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地铁6号线
中国山东省青岛市境内地铁线路

青岛地铁6号线(Qingdao Metro Line 6),是中国山东省青岛市第八条建成运营的地铁线路,是中国国内首条应用TACS列车自主运行系统的地铁线路,也是中国国内首条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地铁示范线,于2024年4月26日开通运营一期工程(灵山湾站至横云山路站),标志色为蔚蓝色。

截至2024年4月,青岛地铁6号线一期工程线路均位于黄岛区内,起于灵山湾站,贯穿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区、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青岛中德生态园等区域,止于横云山路站,线路大致呈反向“C字型”走向。

截至2024年4月,青岛地铁6号线一期工程线路全长30.76千米,全部为地下线;共设置21座车站,全部为地下车站;采用6节编组B型列车。1

中文名

青岛地铁6号线

外文名

Qingdao Metro Line 6

开通日期
2024年4月26日
轨道类型

地铁

起止站点

灵山湾站、横云山路站(一期工程)

线路长度
30.76 km(一期工程)
车站数量

21座(一期工程)

标志色

蔚蓝色

建设历程

  • 前期准备

2013年7月,青岛地铁6号线建设规划通过专家评审;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青岛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3~2018年)》,同意建设青岛地铁6号线一期工程。

2015年8月27日,青岛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官网发布《青岛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调整(2015年)》及《青岛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调整(2013-2021年)》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第一次信息公示公告,其中涉及青岛地铁6号线一期工程;12月,青岛地铁6号线一期工程环境评价报告在青岛市环境保护局官网进行第一次公示。

2016年3月16日,青岛市环境保护局官网发布青岛地铁6号线一期工程二次环评公示;11月30日,《青岛市地铁6号线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得青岛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

2017年1月22日,青岛市环境保护局官网发布《青岛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7-2023)》环评公示,其中包括规划中的青岛地铁6号线二期工程;4月12日,青岛地铁6号线一期工程抗震专项论证专家评审会召开;6月,青岛地铁地铁6号线一期工程召开前期资料专家咨询会。

2019年10月11日,青岛市地铁六号线有限公司组织召开青岛地铁6号线一期工程机械掘进区间设备选型和不良地质段注浆加固专家咨询会。

2021年12月24日,青岛西海岸新区官网发布《关于青岛市地铁6号线二期工程规划选址批前公示的通告》。

2022年1月10日,青岛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官网发布青岛地铁6号线二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公告。

青岛地铁6号线车站内景

  • 一期工程(灵山湾站至横云山路站)

2019年12月16日,青岛地铁6号线一期工程动工兴建。

2020年1月13日,青岛地铁6号线富春江路站(今九顶山站)完成装配式围挡首件样板建设;1月16日,青岛地铁6号线一期工程首批量价核算定案专题审议通过,当日,青岛地铁6号线一期工程第三方监测项目招标完成;2月25日,青岛地铁6号线启动滨海学院站拟拆迁房屋评估工作;3月23日,创智谷站(今星海滩路站)2号风井锁口圈完成浇注;3月24日,九顶山站围护结构第一根桩开钻;3月26日,青岛地铁6号线02工区通过开工条件验收;4月14日,青岛地铁6号线列车自主运行系统完成首列样车试验线测试工作;4月28日,青医西院区站2号竖井完成竖井开挖关键节点验收;9月28日,青岛地铁6号线朝阳山CBD站至华山一路站区间竖井进入区间正线施工;10月15日,黄海学院站(今毛家山(黄海学院)站)主体结构第一施工段土方开挖完成;11月17日,青岛地铁6号线毛家山(黄海学院)站首段底板开始浇筑。

建成后的毛家山(黄海学院)站

2021年1月6日,青岛地铁6号线首台盾构机在毛家山(黄海学院)站始发;3月17日,可洛石站(今抓马山站)北端首块混凝土底板浇筑完成;3月25日,青岛地铁6号线石山路站至黄海学院站区间左线盾构机始发;4月21日,青岛地铁6号线辛屯路站至朝阳山CBD站区间右线盾构始发;5月20日,朝阳山CBD站(今辛屯站)主体结构封顶,成为青岛地铁6号线全线首座封顶的车站;8月11日,青岛地铁6号线一期工程6座暗挖车站全部贯通;8月31日,青岛地铁6号线2台盾构机和2台TBM掘进机同时始发;12月,抓马山车辆基地咽喉区A区主体结构封顶;12月23日,青岛地铁6号线辛屯路站至朝阳山CBD站盾构区间右线完成掘进,成为全线首个洞通的机械掘进区间。

