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地铁11号线
中国广东省广州市境内地铁线路

广州地铁11号线(Guangzhou Metro Line 11),是中国广东省广州市境内第16条建成运营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于2024年12月28日开通运营,其标志色为穗金色。

广州地铁11号线为环线,线路途经广州市天河区、白云区、越秀区、荔湾区和海珠区五个中心区,串起琶洲、金融城、天河北、白鹅潭、中大国际创新生态谷等重点发展板块。该线路的开通使得广州成为全国第8座暨粤港澳大湾区首座开通环线地铁的城市。

广州地铁11号线全长约44.2千米,全部为地下线;共设置31座车站(其中广州火车站、广州东站2座车站暂缓开通),全部为地下站;列车采用8节编组A型列车。

截至2025年1月1日,广州地铁11号线单日最高客运量为63.6万人次(2025年1月1日)。1

中文名

广州地铁11号线

外文名

Guangzhou Metro Line 11

开通日期
2024年12月28日
轨道类型

地铁

起止站点

环线运营,不设起终点

线路长度

44.2 km(截至2025年1月)

车站数量

31座(其中2座暂缓开通)

日最高客运量

63.6 万人次(2025年1月1日)

历史沿革

  • 规划阶段

2014年7月30日,员村站至天河公园区间纳入广州地铁21号线工程进行施工,初期与广州地铁21号线贯通运营,待后期广州地铁11号线全线竣工再拆解交还由广州地铁11号线运营。

2015年1月30日,广州地铁11号线获得广东省环保厅批复。6月18日,广州地铁11号线工程报告获批。

  • 建设阶段

2016年9月28日,鹤洞东站动工建设。12月16日,梓元岗站开工建设。

2017年4月29日,广州地铁11号线沙涌站、大冲口站土建工程全面动工。6月16日,赤沙站地下连续墙通过首件样板验收。

2018年4月,梓元岗站西站厅深基坑开挖;5月28日,广州地铁11号线全线首台盾构机在广州东站至沙河区间轨排井施工现场成功始发;8月22日,广州地铁11号线华师站进行围蔽施工;11月,广州地铁11号线广州火车站进行围蔽施工。

2019年8月28日,广州地铁11号线琶洲站至员村站区间左线隧道实现盾构始发;11月28日,广州地铁11号线云台花园站主体结构封顶;12月20日,员村站、天河公园站开通,与21号线后通段贯通运营。

2020年3月28日,广州地铁11号线石围塘站实施围蔽施工;9月,广州地铁11号线广州东至云台花园区间左右线隧道全部贯通;7月28日,广州地铁11号线全线唯一全铺盖盖挖逆作法无柱车站(大冲口站)主体结构封底;9月19日,广州地铁11号线大塘站举行盾构始发仪式;10月31日,广州火车站主体围护结构开工建设;12月,广州地铁11号线棣园站主体结构封顶。

2021年4月,广州地铁11号线赤沙至琶洲区间左线隧道、流花路至彩虹桥区间右线隧道实现盾构始发,华师至龙口西区间双线小里程暗挖隧道及龙口西站暗挖小导洞全部贯通;5月,广州地铁11号线如意坊至石围塘区间右线隧道盾构始发实现贯通;5月26日,广州地铁11号线大金钟路至中医药大学区间右线盾构顺利贯通,标志着全线首个极难地质段、安全风险极高的岩溶地层盾构施工区间双线贯通;11月,大金钟路站主体结构实现封顶、彩虹桥至中山八区间左线隧道完成隧道贯通,云台花园至大金钟路区间左线隧道的盾构机、石围塘至芳村区间右线隧道的盾构机双双始发;12月,广州地铁11号线如意坊站主体结构实现封顶;12月30日,广州地铁11号线流花站采用广州地铁首个采用洞桩法施工。

