4.5:15.0:80.5;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8%、1.9%和95.3%。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049元,比上年增长2.8%,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405元,比上年增长8.0%。

2021年, 经初步核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57.0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3%。按产业分,第一产业增加值85.43亿元,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346.75亿元,增长8.0%;第三产业增加值1624.88亿元,增长12.3%。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比为4.1:16.9:79.0;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8%、11.9%和86.3%。

2022年,海口市全年地区生产总值2134.8亿元、增长 1.3%。

2023年,海口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58.4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3%。按产业分,第一产业增加值103.48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432.92亿元,增长7.6%;第三产业增加值1822.03亿元,增长9.9%。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比为4.4:18.4:77.2;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1%、14.1%和83.8%。

2023年,海口市全口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97.6亿元,比上年增长8%。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66.9亿元,同口径增长8%。在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实现税收收入224.2亿元,同口径增长1.8%,其中国内增值税73.8亿元,增长48.3%;企业所得税35.9亿元,下降11%;个人所得税19.1亿元,下降17.2%;土地增值税33.9亿元,同口径下降24.2%。

2023年,海口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78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全年财政民生支出269.3亿元,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1.3%。其中教育支出55亿元,增长13.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3.7亿元,增长26.7%;卫生健康支出33.5亿元,增长3.1%;城乡社区支出54.1亿元,下降12.9%;农林水支出20.4亿元,增长7.2%;交通运输支出7.8亿元,下降14.3%;住房保障支出32亿元,增长194.2%;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5.7亿元,增长20.3%;节能环保支出6.3亿元,增长38.7%;粮油物资储备支出0.8亿元,增长74.6%。

2023年,海口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4.7%,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0.1%,非房投资增长1.4%,房地产开发与非房项目结构比为39.9:60.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15.8%,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6%,第三产业投资增长3.1%,三次产业投资比例为0.2:14.3:85.5。

第一产业

2020年8月,入选农业农村部“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县名单。

2020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85.3亿元,比上年增长3.8%。其中,种植业47.2亿元,增长21.3%;畜牧业20.6亿元,下降21.0%;林业4.6亿元,增长11.6%;渔业7.2亿元,下降3.7%;农林牧渔服务业5.4亿元,增长3.1%。

2021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产值135.3亿元,比上年增长6.0%。其中,种植业74.84亿元,增长1.3%;畜牧业31.33亿元,增长17.3%;林业7.2亿元,增长2.8%;渔业12.19亿元,增长1.1%;农林牧渔服务业9.74亿元,增长6.9%。

2022年,海口市农业方面,启动4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推出“椰城香见”区域公用品牌,新增“两品一标”农产品30个,大披胡椒入选全国商标品牌建设优秀案例,农业增加值105.6亿元、增长5.8%。

2023年,海口市实现农林牧渔业产值168.57亿元,比上年增长5.0%。其中,种植业101.93亿元,增长3.2%;畜牧业37.33亿元,增长13.8%;林业5.64亿元,下降7.3%;渔业13.26亿元,增长0.4%;农林牧渔服务业10.41亿元,增长9.7%。

2023年,海口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94.63万亩,比上年增长1.8%。粮食播种面积30.14万亩,比上年增长0.8%。油料播种面积4.54万亩,增长9.8%。蔬菜播种面积43.04万亩,增长4.4%。水果种植面积23.75万亩,增长5.1%。橡胶种植面积15.13万亩,下降11.7%。胡椒种植面积5.26万亩,下降1.1%。

2023年,海口市粮食总产量达10.3万吨,比上年增长0.5%;油料作物产量0.59万吨,增长9.6%;水果产量27.34万吨,增长5.1%;蔬菜产量57.75万吨,增长3.2%;水产品产量5.14万吨,下降0.4%。生猪出栏量72.34万头,同比增长17.1%;猪肉产量6.22万吨,同比增长13.5%。牛出栏1.69万头、羊出栏7.36万只,分别增长8.9%和4.2%。

第二产业

工业

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1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45.43亿元,同比下降2.7%。其中产值超十亿元企业13家,超亿元企业79家。产值超亿元企业共完成工业产值513.84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94.2%。

2020年,全市工业增加值150.60亿元,下降3.5%;其中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7.07亿元,比上年下降3.3%;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520.28亿元,下降5.0%;全年规上工业产销率为95.4%,比上年减少1.8个百分点。

2021年,海口市工业经济整体稳步增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175家,比上年增加24家;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40亿元,同比增长10.7%。其中产值超十亿元的企业有17家,超亿元的企业有100家。产值超亿元企业共完成工业产值607.2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94.9%。