2022年3月21日,青岛地铁6号线抓马山站至河洛埠站区间左线盾构段、河洛埠站至中德工业园站区间左线同日贯通;4月27日,抓马山站完成拼装,同日,黄河路站(今薛家泊子站)主体结构封顶;5月18日,青岛地铁6号线黄海学院站至海港路站区间左线TBM始发;6月18日,青岛地铁6号线创智谷站至石山路站区间实现双线贯通;6月27日,青岛地铁6号线黄海学院站至海港路站双护盾TBM区间右线贯通;7月,青岛地铁6号线抓马山车辆基地综合楼主体结构封顶、可洛石站至抓马山站区间左线盾构始发、轨道和机电工程开工,全面进入站后施工阶段;8月21日,青医西院区站(今青大附院西海岸院区站)主体结构封顶,成为青岛地铁6号线全线首座完成封顶的暗挖车站,同日,九顶山站拼装完成;9月30日,青岛地铁6号线朝阳路站至峨眉山路站盾构区间左线大里程段贯通、滨海学院站至青医西院区站区间左线TBM始发;11月23日,青岛地铁6号线朝阳路站至峨眉山路站区间双线贯通;11月24日,青岛地铁6号线中德工业园站至生态园站TBM区间左线贯通;11月25日,青岛地铁6号线黄海学院站至海港路站TBM区间左线贯通;12月1日,青岛地铁6号线一期工程拟定站名方案公示;12月12日,青岛地铁6号线全线最大车站滨海学院站(今扒山(滨海学院)站)主体结构封顶;12月14日,青岛地铁6号线峨眉山路站至富春江路站区间右线、富春江路站至钱塘江路站区间右线同日贯通;12月15日,青岛地铁6号线黄河路站至淮河西路站盾构区间右线贯通;12月20日,钱塘江路站(今钱塘江路(青职学院)站)主体结构封顶;12月25日,青岛地铁6号线华山一路站至创智谷站区间左线TBM贯通。

2023年1月10日,青岛地铁6号线滨海学院站至青医西院区站左线TBM区间贯通,标志着青岛地铁6号线一期工程全线最后一个TBM区间贯通;1月29日,青岛地铁6号线峨眉山路站至富春江路站左线区间贯通;2月3日,青岛地铁6号线富春江路站至钱塘江路站左线区间贯通,标志着青岛地铁6号线一期工程40个单线区间全部贯通;2月28日,毛家山(黄海学院)站拼装完成;3月3日,青岛地铁6号线一期工程全线“洞通”;3月31日,青岛地铁6号线一期首列电客车到达抓马山车辆基地;4月5日,青岛地铁6号线供电项目首站变电所设备吊装完成;5月6日,青岛地铁6号线列车完成试车线热滑试验,进入列车动调阶段;5月22日,青岛地铁6号线一期工程全线“轨通”;6月15日,青岛地铁6号线一期工程北段TACS系统动车启动调试;6月25日,青岛地铁6号线一期工程(辛屯路~生态园)站名公布;7月1日,青岛地铁6号线一期工程实现“电通”;7月7日,青岛地铁6号线一期工程全线实现“通信通”,标志着青岛地铁6号线完成了专用传输、专用电话、专用无线等系统的相关调试工作,以及系统集成工作,保障了调度电话、专用无线信号覆盖等重要功能的实现;7月20日,青岛地铁6号线一期工程全线TACS系统启动动车调试;11月,青岛地铁6号线一期富春江路站过街通道贯通;11月21日,青岛地铁6号线一期工程通过项目工程验收;11月23日,青岛地铁6号线一期工程开始不载客试运行。

2024年3月4日,青岛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开展青岛地铁6号线各站周边信息社会公众意见和建议征求工作;3月15日,青岛地铁6号线一期工程通过竣工验收;4月1日,青岛地铁6号线抓马山主变电所完成双回送电任务;4月14日,青岛地铁6号线一期工程通过为期4天的初期运营前安全评估;4月26日,青岛地铁6号线一期工程(灵山湾站至横云山路站)开通初期运营。

列车停靠车辆段

  • 二期工程(青岛西站至灵山湾站)

2022年7月2日,青岛地铁6号线二期工程开工建设;10月3日,青岛地铁6号线灵山湾路站首根钻孔桩开钻;12月21日,青岛地铁6号线二期工程起点至青西站区间补风井初支开挖完成。

2023年12月2日,“中铁1348号”盾构机下线,标志着青岛地铁6号线二期全线第一个盾构区间隧道即将进入盾构施工阶段;12月8日,朝阳山路站暗挖拱部贯通;12月22日,青岛地铁6号线二期工程首台TBM“源杰号”始发,向海西路站掘进,标志着青岛地铁6号线二期工程进入区间机械掘进阶段。

2024年3月25日,青岛地铁6号线二期工程首台盾构“红星号”在红辛区间始发井右线始发;3月30日,海南路站主体结构首块底板浇筑完成;4月2日,青岛西海岸新区官网发布关于《青岛市地铁6号线二期红辛区间工程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的公示;5月22日,青岛地铁6号线红辛区间右线盾构百环通过验收;6月,海南路站首段侧墙完成浇筑;6月26日,青岛地铁6号线红树林站至辛盾站区间盾构右线带压开仓关键节点通过验收;7月8日,青岛地铁6号线琅琊台路站、海南路站同步完成主体基坑开挖。8月2日,青岛市地铁6号线二期灵山湾路站及配线段顺利贯通。8月19日,6号线二期土建07工区海南路站装配段主体首环完成,标志全线首个装配式车站开始拼装。8月中旬,地铁6号线二期土建01工区海西路开挖完成,为青海区间右线TBM顺利接收打下坚实基础。9月5日,青岛市地铁6号线二期青西站至海西路站区间右线全部贯通。9月26日,青岛地铁6号线红树林站深基坑首块底板混凝土浇筑顺利完成。9月30日,青岛地铁6号线二期工程海西路站主体结构首段底板浇筑顺利完成,标志着该车站正式进入主体结构施工阶段。10月1日,青岛地铁6号线二期红—辛区间左线“红星二号”盾构机顺利始发。10月28日,青岛地铁6号线二期海南路站装配式施工顺利完成,这是地铁6号线二期首个完成拼装的装配式车站。11月7日,青岛地铁6号线二期工程凤凰山路站小里程端底板垫层防水施工完毕,标志着凤凰山路站正式迈入主体施工阶段。12月16日消息,青岛地铁6号线二期04工区琅琊台路站首环顺利拼装,标志着公司首座装配式地铁车站琅琊台路站全面进入装配式主体结构施工阶段。12月29日,青岛地铁6号线二期琅琊台路站装配段主体结构关键节点高标准顺利通过施工前的条件验收。标志着琅琊台路站车站建设全面进入装配式主体结构施工阶段。