2022年1月,广州地铁11号线彩虹桥站主体结构封顶;3月,广州地铁11号线天河公园至华景路至华师盾构区间双线盾构隧道贯通,成为春节后首个实现双线贯通的盾构隧道;4月30日,广州地铁11号线大金钟路站~中医药大学站~梓元岗站区间盾构隧道安全精准贯通,标志着全线最长、难度最大的岩溶区段(双线)地层掘进重大风险被安全攻克;4月30日,黄沙大道与多宝路交会处进行围蔽施工;5月3日,荔湾区芳村大道中山村大桥东侧桥底通道进行围蔽施工;6月7月,广州地铁11号线流花路至彩虹桥盾构区间隧道实现双线贯通;6月28日,广州地铁11号线大冲口站供电设备到货;8月28日,广州地铁11号线首条轨道在云台花园铺轨基地铺设;9月,广州地铁11号线芳村至石围塘区间左线隧道贯通,棣园至燕岗区间左线隧道开始掘进;10月,广州地铁11号线鹤洞东至棣园区间隧道进行铺轨穿越珠江;11月4日,广州地铁11号线芳村至石围塘区间双线盾构隧道实现贯通;11月11日,广州地铁11号线广州东至沙河区间左线盾构隧道、棣园站暗挖存车线隧道先后贯通;11月,广州地铁11号线全线在建最大跨度暗挖隧道——华景路至华师区间隧道拱部衬砌完成浇筑,华师站实现暗挖站台隧道双线贯通;12月,广州地铁11号线广州东站主体结构封顶,中山八至如意坊站区间盾构隧道双线贯通。

2023年1月6日,广州地铁集团监事会赴广州地铁11号线施工现场开展项目进度调研;2月17日,广州地铁11号线棣园至燕岗区间右线隧道贯通;同月,广州地铁11号线琶洲站主体结构封顶。4月12日,赤沙车辆段最后一片箱梁浇筑完成;5月,中医药大学站、流花站完成车站主体结构施工。5月30日,广州中心城区地下综合管廊工程全线廊体贯通。6月21日,广州市民政局公开征求对地铁11号线工程车站名称意见。7月18日,广州地铁11号线二分部土建工程彩中区间(彩虹桥站至中山八站)通过单位工程质量验收;8月15日,广州地铁11号线全线隧道贯通。10月25日,广州地铁11号线沙河站主体结构实现封顶,标志着全线车站实现封顶。

2024年1月4日,广州地铁11号线首列车抵达赤沙车辆段。2月,广州地铁11号线花岗主所、赤沙车辆段牵混所实现一次送电成功。同月,广州地铁11号线西半环完成长轨贯通。同月,广州地铁11号线赤沙车辆段信号系统安装工程分部验收成功。3月28日,广州地铁11号线赤沙车辆段开始进行地面层热滑试验。3月29日,热滑试验圆满完成。4月10日,广州地铁11号线全线变电所完成送电。4月28日,广州地铁11号线全线完成长轨贯通。5月30日,广州地铁11号线车站定名。6月24日,鹤洞东站通过单位工程验收。6月24日,广州地铁11号线龙潭站至华景路站区段(不含广州火车站)的综合监控与供电系统(含低压)中央级电力联调工作取得成功。7月3日,广州地铁11号线全线轨行区及首批车站临时“三权”移交运营部门。8月30日,广州地铁11号线赤沙车辆段-员村站轨行区以及第三批车站实现三权移交。10月2日,广州地铁21号线现运营区间“天河公园至员村区段”拆解施工。10月24日,广州地铁11号线列车在天河公园至员村段完成低、中、高速运行测试,完成了热滑试验。10月29日,广州地铁的官方发布再次确认,田心村站已确定取消。11月,随着江泰路站的电扶梯吊装到位,广州地铁11号线全线630台电扶梯全部到货并安全吊装就位。12月,广州地铁11号线通过单位工程质量验收。12月15日,广州地铁11号线通过初期运营前安全评估。12月28日,广州地铁11号线开通初期运营。

云台花园站

线路站点

车站列表

广州地铁11号线全线共设31座车站,其中换乘站26座(开通初期投用14座),广州火车站、广州东站2站暂缓开通。

车站编号

车站名称

换乘线路

所属行政区

启用时间

(11|01)

赤沙站¹

广州地铁12号线

海珠区

2024年12月28日

(11|02)

琶洲站

广州地铁8号线(出站换乘)

穗莞深城际琶洲支线

广州东环城际铁路

车站命名

车站名称

车站位置

命名原因

赤沙站

位于新滘东路与仑头路交会处以西

村名(赤沙社区)