2022年,海口市工业方面,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油气等产业集群加快形成,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等破局性项目落地建设,规上工业增加值221亿元、增长20.5%,拉动经济增长1.8个百分点。

建筑业

2020年,全市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22.39亿元,比上年增长6.5%。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业企业单位167个,增长15.2%。从业人员4.57万人,下降11.9%。本市资质内建筑企业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294.2万平方米,下降31.4%;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50.63万平方米,下降55.4%。

2021年全市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49.89亿元,比上年增长0.4%。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业企业单位177个,增长6.0%。从业人员3.9万人,下降14.7%。本市资质内建筑企业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115.6万平方米,下降13.8%;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49万平方米,增长65.3%。

2023年,海口市工业经济整体稳步增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213家,比上年增加17家;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85.11亿元,同比增长14.5%。其中产值超十亿元的企业有18家,超亿元的企业有111家。产值超亿元企业共完成工业产值843.45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95.3%。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轻工业完成产值490.48亿元,增长19.3%;重工业完成产值394.64亿元,增长16.8%,轻重工业产值之比为55.4:44.6。分行业看,医药制造业完成273.61亿元,增长10.4%;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完成82.31亿元,增长19.1%;汽车制造业完成46.29亿元,增长60.2%;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完成84.75亿元,增长21.1%;食品制造业完成16.80亿元,增长9.8%;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完成100.14亿元,增长91.7%;烟草制品业完成41.59亿元,增长2.0%;农副食品加工业完成40.59亿元,下降2.8%。

2023年,海口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8%;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852.15亿元,增长16.8%;全年规上工业产销率为96.3%,比上年下降1.6个百分点。

2023年,海口市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41.87亿元,比上年增长0.3%。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业企业单位243个,增长17.4%。期末从业人员3.5万人,下降22.7%。本市资质内建筑企业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213万平方米,下降0.6%;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92.1万平方米,增长18.0%。

第三产业

金融、保险和证券业

2020年,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为5164.11亿元,比年初增加214.75亿元,增长4.34%。

2020年,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6491.03亿元,比年初增加270.50亿元,增长4.35%。

2020年,全市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12.5%,比上年下降0.7个百分点。

2020年,全市保险保费收入140.55亿元,比上年增长2.5%。

2020年,全市证券经营机构总交易金额35538.30亿元,比上年增长26.6%。

截至2021年1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为5839.73亿元,比年初增加675.62亿元,同比增长13.1%。其中,住户存款余额2242.18亿元,同比增长9.1%;非金融企业存款2261.06亿元,同比增长21.84%。

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

2020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835.89亿元,比上年增长1.5%。

2020年,全市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增加值379.68亿元,比上年增长17.7%,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15.6%;住宿和餐饮业实现增加值52.06亿元,下降19.4%,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2.9%。

在限上企业(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增长9.1%,饮料类下降4.4%,烟酒类下降6.6%,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下降19.4%,化妆品类增长198.7%,金银珠宝类下降1.6%,日用品类增长11.0%,体育、娱乐用品类下降30.0%,书报杂志类下降11.4%,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1.4%,中西药品类增长5.9%,文化办公用品类下降8.6%,家具类下降75.1%,通讯器材类增长53.6%,石油及制品类下降17.8%,汽车类增长18.6%,其他增长8.2%。

202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056.98亿元,占全省比重为42.3%,同比增长26.5%。

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增加值399.21亿元,比上年增长27.9%,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19.4%;住宿和餐饮业实现增加值55.04亿元,增长12.4%,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2.7%。

在限上企业(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增长2.4%,饮料类增长11.9%,烟酒类增长27.1%,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6.7%,化妆品类增长33.6%,金银珠宝类增长29.4%,日用品类增长28.5%,体育、娱乐用品类下降17.0%,书报杂志类下降11.2%,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下降35.9%,中西药品类下降11.9%,文化办公用品类下降6.7%,家具类下降62.9%,通讯器材类增长143.3%,石油及制品类增长30.2%,汽车类增长14.9%,其他下降10.0%。

2022年,海口市消费方面,海口还推出46条精品旅游线路、5大主题活动,发放1亿元消费券、拉动消费超12.5亿元,免税店商品零售额190.2 亿元、增长30.8%。

旅游业和房地产业

2020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1620.2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01.39亿元,其中入境旅游收入1238.04 万美元,下降87.62%,年末全市拥有国家A级景区12个,其中4A级景区6个,星级宾馆酒店36家,其中五星级宾馆酒店3家。