线路站点

线路参数

指标名称

采用标准

最高运行速度

100千米/小时

线路

正线数目

双线

轨道

轨距

1.435米(标准轨)

正线钢轨

60千克/米

车站列表

截至2024年4月,青岛地铁6号线一期工程共开通21座车站,具体信息如下所示:

青岛地铁6号线一期工程线路图

中英文站名

所属区段

车站形式

换乘线路

所属行政区

灵山湾站

Lingshan Bay

一期工程

地下二层岛式

/

黄岛区

辛屯站

Xintun

地下三层岛式

青岛地铁西海岸快线(运营中)

华山站

Huashan

地下二层岛式

/

星海滩路站

Xinghaitan Rd

地下三层岛式

线路走向

青岛地铁6号线一期工程线路起于灵山湾站,自起点出站后线路转向北,沿海岸大道布线,在薛泰路路口设辛屯站,并于辛屯站与既有青岛地铁西海岸快线(原青岛地铁13号线)换乘,至华山一路口设华山站,后线路下穿华山接入珠山路,在华山路口设星海滩路站。下穿柏果树河后线路转向东沿前湾港路布线,先后设赵家庙(影视产业园)站、毛家山(黄海学院)站。进入黄岛城区先后设置西门外站、北门外站、王家港站,并在王家港站与既有青岛地铁1号线换乘。出站后线路转向北沿江山路布线,先后设九顶山站和钱塘江路(青职学院)站。至奋进路设扒山(滨海学院)站、青大附院西海岸院区站,转至并设有港头站、薛家泊子站、马家楼站。下穿疏港高速公路后向上爬坡,在富源六号路口设青岛九中(幸福小镇)站,为抓马山车辆基地的接轨站。出站后继续沿团结路转向西行,沿团结路南侧绿化带布线,先后设河洛埠(中德生态园)站、山王河(福莱社区)站,最终止于横云山路站。

运营情况

运营时刻

据2024年5月青岛地铁官网信息,青岛地铁6号线一期工程各站点首末班车时间如下所示:

车站名称

横云山路站方向

灵山湾站方向

首班车

末班车

首班车

末班车

灵山湾站

06:15

22:00

/

辛屯站

06:17

22:02

06:30

22:17

华山站

06:19

22:04

06:28

22:15

运营模式

据2024年5月青岛地铁官网信息,青岛地铁6号线开通运营初期全天运营时间为16小时50分钟。工作日早晚高峰行车间隔7分40秒,平峰行车间隔11分55秒;周末行车间隔9分45秒。

客运流量

2024年4月26日,青岛地铁6号线一期工程开通运营首日客运量为5.06万人次。

截至2024年5月26日,青岛地铁6号线开通运营满月,共运送乘客超142万人次。

设备设施

车辆设施

青岛地铁6号线电客车(别称“蓝海豚”)由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设计制造,车辆编组为四动二拖6节编组B型列车,由中间四节动车为整列电客车提供动力,头尾两节拖车;列车最高运行速度100千米/小时,最大载客量近2000人,每节车厢长19.5米、重约36吨。

青岛地铁6号线一期工程两列电客车采用了永磁牵引电机,该技术具有体积小、噪音小、效率高、功率密度高、过载能力强等优势。

青岛地铁6号线车厢内动态电子地图采用43英寸LED屏幕;车头取消了传统的司机室,司机室与客室连为一体,在列车头部、尾部设有“观景区”。乘客可以透过车窗观看列车全自主运行情况,感受列车在地下隧道飞驰;全线列车配置了全寿命周期的智慧运维、客室管理等智慧化系统,优化设计降低了车内噪音,增强了乘客乘坐的舒适性,采用高防火标准实现了安全性,同时采用了电制动到零、过压吸收电阻等节能配置,同时具备了智能、舒适、安全、节能等特点。

运行系统

  • 行车系统

青岛地铁6号线采用TACS列车自主运行系统,以及国际最高等级(GOA4)全自动驾驶系统;列车之间可通过无线通信完成信息交互,从而直接获知前行列车的位置、速度和线路状态,列车犹如有了自己的“大脑”和“千里眼”,实现主动进路、自主防护、自主调整与全自动驾驶。