琶洲站

位于会展东路与新港东路交会处北侧

街道名(琶洲街道)

员村站

位于员村二横路与万芳园街交会处南侧

街道名(员村街道)

天河公园站

位于黄埔大道中与天府路交会处北侧

标志性场所(天河公园)

线路走向

广州地铁11号线线路始于新滘路与华南快速干道交叉口东侧,在赤沙涌的东侧、赤沙牌坊附近设置赤沙滘站;之后折向北下穿黄埔涌,进入会展南四路,在新港东路路口设置琶洲站;后沿会展东路向北下穿珠江,进入员村二横路,在员村支线铁路附近设置员村站;出站后继续沿员村二横路向北,在黄埔大道路口北侧设置天河公园站;之后下穿天府路东侧的天河公园,并沿天府路向北行进,至中山大道后折向西,在广东电信科技大厦的南侧设华景路站;之后线路在中山立交桥折向西北,下穿华南师范大学后进入天河北路,并在五山路路口设置华师站;之后线路沿天河北路向西,在龙口西路东侧设置天河东站;后折向北,下穿天寿路、广九铁路,进入广园东路,在广州东站的北侧设置广州东站;后下穿广深铁路,进入禺东西路,在广州大道路口西侧设置沙河站;之后沿先烈东路向西,下穿沙河服装市场及货场,在广园东路与永福路路口设置田心村站;之后沿广园路向西,至广园路-湖路口处设云台花园站;继续沿广园路向西北敷设,至富悦街转向西,设大金钟站;之后沿富悦街向西至白云大道折向南,在广园路交叉口东北侧地块设广园新村站;之后下穿广州中医药大学,在三元里大道与解放北路路口设置梓元岗站;之后下穿广州火车站,在其南广场设置广州火车站;后进入人民路,在流花路路口设置流花路站;之后下穿流花湖,折向西,进入东风西路,在荔湾路路口设置彩虹桥站;后折向西南,沿广三铁路东侧敷设,线路行至中山八路,设置中山八站;后下穿荔湾湖公园和黄沙大道,在多宝路北侧设置如意坊站;后下穿珠江,折向东南,进入芳村大道,在芳村茶叶市场门口设置石围塘站;之后继续沿芳村大道向南,在花地大道路口设芳村站;在信联路设置芳村大道东站;在沙涌北侧设置沙涌站;在鹤洞立交南侧设置鹤洞东站;后折向东,下穿广州造船厂和珠江,进入规划路,在南石路路口设置南石路站;在工业大道路口东侧设置燕岗站;在江南大道路口设置江泰路站;后沿江泰路向东,下穿东晓南路,在轻纺城附近设置轻纺城站;之后进入逸景路,在逸景翠园前设置逸景路站;之后折向新滘路,在广州大道西侧的上涌果树公园内设上涌公园站;之后线路沿新滘路东行,在广骏二手车市场东侧设置大塘站;在龙潭涌的东侧设置石榴岗站;之后沿新滘路回至起点闭合。

运营情况

运营时刻

方向

首班车发车时刻

末班车发车时刻

车站编号

车站

外环方向

内环方向

外环方向

(全程)

外环方向

(终点龙潭)

内环方向

(全程)

内环方向

(终点赤沙)

11|01

赤沙站

06:00

06:14

21:44

23:00

22:56

-

11|02

琶洲站

06:02

06:11

21:47

23:02

22:52

00:08

11|03

员村站

06:04

06:08

21:49

23:04

22:50

00:05

运行交路

广州地铁11号线将采用内外环单一交路行车,全线单程运行时间约75分钟。在正常情况下,环线列车在沿线各站不间断运行。工作日高峰时段上线28列车,行车间隔5分22秒,低峰时段上线20列车,行车间隔7分30秒;周末高峰时段上线列车24列,行车间隔6分15秒。搭乘11号线内环列车从云台花园到琶洲用时约21分钟。此外,广州地铁将根据线路客流情况适时调整行车组织,满足市民出行需求。