2020年,全市房地产业完成增加值165.01亿元,比上年下降2.8%。全市商品房施工面积3370.64万平方米,下降2.0%;商品房新开工面积325.71万平方米,下降36.2%。商品房销售面积463.74万平方米,增长5.3%;商品房销售额734.42亿元,增长8.4%;其中,住宅销售面积371.52万平方米,下降0.5%;住宅销售额612.79亿元,增长5.4%。

2021年,海口市接待游客2313.8万人次,同比增长39.8%,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的82%;旅游总收入344.6亿元,同比增长56.1%,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的97%。

2021年,全市房地产业完成增加值162.70亿元,比上年增长5.1%。全市商品房施工面积3369.06万平方米,与上年持平;商品房新开工面积310.65万平方米,下降4.6%。商品房销售面积484.60万平方米,增长4.5%;商品房销售额766.87亿元,增长4.4%;其中,住宅销售面积349.09万平方米,下降6.0%;住宅销售额572.50亿元,下降6.6%。

2023年,海口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088.83亿元,占全省比重为43.4%,同比增长8.6%。搭建“会展+”平台,激发消费新“爆点”。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增加值428.04亿元,比上年增长7.8%,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18.1%;住宿和餐饮业实现增加值58.82亿元,增长20.9%,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2.5%。在限上企业(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同比下降11.5%,饮料类同比增长191.6%,烟酒类同比增长5.5%,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同比增长39.3%,化妆品类同比下降10.4%,金银珠宝类同比增长92.1%,日用品类同比增长54.8%,体育、娱乐用品类同比下降11.0%,书报杂志类同比增长22.2%,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同比下降1.4%,中西药品类同比增长18.0%,文化办公用品类同比下降13.8%,家具类同比下降82.7%,通讯器材类同比增长0.7%,石油及制品类同比增长9.4%,汽车类同比增长1.7%,其他同比增长46.8%。

截至2023年末,海口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为7115.18亿元,比年初增加715.72亿元,同比增长11.18%。其中,住户存款余额2896.93亿元,同比增长12.89%;非金融企业存款2531.47亿元,同比增长11.10%。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10.6%,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持续上升,日益成为第三产业和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截至2023年末,海口市原保险保费收入138.87亿元,同比增长3.06%。其中财产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49.94亿元,同比增长7.79%;寿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64.85亿元,同比增长9.62%;健康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21.09亿元,同比下降18.70%;意外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2.98亿元,同比下降9.91%全年原保险赔付支出56.78亿元,同比增长0.41%。财产险业务赔付支出34.18亿元,同比增长12.45%;寿险业务赔付支出11.87亿元,同比增长12.50%;健康险业务赔付支出9.84亿元,同比下降33.09%;意外险业务赔付支出8989.28万元,同比下降0.81%。

2023年,海口市证券经营机构总交易金额17452.9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70%,其中股票交易额8108.03亿元,下降11.45%。2023年末海口市证券账户开户308.41万户,增长7.38%。全年海口市期货经营机构交易额18483.94亿元,增长89.49%。

2023年,海口市进出口总额790.09亿元,比上年增长30.5%。其中,出口291.82亿元,增长71.4%;进口498.27亿元,增长14.5%。贸易逆差206.45亿元。

会展业

2020年,全市共举办各类会展活动274场,其中展览24场,展览面积近60万平方米。规模以上展览14场(1万平方米以上),同比增长17%,展览数量及规模初步估计约占全省的60%。规模以上会议(300人)217场,1000人以上会议33场。

2021年,我市全年共举办30场展览活动,同比2020年(24场)增长25%,其中1万平方米(含)以上3万平方米(不含)以下展览24场,3万平方米(含)以上展览8场,展览面积约87万平方米,同比2020年(60万平方米)增长45%。2021年,我市举办规模以上会议512场,同比增长61.01%,其中千人会议51场,同比增长54.5%。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23年,海口市共有普通高等教育学校12所,广播电视大学1所,在办中等职业学校25所,普通中学109所,普通小学140所,在办幼儿园574所,特殊教育学校4所。研究生招生5703人,在校生1.64万人,毕业生3886人;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6.03万人,在校生18.45万人,毕业生5.06万人;成人本专科招生1.44万人,在校生2.90万人,毕业生1.18万人;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学生)招生2.52万人,在校生7.01万人,毕业生1.95万人;普通高中招生2.24万人,在校生6.38万人,毕业生1.91万人;普通初中招生3.79万人,在校生11.09万人,毕业生3.42万人;普通小学招生4.49万人,在校生25.06万人,毕业生3.66万人;学前教育招生3.71万人,在校生11万人,毕业生4.01万人;特殊教育(含随班就读、送教上门学生)招生249人,在校生1476人,毕业生305人。初中毛入学率为104.71%,小学毛入学率为101.94%。