  • 供电系统

青岛地铁6号线中压网络采用交流35千伏、牵引网采用直流1500伏接触轨授电方式。

  • 空调系统

青岛地铁6号线一期工程采用蒸发冷凝直膨空调系统,相较传统方式预计可节能15%,减少冷水机房面积约1400平方米,取消冷却塔等地面设施,降低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 光伏发电系统

青岛地铁6号线一期在横云山路站设置屋面光伏系统,总装机容量约为477千瓦,就地并网于地铁车站400伏低压侧,供给照明、空调、电扶梯等车站所有低压用电负荷。除了衡云山路站,青岛地铁6号线一期还在抓马山车辆基地安装了光伏发电系统,供给停车棚车辆充电。

  • TACS列车自主运行系统

青岛地铁6号线是中国国内首条采用TACS列车自主运行系统的地铁线路,TACS的这种架构为运营带来了诸多优势,主要体现为以下七大特点:

系统优势

功能介绍

更智能

列车可以根据时刻表,自行确定要运行的时间、速度和行驶的区域;如果列车发生晚点,会主动调整停站时间、运行速度,确保准点到达。

更安全

TACS系统采用了分布式的设计,减少了设备室主要设备故障导致的多个列车都要降级运营的情况,提供更多有效的系统保障,显著提高运营安全。

更可靠

系统可靠性由99.99%提升至99.9996%,提升2个数量等级。由原来的平均0.6年发生一次大故障导致系统性能失效,延长为11.4年发生一次。

更有效率

运用TACS技术后,青岛地铁6号线折返效率提升17%。传统系统站前折返时间最快为126秒,而TACS折返时间可提升至105秒。运营高峰期时,每小时可以多上线6列车、多运送约8000名乘客。

车辆基地

青岛地铁6号线一期工程共设置一座车辆段、一座控制中心和一处变电所:

  • 变电所/控制中心

青岛地铁6号线在抓马山车辆基地内设变电所和控制中心各一处。

  • 抓马山车辆基地

青岛地铁6号线抓马山车辆基地位于西海岸新区团结路以西、疏港高速以北、可洛石水库以南地块内,占地面积约450亩,总建筑面积约19万平方米,共设计18个建筑单体。建成后将承担6号线车辆的定修、双周/三月检、日常维修和保养等任务。综合楼主体结构设计17层,建筑面积约1.7万平方米,是地铁运营的重要配套组成部分。

服务设施

  • 智慧车站

青岛地铁6号线一期工程是中国国内首条全线采用全功能、全场景、全要素的智慧车站线路,智慧车站的出现也提升了乘客的出行体验。智慧车站通过集成先进的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对车站运营管理的全面优化,通过运用视频AI、物联感知、人员定位、BIM等智慧化手段,青岛地铁在6号线一期打造了66项特色场景,推动了车站乘客服务和生产运作的智慧化升级。

青岛地铁6号线智慧车站的“智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精准的主动服务。对推轮椅的老年人和行动不便的特殊乘客,能够实现即时的精准识别,第一时间通知工作人员前往现场提供精准服务。二是更安全的事件处置。能够“秒级”识别乘客扶梯摔倒情况,第一时间远程停梯,通过手持终端和手环同步推送给最近的工作人员前往处理,避免乘客二次受伤,大幅度提升了突发事件的感知和响应效率。三是更高效的生产运作。可以进行智慧巡站及一键远程开关站,整体的车站运作效率能提升60%。

  • 智慧运维

青岛地铁6号线全线实现了全专业、全设备智慧运维。智慧运维是面向乘客所乘坐的电客车、电扶梯,所用到的空调、站台门等百万台套的设备设施,通过应用人工智能、物联网、检修机器人等技术,实现对设备的实时监测、故障预警和快速处置,为乘客提供更安全、更舒适的出行体验。在更好地为市民服务上,乘客乘坐的电客车通过车厢拥挤度识别技术,将拥挤度情况提前在后续车站显示让大家选择人少的车厢,提升舒适性;在更好地保障设备安全运行上,乘客进站经过的安检机通过智慧安检系统,实现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智能判图,准确率较人工大幅提升,超过95%;电客车的车门和站台门等因为开关次数多故障率高,青岛地铁通过智慧运维实现设备的实时在线监测、故障提前预警,设备稳定性进一步提升;在更高效检修上,通过车辆机器人、供电机器人、轨道机器人等,逐步替代传统的依靠大量人工的巡检模式,检修线路提升了数倍。

  • 便民设施

截至2024年4月,青岛地铁6号线一期工程便民设施如下所示:

设施介绍

相关图片

智能服务中心

全线车站服务中心升级为智能服务中心,设有自助票务处理终端,可实现票卡处理、储值卡充值、目的地查询等“一站式”服务。

一键呼叫功能演示

站台显示屏

全线车站站台显示屏在后续列车到站信息的基础上,创新增加了车厢拥挤度和温度显示,方便乘客选择适宜的车厢乘坐。

站台显示屏拥挤度显示

智慧安检设备

全线车站搭载智慧安检系统,通过人工智能等技术自动识别显示可疑物品种类并进行报警,可自动识别53种违禁品,提高物品检测精准度、判图效率,在大客流情况下乘客通行效率进一步提升。