客运流量

2024年12月28日,广州地铁11号线开通运营首日客流达45.6万人次。

2024年12月31日,广州地铁11号线客运量为61.03万人次。

2025年1月1日,广州地铁11号线客运量为63.6万人次。

设备设施

车辆设施

11号线首列车车厢内部

广州地铁11号线列车采用8节编组A型列车,设计速度80千米每时,为中国标准地铁列车,车长185.6米、车宽3.09米、车内高2.1米,载客量可达3460人,是继十三号线后第二条采用8节编组A型车的线路。车厢内部保持一贯的素雅简约风格,并沿用了广州地铁18号线、广州地铁22号线的LED灯带、中顶环形灯及侧顶板黑色镜面电子标识,门区动态地图和两节车厢贯通部位顶部均有LCD显示屏,方便乘客及时获取列车行驶信息。同时,针对环线的线路特点,列车配置变频空调、空气净化装置;车轮安装了降噪阻尼环,减少车轮向外辐射噪声,而列车地板结构则采用由“隔声毡—铝蜂窝板—地板布”组成的“三明治”结构,有效控制及降低车辆噪声,进一步提高乘客的舒适性。

广州地铁11号线共采购55列8节编组A型车。列车实现了整车标准化、功能配置化、系统集成化、部件模块化、零件通用化、关键部件自主化,进一步提升车辆的服务性能和安全性能。广州地铁11号线的车辆全面采用中国标准,应用自主化攻关部件,具有智慧先进、绿色节能等特点。绿色节能是标准列车的重要发力方向,列车采用永磁牵引系统及运用综合节能控制技术,与传统异步牵引系统相比,整车节能15%以上;采用轻量化高频辅逆系统,每列车减重600公斤以上,进一步降低运行能耗。此外,列车还采用多项智能先进技术,具备自动发车、跳跃、对位隔离等自动运行功能。针对环线的线路特点,列车在平稳降噪、空气净化上也下了不少“功夫”。列车配置变频空调、空气净化装置,具有空气净化及病毒消杀功能,可提升客室空气质量;车轮安装了降噪阻尼环,减少车轮向外辐射噪声。列车采用永磁牵引系统及运用综合节能控制技术,与传统异步牵引系统相比,整车节能15%以上;采用轻量化高频辅逆系统,每列车减重600公斤以上,进一步降低运行能耗。此外,列车还采用多项智能先进技术,具备自动发车、跳跃、对位隔离等自动运行功能。

运行设施

  • 车辆段

广州地铁11号线的车辆段是赤沙车辆段,位于华南快速路与黄埔涌交界处西南处。赤沙车辆段是占地面积34.65公顷的双层车辆段,地下层13.5万平米,地上层16万平米,预制面积超过50%。

赤沙车辆段为双层车辆段,地面层为车辆段,功能定位为定修段,地下层为停车场,近期设置62停车列检位,远期82停车列检位;双周、三月检合设8列位,临修1列位、定修2列位、调机工程车库2列位。供电系统采用直流1500V供电,正线采用刚性接触网供电,车辆段采用柔性架空接触网。

赤沙车辆段为双层设计,上盖开发用作居住和商业等功能。地铁建设者创新使用了一系列减振降噪措施,地面层库内采用高等减振扣件,地下层库内采用中等减振扣件,咽喉区地面层和地下层碎石道床地段采用减振道砟垫等,能有效实现回库列车的减振降噪,最大限度减少对地面建筑的影响。

  • 变电所

广州地铁11号线共设3个主变电所、21个牵混所、9个降压所、1个开关站以及1座车辆段牵混所,其中,主变电所包括花岗主变电所、彩虹桥主变电所、天河公园主变电所。花岗主所、赤沙车辆段牵混所的成功送电,为线路西半环站点设备电通、各系统及客车调试、综合联调等,提供必备的电力保障。

服务设施

  • 智能客服中心

广州地铁11号线各站配置了全新升级的智能客服中心,满足乘客即时的票卡处理、自助查询等需求;站厅站台设置了智能咨询终端和可视化求助按钮,方便乘客及时联系工作人员。

  • 全龄友好设施

广州地铁11号线全面覆盖全龄友好服务,沿线车站均设置了母婴室、公共卫生间、第三卫生间等设施,装置了智能客服中心低位服务台、婴儿护理台、哺乳间、洗手池、儿童坐便器、低位洗手盆等便捷设备,为母婴群体和市民出行带来更多便利。各站均设有轮椅坡道、宽通道闸机,列车上线特大号线网图,重点车站设有大界字换乘导向,能更好地解决适老化和无障碍的问题。