基础教育

海南省示范(一级)幼儿园

海南省直属机关幼儿园

海南省直机关第二幼儿园

海南省军区幼儿园

武警海南省总队幼儿园

海南昌茂花园幼儿园

海南大学附属幼儿园

海南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

琼台师范学院附属幼儿园

高等教育

学校名称

主管部门

办学层次

属性

备注

海南大学

海南省

本-硕-博

省部共建大学、211工程、双一流、一省一校、卓越计划

公立

海南师范大学

海南省

本-硕-博

省部共建大学、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公立

海南医学院

海南省

本-硕-博

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

公立

琼台师范学院

海南省

本科

全日制普通高校

公立

科学技术

2023年,海口市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累计10家,占全省77%;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4家,累计在库179家,占全省52%。高企方面,高新技术企业871家,占全省58%。科技型中小企业1162家左右,约占全省56%。全市省级科研平台达142个,占全省比重71%,完成打赢科技创新翻身仗。省级科研平台目标任务(100家)的142%。2022年我市R&D经费投入达35.02亿元,比上年增长21.6%,占全省比重为51.2%;R&D经费投入强度1.64%,比上年提高0.24个百分点。全市登记技术合同2005件,合同成交总金额达36亿元,其中技术交易额达34.8亿元,同比增长25%,占全省比重为70%。

2023年,海口市科工信领域9家企业9人入选“南海创新人才”,1家企业1人入选“南海工匠”。全市累计17家制造业企业通过实现ERP系统与海关监管辅助系统的联网对接,成功获批海南自贸港加工增值30%免关税政策试点企业。

2023年,海口市累计获批省级国际设计岛示范基地4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7家;全市13家融资担保机构新增担保业务45.59亿元,其中为我市584家中小企业融资担保26.61亿元。 

医疗卫生

2023年,海口市(省、市、区属各单位)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613个。其中,医院78个(专科精神病医院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23家,卫生院29家,村卫生室251家,门诊部211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865个,疾控预防控制中心6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2个,健康教育机构6个,妇幼保健院(所、站)7个,急救中心(站)3个,采供血机构1个,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5个,其他卫生机构14个。共有卫生技术人员37010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3116人,注册护士18170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实有床位数20260张。其中,医院17595张,妇幼保健院(所、站)1071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650张,乡镇卫生院403张,门诊部334张,急救中心(站)7张,其他卫生机构200张。

海南省三甲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八医院

海南省人民医院

海南省中医院

海南省眼科医院

海口市人民医院

海南省儿童医院

海南省肿瘤医院

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

文化事业

2023年,海口市组织引进各类精品文艺演出200余场次,满足不同观众对文艺演出的观演需求。举办海口儿童戏剧嘉年华、街头艺术节、街头艺人大赛、新春街头艺术展演、城市雕塑艺术节等活动。特色文化活动丰富多彩,2023(第二届)海南自贸港国际美术展、2023年(第三届)海南锦绣世界文化周在海口举办,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主题活动、海口“春风村雨”文化惠民演出、琼剧惠民等活动百余场次。

截至2023年末,海口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545个,艺术表演场馆34个,博物馆11个,群众艺术馆1个、文化馆4个,文化站43个,公共图书馆5个。全年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99.19%,电视覆盖人口综合覆盖率达到99.14%。公共图书馆藏书量344.92万册。

体育事业

2019年11月15日,海口市入围全国社会足球场地设施建设重点推进城市。

2020年,挂牌成立国家体育训练南方基地—海南海口·帆船帆板,新增全民健身路径34套340件,建成32个社会足球场,筹备建设全市首个智慧体育公园和海口市全民健身中心。

2021年,体育事业发展步伐加快。海口市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局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全国体育系统先进集体。海口市培养的运动员参加国家级、省级比赛共获得金牌165枚、银牌106枚、铜牌95枚。群众体育活动覆盖面不断扩大、竞技体育影响力持续增强。亲水运动季、沙滩运动嘉年华、足球、篮球联赛、广场舞、健身太极等群众体育运动广泛开展。