智慧安检设备

出入口LED显示屏

全线车站出入口上方设有LED显示屏,显示当前站点首末班车信息,方便乘客合理规划出行时间。

车站出入口LED显示屏

建设成果

建设难题

青岛地铁6号线建设期间主要存在以下难题:

  • 峨眉山路站至富春江路站区间

青岛地铁6号线峨眉山路站至富春江路站区间盾构施工掘进过程中先后穿越江山南路及长江西路两条城市主干道及多种市政管线,同时上跨青岛地铁1号线,地质条件复杂,施工安全风险极高,是青岛地铁6号线区间唯一的特级风险。该施工过程还因此创下了1.21米超近距离上跨既有运营地铁线路以及小于一倍洞径约5.4米超浅埋下穿城市主干道地铁施工纪录。

  • 九顶山站过街通道

青岛地铁6号线九顶山站过街通道全长57.95米,拱顶埋深约7米,仅单倍洞宽,属于超浅埋隧道。周边环境及地质条件极为复杂,隧道上方江山南路为开发区主干道,车流繁忙,交通调流压力巨大,且无法改道。东侧九顶山站与辛庄北河紧邻,地下水系丰富。该区域地质由河道冲砂沉积形成,地质主要为富水砂层,透水性强且不易固结。该工程集“超浅埋隧道+城市隧道+上方交通压力巨大+地下水系丰富+富水砂层”等痛难点于一身,在青岛地铁建设以来尚属罕见。建设者多次邀请专家优化设计方案及施工组织,每日调度现场施工情况,针对施工期间可能出现的地表沉降数据超标隐患等问题,即时调整地面跟踪注浆、洞内同步注浆等加固措施,同时采取自动化监测、人工监测、地面巡查等多种监测手段,确保了过街通道施工安全可控。

技术创新

青岛地铁6号线建设期间主要存在以下创新:

  • 切片分组网(SPN技术)

青岛地铁6号线首次采用了切片分组网(SPN技术),设备配置的系统带宽为100千兆字节/秒,不但能够满足地铁设备系统新增业务带来的带宽急剧增长需求,同时,还支持不同类型业务之间的物理隔离,提供差异化的链路保护,在青岛地铁应用尚属首次,为各设备系统提供了高可靠、低时延、大带宽的数据传输网络。

  • 大跨暗挖地铁车站主动支护技术

2022年8月,由青岛地铁集团西海岸建设分公司牵头完成的“大跨隧道高预应力开挖补偿理论与关键技术”成功应用于青岛地铁6号线一期工程6座暗挖车站,并获评国际领先水平。青岛地铁联合设计、科研院校等单位研发攻关,构建了“预应力锚杆+钢筋网+喷射混凝土”主动支护体系,将支护结构与岩体紧密结合,形成一层坚固的“蛋壳”,充分发挥隧道拱顶岩体的自承能力。较传统支护,主动支护工艺提高了作业空间,更利于机械化配套施工,沉降变形量减少约50%;每座车站喷射混凝土用量平均减少约30%,节省水泥约4000吨,格栅钢筋用量减少约35%,钢材节省约3200吨,碳排放量减少18%,工期缩短3-5个月。

  • “中压逆变+飞轮”复合储能技术

青岛地铁首创的“中压逆变+飞轮”的复合储能技术,在青岛地铁6号线一期落地实施,具有稳定牵引网电压、减少向电网谐波注入等优点,可年节约电量650万度,年节省电费468万元左右,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6500吨。

  • 智慧工地建设

青岛地铁6号线建设期间积极利用BIM技术,采用“BIM+”的方式,区间机械化掘进率达91.6%,利用智慧工地平台,全面提升工程管理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不断实现智能建造和精品建造,通过三维建模,将施工内容图形化、将施工参数可视化,有利推动了建筑行业的信息化改革进程。智慧工地建设充分利用物联网、传感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高科技信息技术,对施工现场进行一体化的可视化管理,将进度、安全、质量、文明施工、等管理模块智能化、集约化、信息化,提高了管理水平。

  • 新能源闪光焊接设备及轨道车主动刹车技术

青岛地铁6号线一期工程铺轨作业应用了新能源闪光焊接设备及轨道车,这是青岛地铁首次使用该设备,并首创新能源轨道车主动刹车技术,智能识别轨行区作业人员及异物,提前预警并主动防护,提高轨行区作业安全。在机电、装修及铺轨等站后工程中,建立全员定位系统,实现区间、车站定位及通讯全覆盖,大型设备安全要素全监测,施工作业面全监控,参建人员设备信息全录入,施工生产数据全面整合,实现对现场施工情况的全盘掌握。

  • 空调风管模块化安装

为应对滨海高盐高湿环境,青岛地铁成功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双相不锈钢槽道、支吊架及紧固件系列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从材料本质上保证了工程的安全可靠。青岛地铁6号线全线17万平方米空调风管全部实现工厂预制加工、模块化安装。一期机电安装工程使用不锈钢材料代替传统镀锌碳钢材料,可减少用钢量42%,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 绿色智慧空调系统