  • 既有换乘站点设施

广州地铁11号线既有换乘站点对自动售票机、云购票机、闸机等设备进行改造,优化站厅布局和客流流线;对车站墙面、导向灯箱及形象标识柱等设施进行翻新更换。

文化特色

列车设计

从外观设计上看,广州地铁11号线车辆一改以往亮眼的色调,整车车身为珍珠灰,车头以黄金分割涂装星空深灰色,强化视觉冲击,独具一格。车头前脸造型沉稳有个性,加入汽车常用的“进气格栅”元素彰显运动感。浅黄、亮橙双色带从车头往车身后上扬延伸作为点缀,寓意向上的活力和创新的精神。

车站设计

广州地铁11号线打造为地下非遗文化长廊,让市民体验广府生活的品质和温度,走一圈认识一座城,体验一种生活和文化,设计5个非遗重点站分别是:广州东站(天河区)、广州火车站(越秀区)、芳村站(荔湾区)、琶洲站(海珠区)、中医药大学站(白云区),拟展现粤剧、广彩瓷、广绣、广东醒狮、广雕等代表性非遗项目。其余24个非遗标准站将分为衣、食、住、行、景、史、商、学8个大类,展现地道广府生活文化。其中,“衣”体现在:梓元岗、流花、沙河;“食”则是:大塘、中山八;“住”包括:华景路、鹤洞东;“行”则有:龙口西、大冲口;“景”对应的是:云台花园、龙潭、上涌;“史”则为:石围塘、棣园、赤沙、彩虹桥、燕岗、沙涌;“商”展示在:如意坊、五凤、逸景路;“学”对应:华师、江泰路、大金钟。

广州地铁11号线环状的线路把广州划分为内城外,装修上提取“城廓”的概念,把车站的付费区与交通核心定义为“城”,非付费区定义为“廓”。在装修上不同站点个性化表达付费区“城”的精髓,强化客流引导。弱化非付费区“廓”的装修元素,全线统一,与付费区形成对比。

车站

图片

芳村站

芳村站的文化主题为“粤绣锦华”,橱窗重点展示“非遗”广绣及广雕。“粤绣锦华”,仿佛让人置身于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世界,感受着粤绣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它是岭南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的璀璨明珠,散发着无尽的魅力和光芒。

粤绣锦华

琶洲站

琶洲站的主题为“粤舞升平”,橱窗重点展示广雕、广彩瓷、广东醒狮,LED电子屏展示广东醒狮。“粤舞升平”既展现了广州的地域特色和文化魅力,又传达了积极向上、繁荣昌盛的美好愿景。它可以用于形容广东地区的热闹景象、文化活动或者表达对这片土地的祝福与赞美。

粤舞升平

中医药大学站

中医药大学站的主题为“粤药仁心”,橱窗重点展示“非遗”传统医药。“粤药仁心”既展现了广东医药的独特魅力和丰富内涵,又弘扬了医药行业的仁爱精神。它激励着每一位从事医药工作的人,以仁心为本,传承粤药的优良传统,不断创新发展,为人类的健康事业贡献力量。同时,也让人们对广州医药充满信心与期待,相信在仁心的引领下,粤药将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粤药仁心

广州火车站

广州火车站的主题为“粤彩鎏金”,橱窗重点展示“非遗”广彩瓷及粤剧。“粤彩鎏金”仿佛是一幅华丽的画卷,描绘出广东地区的繁荣与辉煌。它是岭南文化的瑰宝,是历史与现代的完美结合,让人们在欣赏粤彩的同时,感受到鎏金般的尊贵与荣耀。

粤彩鎏金

有条件的车站均在站厅天花中央设置穗金色圆环,凸显穗城首条地铁环线。

纪念票

广州地铁11号线开通纪念票将于开通当天同步发售,限量发行3000套。该套纪念票内含1本票册、2张纪念版地铁一日票和2张明信片,采用国风手绘设计风格,凸显广州地铁11号号线作为中国首条非遗示范线的文化特色。

