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为全国首批国家重点学科、全国首批博士学位授权点、全国首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全国首批启动的“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首批设立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所在单位。 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的前身是煤田地质系。 学院拥有“煤层气资源与成藏过程”、“煤炭资源”等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院下辖5个研究所,2个教学、实验中心,4个行政管理办公室。现有教职工100余人,其中副高级及以上职称52人,博士生导师19人、硕士生导师47人。
中文名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学校属性
211工程
现任校长
姜波
在校生数
1600名
学院介绍
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的前身是煤田地质系。1950年我校从焦作搬迁天津,称中国矿业学院,当时设立了地质工程学教研室。1951年创办煤田地质工程系。1953年学校搬迁北京,更名为北京矿业学院,设立煤田地质系。1970年学校搬迁四川省,更名为四川矿业学院,煤田地质系在困境中成长。1978年恢复中国矿业学院校名,1980年学校迁至江苏省徐州市,1988年学校更名为中国矿业大学,煤田地质系迅速发展壮大。1995年以煤田地质系为基础成立了“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学科领域大跨度拓展。2000年学校进行院系调整,学院更名为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1
学科设置
学院现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
国家长江学者设岗学科2个;
校级重点学科2个;
一级学科博士后流科研流动站2个;
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
二级学科博士点10个;
二级学科硕士点12个(其中3个硕士点有单招资格);
工程硕士点1个;
本科生专业5个。
学科涉及工、理两大门类,辐射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地质学、地理学、地球物理学和水利工程5个一级学科。学院下辖5系、5所、2个实验中心。
研究机构
- 能源地质研究所
- 煤矿工程地质研究所
- 水资源与水防治研究所
- 地球物理研究所
- 地球信息科学研究所
- 教学实验中心
- 分析测试中心
- 煤层气资源与成藏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煤炭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 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
-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 地质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学院领导
姜波:院党委书记
隋旺华:院 长:
王伯平:院党委副书记
董守华:教学副院长
郭英海:科研副院长
董青红:行政副院长
参考资料
1.学院简介·中国矿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