2022年6月24日,2022中国帆船城市超级联赛在衢江举行启航仪式,海口帆船代表队参赛。

2023年,海口市筹备世界沙滩排球职业巡回赛挑战赛、亚洲尾波滑水系列赛,全国帆船锦标赛(ILCA4)暨亚运集训队选拔赛、全国射箭冠军赛、中国无人机竞速公开赛(海南自贸港站)、中国飞镖公开赛(海口站)、全国乒乓球城市挑战赛等品牌赛事。举办国际旅游岛帆船大奖赛海口站总决赛、2023“海口杯”帆船赛、海口市篮球联赛、海口市乡村排球赛、海口市青少年三人篮球联赛,创新组合互动体验、旅游休闲、民俗文化等,不断拓宽群众参与度和体验感。积极开展“海口杯”赛车运动嘉年华等活动。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海口帆船帆板训练基地、中国足球(南方)训练基地、国家体育训练南方基地(海南海口.沙滩排球)等共接待男足国家队、中国射箭队、国家帆船帆板队、中国沙滩排球国家队、法国沙滩排球国家队等约29支国内外队伍共计86233余人次冬训。

五源河文化体育中心

五源河文化体育中心位于秀英区长滨路,包含“一场八馆”、配套商业、奥体公园场地及配套设施,是海口市重点项目。其中,一场包括:6万平方米五源河体育场,总建筑面积约11万平方米,共5个楼层,可容纳5万人,是海南省首座可以举办全运会赛事、国际A类赛事的体育场,填补了海南承办国际一级赛事能力的空白;八馆包括:1.2万人综合性体育馆、2千人国家级游泳跳水馆、3千人国家级网球馆、3千人沙滩竞训中心、5万平方米文化展览馆、7千平方米音乐厅、5万平方米海口电视台传媒中心、2万平方米冬训基地。

社会保障

2023年,海口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129.44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108.17万人、工伤保险参保75.54万人、失业保险参保69.46万人,各险种分别完成年任务的104.79%、102.53%、102.72%、100.52%;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扩面参保缴费37203人,完成年任务32681人的113.84%。截至11月份,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政策,共减收85469家单位工伤保险费6756.57万元、失业保险费16712万元。2023年,累计使用就业补助专项资金17026.94万元;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23840人次,完成年任务2.2万人次的108.36%。

2023年,海口市实现社保卡医保购药应用,在全市推出“社会保障卡椰城惠享季”和“社会保障卡1分钱乘公交”优惠活动。截至12月底,海口市新增制发社保卡9万张,海口地区(含省本级)持卡人数达到248.95万人,电子社保卡人口覆盖率达到75.33%。

2023年,海口市城镇新增就业64763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28.63%;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9732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31.98%;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4761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58.70%;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879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02.67%。各项指标完成情况较上年度有所提升,就业形势稳中向好。全年创业担保贷款11.46亿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14.6%,扶持创业者和企业1439个,带动11280人实现就业。

交通运输

公路

高速公路

编号

名称

起止点

G15

沈海高速公路

起点:沈阳;终点:海口

G75

兰海高速公路

起点:兰州;终点:海口

G98

海南环线高速公路

起点:海口;终点:三亚

铁路

粤海铁路:粤海铁路自广东省湛江市海安镇,经琼州海峡跨海轮渡到海南省海口市,沿叉河西环铁路途经澄迈县、儋州市至叉河车站,全长345千米,与既有线叉河至三亚铁路接轨。它是中国第一条跨海铁路,作为中国建设史上的一项标志性工程,表明中国在建设跨海铁路上取得了关键技术的突破,填补了多项中国国内空白,标志着中国铁路建设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环岛铁路:海南环岛铁路由海南东环铁路和海南西环铁路组成,连接海口至三亚,东环308千米,西环345千米,主要运行动车组,是全球首条环岛高铁。它的建成,将有利于优化产业布局,带动县域经济协调发展;高铁牵引动力为电力,没有废气排放,能源消费量低,对海南建设生态省和节约型社会将发挥积极作用;大大完善海南旅游基础设施,满足海南国际旅游岛不断增长的运输需求,为海南建成世界级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提供有力支撑。

港口

海口港:海口港位于海口市,是从事港口装卸、仓储、水上客货运输、集装箱运输、外轮理货、船舶修理、商业贸易、旅游、房地产开发、物业管理等多元化的综合性经济实体。它属琼北地区海口秀英港、海口新港、马村港3个港口,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经营、统一管理。其中,海口秀英港是海南省的交通枢纽和客货集散中心,在中国沿海港口发展战略中被交通部列为主枢纽港和海南省国际集装箱干线港口,属国家一级开放口岸。