口袋公园

为更好地融入城市文化风貌品质,广州地铁11号线地铁车站地面建筑及附属设施进行优化,设置“口袋公园”,结合周边城市风貌进行地面景观品质化提升,使地铁车站与周边建筑紧密融合。全线共打造26处地铁“口袋公园”,为城市增彩,扮靓绿美广州。荔湾区沿线站点绿化恢复原则上采用“疏林草地+微地形+时花点缀”景观园林设计方式,乔木以紫花风铃木为主、红花羊蹄甲等为辅的方案。“口袋公园”实现一站一景,彩虹桥站西苑小游园种植黄花风铃木、木棉对地铁附属设施进行消影;流花湖公园在地铁附属设施上合建观景平台、攀岩设施,融入碧道建设,给市民提供集市政功能与休闲功能于一身的新打卡点;如意坊站结合永庆坊西关民居建筑元素和“时敏苑”历史,优化广场布局,扩大绿化面积,种植木棉和出入口相呼应;芳村结合白鹅潭珠江景观带打造花艺公园点缀出入口。

示意图

广州地铁11号线在线网示意图上是以一个加粗的金色八边形显示的,与其他线路的粗细均有不同。这是为了突出11号线作为广州首条地铁环线的特殊地位。

文化活动

2024年12月28日起,天河公园站、云台花园站、石围塘站、龙口西站、江泰路站、芳村站、中山八站、琶洲站、如意坊站、沙涌站、沙河站设置主题展;天河公园站、云台花园站、石围塘站、龙口西站、 琶洲站、中医药大学站、鹤洞东站、华师站、赤沙站、梓元岗站、华景路站、五凤站、流花站、彩虹桥站、大塘站、上涌站、员村站、龙潭站等站设有特色文化组景及装饰。

建设成果

技术难题

  • 建设难题

广州地铁11号线线路条件和地下结构工程控制因素十分复杂,侧穿及下穿建筑群基础107处,其中57处区间隧道与楼房桩基冲突,同时9次穿越铁路,12次下穿高架桥,3次穿越珠江,8次穿越既有地铁路线,工程实施风险、拆迁规模和难度大。

  • 技术创新

在轨道工程施工中,为降低列车运行的噪声,提升乘客乘坐的舒适度,广州地铁及施工单位的建设者应用了多项新材料、新工艺,采用‘主动减振+降噪+绝缘+日常维养工作量小’的新型轨道系统,从源头和传播途径上控制轨道和车辆的振动噪声。广州地铁11号线根据线路与建筑物关系、环评预测超标量大小,设置了不同等级的减振道床,其中中等减振10.7千米,高等减振12.6千米,特殊减振21.7千米,最大程度降低对周边环境和居民的影响。

地铁方面将借鉴已建线的岩溶处理经验,加强地质勘察,调整纵断面深度,减少地面建筑及隧道施工的工程风险,尽早与铁路部门协调,确定穿越铁路地段的工程措施,严格控制沉降。另外,地铁公司还将根据敏感点与路线的距离和振动超标量等指标,分段对隧道增加各种减振设施,确保各敏感点环境振动影响均控制在国家标准之内。

主要工程

  • 过江隧道

琶洲至员村区间左线隧道是广州地铁11号线首条施工的过江隧道,施工中还需穿越海珠有轨电车1号线,盾构施工风险大。盾构机从员村站中间风井始发,场地狭小;单井口吊装盾构机下井,须借用广州地铁21号线员村站折返线部分暗挖隧道,并与隧道土建施工交叉作业;风井上下场地受限,盾构机无法一次性进场。

  • 广州东站

广州地铁11号线广州东站位于广园快速路南侧主干道下方,全长332米,标准段宽23米,为地下三层岛式站台车站。地铁施工区域周边环境复杂,车站主体处于林和西、林和中隧道之间,北侧为快速路高架桥,且下穿人行天桥、上跨广州地铁3号线,地面交通流量大、地下市政管线密集、周边建构筑物众多,主体围护桩距离地铁三号线隧道最近处仅4米,给地铁施工带来了极大挑战。施工方在高架桥下的桩基施工中采用了改进型反循环钻机成桩工艺,利用冲击钻头对岩石进行较高频率的冲击,使其破碎,然后利用反循环排渣方式将破碎岩屑排出孔外。