青岛地铁6号线一期工程是中国国内首条全面应用蒸发冷凝直膨空调系统的地铁线路,机电工程包括设备区砌筑与装修、通风空调系统、给排水及消防系统、动力照明系统等内容。青岛地铁6号线构建了671个BIM模型,实现场地规划、重大方案、关键工序及交底三维模拟,并为后期运维管理和资产移交提供全生命周期数据模型,形成整套数字资产。

  • 预制轨道板道床

青岛地铁6号线一期工程采用多种形式的预制轨道板道床,为轨道铺上混凝土“地板”,在提高施工质量、效率的同时,降低后期运营噪声、减少碳排放,实现预制装配技术在轨道工程领域全面应用。

  • 滨海学院站至青医西院区站区间

青岛地铁6号线滨海学院站至青医西院区站区间左线全长698.5米,采用双护盾TBM掘进,隧道均位于微风化岩层中,部分拱顶为强风化岩层,岩石硬度高且耐磨性强,需频繁更换刀具。同时,该区间沿奋进路敷设,临近多处住宅小区、商务楼、学校及医院等敏感区,外部环境十分复杂。为确保区间顺利施工,建设者在TBM掘进过程中,针对超硬岩地层进行专项研究,不断优化掘进参数,开展刀具专项设计,针对性设置刀具参数,确保地层适应性,保障施工进度。形成了“区间水平运输智能防溜阻车装置”“区间简易灭火器悬挂篮”等多个创新成果。

主要工程

  • 抓马山车辆基地

青岛地铁6号线抓马山车辆基地紧邻山体,东西高差达31米,现场原状为木材厂、修车厂,南侧是一座垃圾填埋场,周边环境复杂,开发条件极差,成为了制约周边发展的一块顽疾。车辆基地施工最大风险来自高空作业的群塔施工,高峰期拥有二十余台塔吊同时作业。为保障车辆基地安全施工,建设者全面应用“智慧工地”系统,在每台塔吊增设吊钩可视化装置、群塔防碰撞装置、塔吊实时监测装置、防倾翻黑匣子等智能设备,实现吊装可视化、监管自动化、报警智能化。同时,全面采用标准化临边、洞口防护、智能语音警示,使用定制钢板网架体外防护、定制钢梯笼,提升现场数字化应用和标准化施工水平,确保现场施工安全。

  • 装配式地铁车站

青大附院西海岸院区站

青岛地铁6号线青大附院西海岸院区站(时称“青医西院区站”)为地下二层岛型车站,全长253.4米,宽19.5米,高17.7米,车站主体主要位于微风化花岗岩地层,拱顶埋深约25.8米,是全线长度最长、体量最大的暗挖车站。为保障人民畅通就医,建设者在青大附院西海岸院区站采用暗挖施工工法,并结合地质特点,在中国国内率先采用“大跨暗挖车站主动支护技术”,将风险高、工期长、效率低的CD法优化为台阶法施工,把车站分成若干个部分、交替施工优化为整个车站整体施工,可减少钢材用量30%、混凝土用量30%,缩短车站开挖周期。

九顶山站

青岛地铁6号线九顶山站(时称“富春江路站”)为地下二层岛式车站,全长286.8米。预制装配段位于车站中部,总长220米,装配构件共计110环、590块,最重的顶板构件长度超过10米,重达67吨,拼装总重2.48万吨。

建设者率先开展地铁车站预制装配技术攻关研究并实践,解决了大体积无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生产、翻转、吊装、运输等技术难题;同时研发了“160吨智能龙门吊+整体分离式智能台车”的工装设备,综合运用三维激光扫描和BIM等信息化技术,将预制构件拼装精度控制在毫米级。与传统现浇车站施工相比,装配式车站提高了车站空间利用,节省钢材、木材,工数量减少80%,建筑垃圾减量50%-60%。

  • 创智谷站至石山路站区间

青岛地铁6号线创智谷站至石山路站区间全长1897米,其机械法掘进长度约1688米,是青岛地铁6号线工程距离最长的机械法(双护盾TBM)施工区间。该区间下穿水库河流及大桥等多个重大风险源其中,区间双线累计正穿269米的蔡家庄水库,控制流域面积达2050平方千米,有效库容达19.2万立方米,且水库大坝为均质土坝,同时叠加Ⅱ、Ⅲ号复合破碎带,地层含水量较大,地质稳定性极差,极易出现涌水涌砂,甚至隧道坍塌等危险;除此之外,区间掘进需长距离完整穿越5个稳定性极差的复合破碎带,同时多个强风化凹槽直接侵入隧道底部,导致掘进施工面临着地层富水、碎石卡机等诸多不确定性因素,严重制约着建设进度;最后,区间掘进需长距离穿越高强度微风化花岗岩以及Ⅱ级、Ⅲ级围岩,此时岩石硬度最高可达120毫帕,而普通的土压平衡盾构机难以在如此坚硬的地层掘进,如采用传统钻爆法施工,不仅安全风险大且将严重影响施工速度。