南港:南港位于海口市秀英区郊区海口火车站沿滨海西路,沿着滨海西路一直往前走,则可直达火车轮渡南港码头。南港主要开通海口南港至海安北港粤海铁路客滚船。

航空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日本侵琼时,在海口、三亚、黄流建立了飞机场,日军61航空厂分别在海口、三亚设立分工场和补给工场。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10月上旬,国民党民运航队以海南改设特区地位重要为由,在该市设立办事处,派范思立任主任,地址设在新华北解放戏院附近,海南交通界会同香港国泰航空公司,经当局及香港政府同意,于1949年12月14日开设琼港线飞航,1949年10月,中航公司每周有4班水上飞机,飞行澳门、梧州、香港、海南一线。1949年10月19日,中央航空公司增辟琼暹航线,每周四由该市直飞曼谷。民航大队每日有班机由该市至三亚,至香港,空军运输机也每周一、三由该市开往三亚。国民旅行社每周三、六开办该市至香港、澳门航线。此外,还开设该市至台北、台南航线。

1950年4月,解放后,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南海舰队航空兵接管该市机场,为军用机场。1956年2月起,拨出部分场地作为中国民用航空站,同时,开航客运,该市机场作为军民两用机场启用,称为海口大英山机场。后由于市区的迅速发展,给机场发展造成巨大障碍。

1999年2月,经中央军委国务院批准立项建设的新机场——海口美兰国际机场,在美兰区灵山镇境内落成,并于同年5月通航,同时,大英山机场停航。美兰机场是中国国内干线机场,Skytrax五星级机场,占地面积583公顷,飞行区等级按国际民用航空组织制定的4E级标准修建,可满足波音747-400等大型飞机的起降要求。跑道长3600米,宽60米,一条平行滑行道长3600米,宽44米,配备世界先进水平的二类助航灯光系统,通讯导航设备二类仪表着陆系统,其他航管及机场服务设施也达到国际先进水准。二期扩建工程项目将新建等级指标为4F的飞行区,新建一条长3600米,宽60米的跑道,2条平行滑行道及联络道系统,新建29.6万平方米的T2航站楼,61个机位的各类站坪,以及GTC综合交通枢纽工程。美兰机场现有航站楼总规模近15万平方米,包括国内航站楼和国际航站楼,站坪总面积79万平方米,站坪机位78个。2011年12月26日,海口美兰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1000万人次,跻身国内大型客运机场行列。2017年,美兰机场旅客吞吐量达2258万人次,在全国机场的旅客吞吐量排名中攀升至第17名。

轨交

地铁

海口市地铁远景年共由8条线组成,总长约201.1km,共设置126座车站。

海口市地铁建设规划编制内容:按国家发改委《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编制和评审要点》内容和深度编制海口市地铁建设规划,涉及项目选择、建设规模、规划方案、工程方案、一期建设等,以及以下9个专题研究的编制工作:⑴客流预测;⑵环境影响评价;⑶社会稳定性评估;⑷用地控制规划;⑸近期建设线路预可研;⑹交通衔接专题报告;⑺制式选择专题报告;⑻投融资专题报告;⑼文物保护专题报告。

城际快线

海口市郊列车总运营长度约为38.054千米,设置6个站点。列车行车间隔为高峰时段10分钟、全日平均15分钟,列车服务时段为每日早6:30分至晚23:00分,列车运行最高速为160千米/小时,构筑围绕主城区的半小时轨道通勤圈,为上班族带来福音。

站点名称

站点地址

海口站

海口市秀英区粤海大道

长流站

海口市秀英区南海大道与长滨路交叉口向西约260米处

秀英站

海口市秀英区南海大道与海榆中线交叉口向西约300米处

城西站

海口市龙华区南海大道与华庭路交叉口处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海口”一名最早出现于宋代,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意为南渡江入海口处的一块浦滩之地。海口历史上隶属琼山县,名称沿革有宋代的海口浦,元代的海口港,明代的海口都、海口所、海口所城,清代的琼州口等。

人文历史

在悠久的华夏文明中,海南岛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独树一帜,从远古到现代,她都是中华文明中重要的分支,亦是中国历史文化精华的一部分。海口市作为海南省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北枕海安,南近交趾,东连七洲,西通合浦”,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南疆边陲的海陆交通要冲,重要的港口商埠。人口的迁徙,民族的融合,语言的融通,使其造就了独特的多元文化。

通行语言

海口市使用语言包括海南话、 普通话、白话、军话、客家话、闽南话与四川、河南、湖南及其他地方话和各少数民族话等语种。主要方言为海南话,其中长流地区讲长流村话, 东南部的龙塘、龙桥、石山、永兴、 遵谭、云龙等镇及镇辖的部分村庄讲临高羊山土语。

当地居民使用的汉语方言为海南话(英文:Hainanese),起源于古闽南语,是由古代福建闽南地区移民在向海南岛迁徙的过程中,随之带来的一种方言。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又不同程度与当地其他汉族方言及少数民族语言产生相互影响,从而造就了它的独特性。由于海南岛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海南话受外界语言干预较少,让大量古汉语元素得以完整保存,可谓是“古汉语的活化石”。在海南全境,海南话的使用人数约有600多万,约占全省总人口的80%,若加上海外琼籍华人,实际使用人数近1000多万。

