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强,男,汉族,中国国籍,1960年9月生,出生于重庆,籍贯福建武夷山,中共党员,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高分子合成与功能构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延安大学泽东干部学院特聘教授。现任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曾任太原理工大学党委书记。
郑强
汉族
浙江大学、成都科技大学、四川大学、日本京都大学
高分子复杂体系的结构与流变行为
男
Zheng Qiang
重庆市
人物经历
1960年9月,郑强出生于重庆,籍贯福建武夷山。
1975年9月至1978年7月,在重庆市第二十九中学读高中。
1978年9月至1982年7月,在浙江大学化学系本科学习。
1982年8月,参加工作。
1982年8月至1985年8月,在化工部晨光化工研究院任助理工程师,从事新型有机硅材料研究。
198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5年9月至1988年7月,成都科学技术大学高分子材料系硕士研究生。
1988年8月至1990年9月,任成都科技大学高分子研究所教师,从事聚烯烃形态结构与性能研究。
1990年3月至1991年8月,在四川大学高分子研究所攻读博士生。
1991年9月至1992年9月,国家教委留日研究生预备学校学员。
1992年10月至1994年9月,攻读日本京都大学中日联合培养博士生,师从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僖教授和时任国际聚合物加工学会(PPS)主席、日本流变学会(RSJ)会长T. Masuda教授。
1994年10月至1995年4月,任日本京都大学工学部客座研究员,从事多组分体系动态流变学研究。
1995年,留学回到中国后在浙江大学创建了中国第一个高分子动态流变学研究学术团队。
1995年6月至1999年7月,任浙江大学高分子系教师,先后任高分子与复合材料研究室副主任、主任。
1999年7月至2007年6月,任浙江大学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副院长、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主任。
2002年,被浙江省委、省政府评选为浙江省新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2004年,进入教育部等七部委评选的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2007年6月至2008年7月,任浙江大学副教务长。
2008年7月至2009年3月,任浙江大学副教务长、求是学院院长。
2009年3月至2012年6月,任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求是学院院长。
2012年6月至2016年12月,任贵州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2016年12月至2020年4月, 任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正厅级)。
2020年4月,任太原理工大学党委书记。 8月,受聘为山西大同大学特聘教授。
2021年2月,入围2020“感动山西”十大人物评选20位候选人名单。
山西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山西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020年11月补选)。
2022年10月28日,当选为中国化学会高分子材料分析技术与表征方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2023年8月8日,郑强受聘为延安大学泽东干部学院特聘教授。
2023年12月,因年龄原因,郑强同志不再担任太原理工大学党委书记。2
研究方向
高分子流变学、多组分聚合物材料结构与性能、高分子复合材料。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根据2020年3月浙江大学官网显示,郑强的主要研究方向为:聚合物流变学、多组分聚合物材料结构与性能、高分子复合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在多相/多组分复杂高分子填充体系流变学研究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果,提出被国际上誉为“The Model of Song and Zheng”的流变“两相”模型。
科研承担
根据2020年3月浙江大学官网显示,郑强先后主持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课题、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研究项目20余项,经费总额度3000余万元。
项目来源 | 完成时限 | 项目名称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51790503) | 2018~2022 | 苛刻动态条件下橡胶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演变与非线性粘弹机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1333004) | 2014~2018 | 高填充纳米粒子/橡胶体系的形态结构与流变行为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573163) | 2016~2019 | 基于聚合物原位核壳粒子增韧的高性能聚丙烯合金研究 |
企业委托重大横向 | 2018~2022 | 新型有机硅热熔胶制备关键技术 |
代表论文
根据2020年3月浙江大学官网显示,郑强先后发表SCI收录论文450余篇(其中影响因子大于10的4篇,大于5的33篇,大于3的167篇),SCI他引4600余次。
Yihu Song*,Qiang Zheng. Concepts and conflicts in nanoparticles reinforcement to polymers beyond hydrodynamics. Progress in Materials Science 2016,84,1-58
Zhijian Wang,Wei Hong,Zi Liang Wu*,Qiang Zheng,Site-Specific Preswelling-Directed Morphing Structures of Patterned Hydrogels,Angew. Chem. Int. Ed.,2017,56,15974-15978
Weiyang Lv,Qingqing Mei,Jianliang Xiao,Miao Du*,Qiang Zheng. 3D Multiscale Superhydrophilic Sponges with Delicately Designed Pore Size for Ultrafast Oil/Water Separation,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2017,41: 1704293(1-9)
Fang Li,Miao Du*,Qiang Zheng. Dopamine/silica nanoparticle assembled,microscale porous structure for versatile superamphiphobic coating,ACS Nano,2016,10: 2910–2921
Qiang Zheng*,Mao Peng,Yihu Song,Tiejun Zhao,Use of WLF-like Function for Describing the Nonlinear Phase Separation Behavior of Binary Polymer Blends,Macromolecules,2001,34,8483-8489
Shunchang Gan,Zi Liang Wu*,Huilong Xu,Yihu Song*,Qiang Zheng,Viscoelastic Behaviors of Carbon Black Gel Extracted from Highly Filled Natural Rubber Compounds: Insights into the Payne Effect,Macromolecules,2016,49,1454-1463.