建设者通过多方比对,科学研判,果断选用双护盾TBM工法掘进,并多次组织专家论证,提前编制穿越危大风险源专项方案,确保设计方案与现场施工无缝对接,以有效应对复杂地层影响,同时在掘进过程中,从设计方案和施工工艺着手,以施工安全质量控制为目标,结合现场实际,坚持问题导向,先后对TBM掘进姿态控制。豆粒石吹填、水泥灌浆工艺风险控制体等进行系统优化;主动对接国内专业优势高校,与山东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等高校组建校企科创联盟,整合内外科创资源及时应用业内先进技术手段,解决建设过程中的难题。

  • 辛屯路站至朝阳山CBD站区间

青岛地铁6号线辛屯路站至朝阳山CBD站区间右线全长1042米,隧道埋深22至33米,地质上软下硬,为中、微风化花岗岩层,采用土压平衡复合式盾构施工,下穿规划展览馆、滨海大道,施工难度大。建设者通过科学组织、周密部署,严把掘进设备进场关,邀请专家论证,优化推进参数,实现全过程匀速稳步掘进。以自动化盾尾间隙测量及管片拼装预排布为基础,改善同步注浆工艺,提高隧道成型质量;增加自动化皮带机称重系统,严控盾构出渣量,实现隧道掘进“零沉降”;采用盾构渣土集中工厂化处理再生利用技术,实现隧道施工低碳化。同时,利用视频监控、自动化监测等设备实时采集现场信息,实现盾构掘进可视化、安全质量可量化、数据查看便捷化、工程管理智慧化。

  • 钱塘江路(青职学院)站

青岛地铁6号线钱塘江路(青职学院)站(时称“钱塘江路站”)为地下二层岛式车站,车站地处江山南路与钱塘江路交叉口,总长206.95米,埋深18米,处于微风化花岗岩层,开挖采用爆破法施工。车站下穿城市污水泵站,由于车站洞顶围岩较差,爆破开挖对污水泵站影响较大。此外,车站西邻学校,东邻居民生活区,车流量大、人员密集,施工环境复杂,对施工组织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设者根据暗挖车站的施工特性,结合周边环境影响,编制专项施工方案,组织专家对专项方案进行评审,严格执行“管超前、严注浆、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的施工原则,有效降低了爆破施工对周围居民建筑物的影响。同时严密监控设备进场到开挖支护的全过程,创新全新施工模式,合理编排施工工序,提升施工效率。

  • 扒山(滨海学院)站

青岛地铁6号线扒山(滨海学院)站(时称“滨海学院站”)位于黄岛区嘉陵江路与奋进路交叉口,是青岛地铁6号线与远期规划线路的换乘站,车站开挖土石方总量达32万方,是全线体量最大的车站,也是全线唯一一座明暗挖结合车站,车站建成后将在盖上及周边开展TOD开发项目。除此之外,车站位于扒山市场内,周边环境复杂,为克服困难,建设者采用分期进场开挖方案,尽早打开施工局面;施工过程中加强调度,强化资源配置,优化施工方案,通过架设塔吊等措施,缓解了主体结构施工材料转运的压力,最终完成主体结构的施工任务。

科研成果

截至2023年2月,青岛地铁6号线抓马山车辆基地共获得6项实用新型专利、14项省级工法,4项省级及以上QC成果;青岛地铁6号线共取得各类装配式车站施工专利技术37项,省级工法2项,形成了整套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预制装配式车站预制、拼装技术,并被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评为“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创新推广项目”。

截至2024年4月,青岛地铁6号线“大跨隧道高预应力开挖补偿理论与关键技术”取得发明专利15项、省级工法2项,并获得了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青岛市质量创新大赛二等奖。

荣誉表彰

2023年,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2022年山东省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示范工程(优质结构工程)名单,青岛地铁6号线一期工程抓马山车辆基地获评山东省优质结构工程。

文化特色

标志色

青岛市是一座沿海城市,且青岛地铁6号线串联了青岛西海岸新区的多个重要区域,因此青岛地铁6号线线路采用了大海的“蔚蓝色”作为标志色。

车站文化

  • 车站设计

综述

青岛地铁6号线一期工程全线车站空间设计以“幸福时光”为线路主题,以线路整体滨海印象,对沿途诸多文化要素进行汲取与创作,从充满海洋风情的自然景观、文化风物,城市历史与新时代典征的文化亮点中提炼,通过设计语言系统的梳理构建,丰富多样的艺术手法呈现,将该线路的车站空间“主视觉”更为凸显,公共艺术、线路文化特征、空间设计和谐共生,浑然一体,营造出更为简约现代的、清新愉悦的、当代艺术语言的、充满黄岛文化特征的青岛地铁6号线公共空间,让乘客享受到公共艺术的文化福利。