传统民俗

习惯称谓

由于海南全省是由海南岛及中沙群岛、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组成,无一管辖区域涉及到大陆,因此,自古以来,海南当地人就习惯把岛外所有地区统称为“大陆”,其作为一个约定俗成的地理名词,不具备任何政治意涵。

特色节庆

公期

“公期”是海口的一种地方文化习俗,亦被称为“军坡”,是一种年度区域性庙会祭神活动。闹军坡,过公期,意愿是民生熙和,愿景是时和世泰。唯其如此方能安居乐业,唯其如此才能肆意狂欢。庙会狂欢,游人熙然而笑,儿童嬉然而闹,一派熙熙攘攘的欢乐图景。这是民望所归,是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生活追求。

换花节

“换花节”起源于“换香节”,海口在唐末时就已存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张灯结彩、普天同庆的换香活动。“换香”蕴含着当地老百姓互换香火,有换吉纳祥,发财旺丁的寓意。后来出于节庆安全考虑,1984年,海口民间将“换香”习俗改为“换花”,“换花”逐渐成为人们元宵闹春的主要活动,并演变成年轻人追求爱情的新习俗。

海南国际旅游岛欢乐节

海南国际旅游岛欢乐节,是由海南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旅游局共同主办的全省性旅游节庆,于每年的12月举行。作为特别策划的旅游节庆活动,该节的特点是“旅游搭台,唱旅游戏”,塑造了海南“欢乐海岛、度假天堂”的旅游形象。欢乐节在全省各市县举行,各地不同特色的活动,让国内外游客可以有多样的游玩选择和畅快的游玩体验。

文化遗产

海口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经过多年的努力,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已经拥有7个国家级(琼剧、海南八音器乐、海南公仔戏、海南椰雕、海南斋戏、冼夫人信俗、海口天后祀奉)、10个省级(海南虎舞、海南麒麟舞、海南粉烹制技艺、海南龙塘雕刻艺术、府城元宵换花节、土法制糖技艺、海南黄花梨家具制作技艺、鹿龟酒酿泡技艺、琼式月饼制作技艺)、2个市级(海南狮舞、海口舞)共19个项目。

特产美食

特产

特产

介绍

珍珠

珍珠是一种古老的有机宝石。主要产在珍珠贝类和珠母贝类软体动物体内,由内分泌作用生成的含碳酸钙的矿物(文石)珠粒和大量微小的文石晶体集合而成,种类丰富,形状各异,色彩斑斓。海南省管辖的南海海域盛产珍珠,它与生俱来的高雅气质,象征着健康、纯洁、富有和幸福,自古以来为人们所喜爱。

黎锦

黎锦古称“吉贝”布,是黎族人采用木棉花蒴果内的棉手织出的一种特色花布,远在春秋时期就负盛名,也是中国最早的棉纺织品。它制作精巧,色彩鲜艳,富有夸张和浪漫色彩,图案花纹精美,配色调和,鸟兽、花草、人物栩栩如生,在纺、织、染、绣方面均有本民族特色。“黎锦光辉艳若云”就是古人对黎族织锦工艺发出的由衷赞美。

椰雕

椰雕是以椰壳、椰棕、椰木为原料,用手工雕刻成各种实用产品和造型艺术品。椰雕因旧时官吏常以它进贡朝廷而得“天南贡品”之誉。椰雕工艺品样式新颖,造型古朴,画面雅致,质地轻巧,融观赏性与实用性于一体,具有浓郁的海南风格。雕刻工艺包括有平面浮雕、立体浮雕、通花浮雕,还有带棕立体雕刻和贝壳镶嵌雕刻等多种手法。

珊瑚盆景

珊瑚盆景是海中奇珍,产于热带海洋,人称“海石花”。其实,它既不是植物,也不是矿物,而是无数珊瑚虫(一种生活于热带海域里的腔肠动物)的遗骸集结而成的化石,在海中天然长成,奇形怪状,美妙绝伦。白者胜雪、红者如血、绿似翡翠、黄色类金。

美食

海口市饮食富有海南风味,荟萃文昌鸡、嘉积鸭、东山羊、和乐蟹等海南四大名菜与海南特色风味小食,具有取材丰富、讲究鲜活、原汁原味、多种多样等海南饮食文化内涵。

美食

介绍

图片

清补凉

海南清补凉是风靡热带海南岛的特色冰爽甜品。海南清补凉主要是以绿豆、薏米、花生、空心粉、椰肉、红枣、西瓜粒、菠萝粒、鹌鹑蛋、凉粉、椰奶等多种配料炮制而成的冰爽解渴饮品。