Zhong Zheng,Yihu Song*,Huilong Xu,Qiang Zheng*. Thickening of the immobilized polymer layer using trace amount of amine and its role in promoting gelation of colloidal nanocomposites. Macromolecules2015,48(24): 9015-9023
Wenwen Yu,Miao Du*,Dezhi Zhang,Yu Lin,Qiang Zheng. Influence of dangling chains on molecular dynamics of polyurethanes,Macromolecules,2013,46: 7341−7351
Yonggang Shangguan*,Mingguo Liu,Lei Jin,Mengjie Wang,Zhengke Wang,Qiang Wu,Qiang Zheng*,Thermo-thickening Behavior and Its Mechanism of Chitosan-graft-polyarylamide Aqueous Solution,Soft Matter,2018,14,6667-6677
Lei Jin,Yonggang Shangguan*,Tao Ye,Hu Yang,Quanfu An,Qiang Zheng*,Shear induced self-thickening in chitosan-grafted polyacrylamide aqueous solution,Soft Matter 2013,9,1835-1843
Zhong Zheng,Yihu Song*,Xiang Wang,Qiang Zheng. Adjustable rheology of fumed silica dispersion in urethane prepolymers: Composition-dependent sol and gel behaviors and energy-mediated shear responses. Journal of Rheology 2015,59(4): 971-993
Yihu Song*,Qiang Zheng. Linear rheology of nanofilled polymers. Journal of Rheology 2015,59(1),155-191
Xiang Wang,Heng Su,Weiyang Lv,Miao Du*,Yihu Song,Qiang Zheng. Complex rheological behaviors of Loach(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 Skin Mucus,Journal of Rheology,2015,59(1): 51–62
Weiyang Lv,Qingqing Mei,Huakang Fu,Jianliang Xiao,Miao Du*,Qiang Zheng. A general strategy for the synthesis of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 nanoscrolls on arbitrary substrates: its formation and multifunction,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2017,5,19079-19090
Yonggang Shangguan*,Feng Chen,Jie Yang,Erwen Jia,Qiang Zheng*,A new approach to fabricate polypropylene alloy with excellent low-temperature toughness and balanced toughness-rigidity through unmatched thermal expansion coefficients between components,Polymer,2017,112,318-324
Yihu Song*,Qiang Zheng. Size-dependent linear rheology of silica filled poly(2-vinylpyridine). Polymer 2017,30,74-78
Yihu Song*,Qiang Zheng. A Guide for Hydrodynamic reinforcement effect in nanoparticle-filled polymers. Critical Reviews in Solid State and Materials Sciences 2016,41(4),318-346
Feng Chen,Yonggang Shangguan*,Yishu Jiang,Biwei Qiu,Guohang Luo,Qiang Zheng*,Toughening without strength loss and mechanism for modified polypropylene by polymer particles with core-shell structure,Polymer. 2015,65,81-92
Zhong Zheng,Yihu Song*,Ruiquan Yang,Qiang Zheng*. Direct evidence for percolation of immobilized polymer layer around nanoparticles accounting for sol-gel transition in fumed silica dispersions. Langmuir 2015,31(50): 13478-13487
Weiyang Lv,Miao Du,* Weijuan Ye,Qiang Zheng.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 nanoscrolls by facile trinal-phase hydrothermal treatment and their adsorption properties,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2015,3: 23395–23402
Xiang Wang,Miao Du*,Hongpeng Han,Yihu Song,Qiang Zheng. Boundary lubrication by associative Mucin,Langmuir,2015,31(16): 4733–4740
