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灭者亚巴顿》是一部由[阿根廷]埃内斯托·萨瓦托所著书籍,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
毁灭者亚巴顿
[阿根廷]埃内斯托·萨瓦托
Abaddón El Exterminador
陈华
四川文艺出版社
内容简介
阿根廷经典作家萨瓦托长篇小说,是其“心理小说三部曲”(《隧道》《英雄与坟墓》《毁灭者亚巴顿》)之终章。“三部曲”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作品几乎无一例外地关注现代人的孤独、焦虑与死亡,表达对人的存在与命运这一命题经年的探究和思考”。
《毁灭者亚巴顿》的主线是发生在1973年同一时间的三件事情:其一,“疯子”巴拉甘目睹的异象——一只长着七个头的巨龙盘踞在夜空中;其二,十七岁的纳乔看见挚爱的姐姐与房地产公司总裁有染;其三,二十三岁的马塞洛因与游击队员“小棍子”之间的友谊,在警察局地下室被酷刑折磨致死。
在主线之外,相当混乱地穿插了不同人物的对话、回忆、信函、会谈、新闻报道等。曾经在《隧道》和《英雄与坟墓》中出现过的角色,再次作为客体或主体出场,连作者本人也成为了书中的一个角色。最重要的已不是情节本身,而是其间的争论、思绪,涉及诸多话题的探讨:现实、宗教、哲学、历史、战争、革命、暴力、现实和超现实……作品具有典型的拉美文学魅力,又有独创之处。虽则阅读门槛较高,其文学价值、重要性却是毋庸置疑。1
图书目录
1973年初发生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市的一些事/001。
坦白、对话以及在所述事件之前的一些梦境,它们可以被视作背景,尽管有时不甚清晰且寓意不明。主体部分发生在1972年,但也有更早之前发生在战前的拉普拉塔市、罗哈斯镇和奥尔莫斯上尉镇的故事(后两者是布宜诺斯艾利斯省的两个村镇)/013。
译后记/559。2
作者简介
埃内斯托·萨瓦托(Ernesto Sabato,1911—2011),阿根廷著名作家、画家、物理学家,1984年塞万提斯文学奖获得者。代表作有“心理小说三部曲”(《隧道》《英雄与坟墓》《毁灭者亚巴顿》)、回忆录《终了之前》等。
人物介绍
巴拉甘
疯子”巴拉甘目睹的异象——一只长着七个头的巨龙盘踞在夜空中。
作品鉴赏
《毁灭者亚巴顿》究竟是一本什么样的书我想任谁都很难定义。除了作者萨瓦托本人以外没人敢说自己能读懂它。跟随着作者犹如梦呓般的叙述,读者控制不住的一次次走神,恨不得读一页就要反问自己一下:他究竟在说什么?
书腰上写着,动乱宇宙困境、恐惧、孤独的目击证人,人类世界宗教、哲学、历史之永恒忧思。
要理解《毁灭者亚巴顿》这本书,乃至萨瓦托本人,你首先要了解“拉美文学爆炸”。它既代表了一种现象,同时也是一种被冠以地域前缀的写作风格。本书,就是“拉美文学爆炸”的产物。
其次,本书在引进中国时被划为“心理小说”,萨瓦托的作品几乎无一例外地关注现代人的孤独、焦虑、绝望、疯狂与死亡,表达对人的存在与命运这一命题经年的探讨和思考。他在小说中引进了一个叫“萨瓦托”的角色,这无疑是他本人的化身——与此同时,书中的其他角色亦可以视作是作者的化身,《隧道》里的孤独画家卡斯特尔,《英雄与坟墓》里残酷冷血、以虐杀动物获取快感的费尔南多。而在“三部曲”前两部中困扰读者许久的问题,终于在《毁灭者亚巴顿》中迎来了答案。比如为何执着于去书写“瞎子”这一主题,比如本书标题的由来。他还借由书中人物或者其他作家、艺术家哲学家出口,表达了自己的哲学观,宗教观,文学观和革命观。这其中,犹以萨瓦托对自己文学观的解释最为精彩:“小说中应该包括小说家本人,不是指虚构小说中的作者,而是一种极端的可能性,即小说中的作者就是真正创作小说的那个人,而不是一个旁观者、一个新闻记者、一个目击证人,他是小说中的又一个人物,跟从他灵魂中产生的其他角色相同;是一个发疯的主体,与他的分裂物共处。但这样写并不是为了炫技,而是为了能够更深入的了解他巨大的奥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