  • 特色车站

设计理念

车站内景

辛屯站

车站以“凤凰影城、灿烂的阳光”为设计关键词,站内步梯利用光线和视错觉形成视觉时光隧道,站厅内天花板如阳光折射般绚丽夺目,闪烁镌刻时光的痕迹。

辛屯站

华山站

车站以“绚丽的彩虹、海西船歌”为设计关键词,融入彩虹与现代元素,站厅灯光随着列车进站速度快慢变化,仿佛坐船唱着渔歌进站。

华山站

扒山(滨海学院)站

车站以“翱翔的海鸥、马濠运河”为设计关键词,站厅蔚蓝顶板配合墙边光带,犹如海鸥戏运河两岸,营造开放、通联的空间意境。

扒山(滨海学院)站

港头站

车站以“蔚蓝的大海、长城钜防”为设计关键词,蓝白相间的主题色一秒将人拉入海底世界,站厅墙壁内嵌椭圆形3D立体画,仿佛交织着海洋的回响。

港头站

  • 出入口景观设计

青岛地铁6号线一期工程出入口周边绿化景观植物选择以乡土植物品种为主,提高整体苗木的成活率,降低养护成本。结合景观石和观赏草的应用,合理搭配植物花期和色叶变化,精心选育每棵苗木,逐棵验收、实名管理。同时结合口袋公园的设计理念,在植物景观中适当增加使用功能,打造“三季有花、四季有景”的花园式地铁站。

出入口绿化航拍实景图

车票文化

2024年4月26日,青岛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在青岛地铁6号线开通运营时,同步发行1版单程票、1套日票(1版一日票、1版三日票)。

建设规划

  • 青岛地铁6号线二期工程(在建)

线路介绍

截至2022年3月,青岛地铁6号线二期工程起于青岛西站,止于一期工程灵山湾站(不含),全长13.867千米,线路沿交通商务区规划绿轴、珠山路、双珠路及滨海大道敷设。设10座车站,全部为地下车站,平均站间距1.38千米,最大站间距1940.657米,位于红树林站至辛屯路站区间,最小站间距1098.192米,位于朝阳山路站至海南路站区间。青岛地铁6号线二期工程共设换乘站3座,其中灵山湾路站与规划青岛地铁22号线换乘,双珠路站与既有青岛地铁西海岸快线换乘,朝阳山路站与规划青岛地铁19号线换乘。

车站工程名

所属区段

车站形式

换乘线路

所属行政区

青岛西站

二期工程

地下二层侧式

/

黄岛区

海西路站

地下二层岛式

东岳路站

灵山湾路站

线路走向

青岛地铁6号线二期工程线路起于青岛西站,青岛西站位于铁路青岛西站东广场下,线路出青岛西站后沿交通商务区规划绿轴敷设,于海西路路口设海西路站,线路出海西路站后继续沿规划绿轴敷设,于东岳路与胶河路路口设东岳路站。线路出东岳路站后,转向南沿珠山路敷设,于灵山湾路路口设灵山湾路站。线路出灵山湾路站后,转向东沿双珠路敷设,于琅琊台路路口东侧设琅琊台路站,双珠路路口设双珠路站,凤凰山路路口设凤凰山路站,朝阳山路路口设朝阳山路站。线路出朝阳山路站后,沿双珠路、滨海大道敷设,在海南路路口东侧、滨海大道北侧绿化带内设海南路站,在镜台山路路口西侧、滨海大道南侧设置红树林站。

价值意义

青岛地铁6号线开通后将成为贯穿西海岸新区中心城区的大运量骨干线,加快补齐西海岸新区南北向的交通短板。同时,这条线还串联了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青岛自贸片区、中德生态园等功能区,增强了这些区域之间的联系,为国家级新区建设提供更加便捷的轨道交通支撑。(《青岛日报》 评)

青岛地铁6号线开通后,与青岛地铁1号线、青岛地铁西海岸快线换乘,将串联缩短新区沿线各功能区之间的时空距离,为国家级新区建设提供更加便捷的轨道交通支撑。(山东省交通运输局 评)

青岛地铁6号线将是国内第一条列车自主运行线路,而且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真正实现站在国际轨道交通技术前沿引领国际轨道交通行业技术发展方向,使得中国的轨道交通列车控制技术赶超世界一流水平,实现从跟随到引领的超越。(青岛新闻网 评)

青岛地铁6号线一期工程串联了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国际经济合作区等功能区,建成后将成为贯穿西海岸新区中心城区的大运量骨干线,同时,通过与轨道交通线网中其他线路换乘,可满足外围区域快速进入中心区的客流需求、实现新区与东岸和北岸城区间的快速联系,对缩短新区内部各功能区之间的空间尺度、深化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意义重大。(《齐鲁晚报》 评)

青岛地铁6号线是全国首条GoA4级TACS系统应用示范线,是青岛市轨道交通胶州湾环线网络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连通西海岸各个主要功能区的动脉工程;青岛地铁6号线是一条民生线,开通后将极大提高沿线居民出行效率,缓解地面交通压力;青岛地铁6号线是一条发展线,线路连接西海岸交通商务区、海洋高新区、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区、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及国际经济合作区,串联西海岸新区各重要功能组团并覆盖主要客流走廊,通过一次换乘可实现西岸城区与东岸城区、北岸城区的快速连通,促进青岛实现“三城联动”的空间发展战略。(《半岛都市报》 评)

参考资料

1.6号线02工区顺利通过 开工条件验收·青岛地铁官网

目录
01
摘要
02
基本信息
03
建设历程
04
线路站点
线路参数
车站列表
线路走向
05
运营情况
运营时刻
运营模式
客运流量
06
设备设施
车辆设施
运行系统
车辆基地
服务设施
07
建设成果
建设难题
技术创新
主要工程
科研成果
荣誉表彰
08
文化特色
标志色
车站文化
车票文化
09
建设规划
10
价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