Huakang Fu,Miao Du *,Qiang Zheng. Effect of Iron concentration on the growth of carbon nanotubes on clay surface,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2012,4,1981-1989
Yilan Ye,Yonggang Shangguan*,Yihu Song,Qiang Zheng*,Structural evolution and dehydration dynamics of weakly charged polyelectrolytes during phase transition investigated by rheological and two-dimensional fourier-transform infrared measurements,Polymer 2014,55(10),2445-2454
Yu Lin,Yqiang Tan,Biwei Qiu,Jiaqi Cheng,Wanjie Wang,Yonggang Shangguan*,Qiang Zheng*,Casting solvent effects on molecular dynamics of weak dynamic asymmetry polymer blends via broadband dielectric spectroscopy,J. Membrane Sci.,2013,439,20-27
Fengbo Zhu,Libo Cheng,Zhijiang Wang,Wei Hong,Ziliang Wu*,Jun Yin*,Jin Qian*,Qiang Zheng,3D Printed Ultratough Hydrogel Structures with Titin-like Domains,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2017,9,11363-11367
Ye Tian,Xiaoshuang Wei,Zhijian Wang,Pengju Pan,Fangyuan Li,Daishun Ling,Ziliang Wu*,Qiang Zheng,A Facile Approach to Prepare Tough and Responsive Ultrathin Physical Hydrogel Films as Atrificial Muscles,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2017,9,34349-34355
Fengbo Zhu,Libo Cheng,Jun Yin*,Zi Liang Wu*,Jin Qian*,Jianzhong Fu,Qiang Zheng,3D Printing of Ultratough Polyion Complex Hydrogels,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2016,8,31304-31310
Si Yu Zheng,Hongyao Ding,Jin Qian,Jun Yin,Zi Liang Wu*,Yihu Song,Qiang Zheng*,Metal-Coordination Complexes Mediated Physical Hydrogels with High Toughness,Stick-Slip Tearing Behavior,and Good Processability,Macromolecules,2016,49,9637-9646
Qi Chen,Min Zuo*,Ruiquan Yang,Jifei Zhang,Xiong Lv,Wenjing Zhang,Yihu Song,Qiang Zheng,Evolution of concentration fluctuation during phase separation of polystyrene/poly(vinyl methyl ether) blend in the presence of nanosilica,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Part B: Polymer Physics,2017,55,1337-1349
Yunxiang Zhang,Min Zuo*,Ting Liu,Yihu Song*,Qiang Zheng,Segmental dynamics and rheology of miscible poly(vinylidene fluoride)/poly(methyl methacrylate)(70/30 by weight) blend filled with titania or poly(methyl methacrylate)-grafted titania,Composit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6,123,39-48
专利成果
根据2020年3月浙江大学官网显示,郑强先后获国家授权专利38项;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4项;应用研究成果已产生经济效益逾20亿元。
专利名称 | 专利号 | 授权公告日 |
狭缝流超声波振动场小角激光光散射实时观测装置 | ZL 03 2 32664.5 | 2004.7.7 |
超声波振动场狭缝流小角激光光散射实时观测系统 | ZL 03 1 29615.7 | 2005.3.23 |
自控温发热复合管 | CN1400433 | 2003.3.5 |
湿敏的电阻型淀粉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177739 | 1998.4.1 |
科研获奖
根据2020年3月浙江大学官网显示,郑强以第1完成人获省级科技一等奖3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
年份 | 项目 | 级别 | 排名 |
2014 | “粒子填充改性高分子复杂体系流变学及其应用” | 浙江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 第一 |
2013 | “高值化PVC合金材料制备技术与应用” | 贵州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 第一 |
2012 | “高性能硅酮系列密封胶的应用研究及产业化” | 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 第一 |
2009 | “高分子流变学的基础研究及其应用” | 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科学技术)二等奖 | 第一 |
人才培养
培养理念