清补凉

椰子鸡

椰子鸡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名肴,用椰子和嫩鸡蒸煮而成,口味咸鲜,椰味芬芳,汤清爽口,有益气生津的效果。

椰子鸡

海南粉

海南粉是海南米粉大家族中的鼻祖,米粉与十几种色味独特的佐料腌制而成的。相传明末有一位陈姓的住户迁居澄迈老城,以加工米粉为业。由于生意好,拜师学艺者众多,海南粉便遍布全岛。《正德琼台志》记载,当时全岛共有121个较大的墟市,都设有海南粉加工作坊和小摊。人们俗称的海南粉也叫海口腌粉。

海南粉

老爸茶

老爸茶,是海口市的特色茶文化,起源于西方,西方人喜欢在闲适的时间喝点加糖或是淡奶的红茶,配以西点。后来这些习惯传到了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及香港澳门等东西方文化融合的地方,而在这些地方,当时聚集着许多从海南岛出外谋生的海南人,在回乡时也将这些生活习惯带回了海南。

资源

土地

海口市现有陆地面积2304.84平方公里。其中,农业用地1756平方公里,建设用地363平方公里,未利用土地153平方公里。农业用地中,耕地面积7.9万公顷,含水旱田4.1万公顷,旱地3.8万公顷;林地面积3.4万公顷;可开发利用的滩涂面积0.2万公顷、山塘水库0.42万公顷。主要土壤类型有玄武岩砖红壤、火山灰幼龄砖红壤、沙页岩砖红壤、带状潮沙泥、滨海沙土。土壤土种共8个土类,12个亚类,43个土属,110个土种。

矿产

海口市现探明的矿产主要有煤、硅藻土、泥碳、粘土、高岭土、铝土矿、矿泉水、地热水、石材和河砂等。煤矿为褐煤,分布在甲子镇的长昌煤矿;石材主要分布在永兴镇一带,以玄武岩为主;矿泉水、地热水主要分布在市区北部及永兴镇的火山口地区;河砂主要分布在南渡江东山镇地段和龙塘镇下游的冲积沙洲。

旅游景点

南畴湖村:海口市文明生态村的一颗明珠,走进村里,就像进了乡村公园,好大一个湖,村民围湖而居,生活富裕,是当地有名的橡胶村。优美的环境吸引了“神七”航天英雄等大批参观者。海口琼山区南畴湖村庄内绿荫成行,环境自然清新。全村仅用八个多月时间,就使全村生态环境和群众精神风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改过去的“脏、乱、差”的现象,建成处处美景相映,湖光水色浑然一体的上档次、上水平的文明生态村。

海口外滩中心占地面积约340亩,总建筑面积约120万平方米,最高达333米。1一期“华府天地”,二期“华府海景”,三期“华府滨海”,四期“外滩城”,五期1.5公里外滩滨海大道。项目融合精品酒店、尖端办公、滨海商业、海景公寓,并特别打造280樽泊位游艇码头。

荣誉称号

荣誉称号

授予单位

全国文明城市

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

全国双拥模范城市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

全国禁毒示范城市

国家禁毒委员会

全国法制政府建设示范城市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对外交流

领事机构

2019年10月10日,柬埔寨王国驻海口总领事馆正式开馆,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外国在海南设立的首个领事机构。

领事机构

领区范围

设馆时间

地址

柬埔寨王国驻海口总领事馆

海南

2019年10月10日

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滨海大道77号中环国际广场8楼808室

友好城市

城市

国家

城市

国家

西哈努克市

柬埔寨

罗斯托克市

德国

克波斯市

哥斯达黎加

纳奈莫市

加拿大

格罗德诺市

白俄罗斯

比萨省

意大利

梅珀尔市

荷兰

安塔利亚市

土耳其

合作联盟

2020年12月29日,成为澜湄旅游城市合作联盟的首批中方城市。

参考资料

1.海口十大高楼· MAIGOO

2.2023年末海口市常住人口主要数据·海口市统计局

目录
01
摘要
02
基本信息
03
历史沿革
04
名称来源
05
行政区划
06
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气候
07
人口
08
政治
09
经济
综述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0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科学技术
医疗卫生
文化事业
体育事业
社会保障
11
交通运输
12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人文历史
通行语言
传统民俗
特色节庆
文化遗产
13
特产美食
美食
14
资源
土地
矿产
15
旅游景点
16
荣誉称号
17
对外交流
18
合作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