郑强认为大学光有大楼是不行的,必须抓内涵,狠抓教学,首先就是校风、教风、学风、考风建设。他还认为绝对不能让孩子永远穷在山沟里,一定要让孩子走出去。一定要让本科的学生,去中国国外好的大学读书,去清华北大等一 流高校读书,于是他本人着手启动了“博学计划”。同时他还坚持不要盲从、不要模仿、不要跟踪的办学理念。
讲座报告

根据2020年3月浙江大学官网显示,郑强近十年来,在中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高校、企业、机关、中学进行了200多场的讲演,主要涉及人才、科研、教育等与高校和人才息息相关的话题。央视1套《东方时空》《开讲啦》《青年中国说》等栏目,中国教育电视台《教育人生》栏目,《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环球人物》等媒体均予以专题报道。
教授课程
根据2020年3月浙江大学官网显示,郑强主要承担高分子物理、绚丽多彩的高分子、材料科学与人类文明、高聚物结构与性能、高分子凝聚态结构与性能、聚合物流变学、高分子近代史、培养成果等课程的讲授。此外还讲授《中国梦,中华复兴之梦》《中国梦—从当今教育与企业文化构建谈起》等课程。
培养成果
根据2020年3月浙江大学官网显示,郑强培养了近百名硕博士生;先后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2009年,排名第一),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2009年,排名第一)。
荣誉表彰
获奖年份 | 奖项名称 | 授予单位 |
2018年 | “贵州省高等教育发展特别贡献奖” | 贵州省委、省政府 |
2015年 | “2015年学生喜爱的大学校长” [24] |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国青年报 |
2014年 | 2014中国教育变革人物” | 搜狐网、搜狐教育 |
2014年 | “2014中国好校长” |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
出版图书
高分子流变学
作者名称 郑强
作品时间 2020年11月
高分子流变学是研究高分子结构、分子运动特性和材料成形加工行为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对分子结构调控、凝聚态结构设计和制品成形加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高分子流变学》共六章,介绍流变学基本原理和高分子材料主要流变学知识,涉及流变学基础、高分子流变行为分子量与分子结构效应、溶液与凝胶流变学、均相高分子体...
社会任职
根据2020年3月浙江大学官网显示,郑强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化学会-中国力学会流变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高分子科学委员会聚合物表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专家评审组成员、中国化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理事、浙江省复合材料学会理事长、《高分子学报》副主编、《功能材料》副主编、《Journal of the Society of Rheology,Japan》中国地区编委、《科学通报》特约编辑、《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编委、《高分子通报》编委、《应用化学》编委、《塑料工业》编委、《功能高分子学报》编委、《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编委;此外还担任第九届、十届浙江省政协委员、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人物评价
敢怒敢言,敢作敢当,贵州大学校长郑强是一名极具个性的学者。他对中国教育的见解发人深省,在学界和网络掀起舆论浪潮,每每直刺中国教育问题的症结。从东南沿海到西南一隅,他沿着竺可桢教授的治学路前行,只身来到贵州,甘当欠发达地区高校的领头人,为西部高等教育实现超越式发展奔走请命。 (搜狐教育评)
在学生看来,郑强没有架子,真实,可以叫他“强哥”。 (新京报评)
他是化学家,但在很多人眼里却更像位演说家,他常常语出惊人、观点犀利,但在犀利话语背后,却是为西部教育代言的一腔热情。郑强之所以“红”,正因为他能看出教育的痛点、困点,鞭辟入里、正中要害,让人听了觉得“痛”但是“爽”。正所谓金刚怒目也是慈悲,“网红校长”的犀利之语背后是对教育事业的款款深情。不为名不为利,郑强为教育而“红”,绝对是网红界的清流、网红天空颜色不一样的烟火呀。 (央广网评)
中国不缺高水平教授,更不缺大学校长,但缺少个性鲜明、敢说敢干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的大学校长。郑强这些年来以“贵大校长”的网红身份掩护,不经意中成了西部教育均衡发展的代言人,他的大胆改革不经意中让贵大离建成现代大学制度迈进了一步。(中国江苏网评)
他以“强哥”特有的魅力引导青年学生成长,点亮了青年心中的明灯。他的出现就是话题,他的言说成为语录,他被誉为“当代中国大学的郑能量”。爱学生、懂教育、懂沟通,平易近人、知恩感恩、敢讲真话,这就是我们最爱的“强哥”校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国青年报社评)
“人无完人,郑强校长有时候做事急一些,说话直一些,我觉得都是正常的。但郑强校长的确是非常优秀的校长,对贵州大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郑强把东部发达地区浙江大学先进的办学理念、办学模式有机融入贵州大学,高质量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为西部教育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时任贵州省副省长陈鸣明评)
“五年贵大人,一生贵大情。郑强对贵州大学的爱,我们铭记于心。”(时任贵州大学党委书记、校长陈坚评)
郑强同志将带来浙江大学等知名高校的办学理念和管理经验,有利于提高太原理工大学“双一 流”建设的水平和能力,促进山西省高校整体实力的提升。 (时任山西省副省长张复明评)
“郑强教授有情怀、有理想、有追求,做什么事情都有韧劲。到贵州大学工作,我们看到他全身心投入到西部高等教育的发展。”(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姚先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