  • 云台花园-大金钟路区间

云大区间隧道暗挖工程位于麓湖高尔夫球场内并紧沿广园快速主干道敷设,周边环境复杂敏感,隧道洞身围岩以混合花岗岩风化残积土层为主(含砂量50%),综合围岩级别为VI级,暗挖风险极大,暗挖主隧道具有埋深浅、暗挖断面超大的特点,采用传统的围岩加固方法难以保证浅埋暗挖施工的安全要求。为攻克技术难关,施工方开发出“长距离水平冻结孔定向钻进控制技术”“冻结与水泥系联合加固技术”“大体量冻结工程冻胀综合控制技术”“冻结信息化监测平台”“大断面冻结隧道开挖技术研究”等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成功解决了广州云大区间这一全国超大体量市政冻结暗挖隧道施工难题。

  • 琶洲站

广州地铁11号线琶洲站位于海珠区会展东路,呈南北走向,基坑总长526米,主体总建筑面积约6.5万平方米。施工过程中共计完成土方开挖108万立方米、钢筋绑扎3.5万吨、砼浇筑18.4万立方米。

站点周边主要以广州市地标建筑、商业建筑和居民建筑为主,毗邻广州国际会展中心,车流、人流密集。开工以来,该项目部全面推行标准化、精细化管理,不断探索智慧工地、文明工地建设,把控关键工序,克服了周边建筑物众多、施工场地狭窄、地质条件复杂、内外协调难度大等诸多困难。项目部根据琶洲站各区段地层情况,结合主体基坑开挖过程中的监测数据,建立信息化施工实验段模型,在各项数据稳定的前提下减少换撑工序,提高施工效率。在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项目部组织人员24小时轮班作业,引入模板台车工艺,形成流水线施工模式,有效提升主体施工效率与施工质量。

  • 棣园至燕岗区间

广州地铁11号线棣园至燕岗区间右线全长295.575米,盾构自燕岗站始发后,自东向西掘进,到达棣园站暗挖段接收。区间隧道穿越地层主要为微风化含砾砂岩,岩层硬度较高,对盾构机刀盘、刀具磨损大。同时,盾构掘进需下穿既有运营地铁广佛线燕岗至沙园区间,盾构机与既有隧道最小净距为2.7米,对盾构掘进姿态的控制要求高,施工组织和安全管控难度大。

  • 华师站暗挖隧道

广州地铁11号线华师站暗挖隧道下穿既有运营地铁三号线华师至岗顶区间,紧邻三号线华师站,隧道全长64.4米,与华师站最近水平距离仅0.7米,最近竖向距离为1.1米,与华师至岗顶区间隧道最近竖向距离为3.17米。由于既有运营地铁三号线区间隧道拱顶上方地质条件复杂、地面建筑物密集,为控制开挖对围岩的扰动,地铁建设者们引进悬臂掘进机,该机械施工与传统火工爆破施工相比,具有施工扰动弱、噪声小等优点,特别是在临近既有建构筑物区段,该机械的选用提高了施工生产安全。施工过程中,地铁建设者们还对既有运营地铁三号线区间隧道采取了相应的加固措施,并进行自动化监测,实时分析监测数据,确保施工期间的隧道安全。

  • 流花站

流花站作为广州地铁首个在岩石地层中采用洞桩法施工的车站,为全线最长暗挖车站。车站下穿过街通道、紧邻重要建筑物、靠近流花湖,地下水位高,周边环境复杂。洞桩法在减少施工期“阵痛”的同时,也带来了施工工序转换频繁、施工技术难度大、安全风险高等挑战。施工方采用超前水平钻孔、短距离超前探孔、地质素描等多种手段结合的方式对暗挖施工进行超前地质判断,为施工提供了多重安全保障。

  • 广州火车站

由于广州火车站的交通枢纽地域重要性和高度敏感性,地铁站建设与11号线的工期矛盾突出,工程涉及近十个省、市、区职能部门,也有广铁集团、省汽车客运站、市汽车客运站、流花汽车站、公交集团、出租车公司等交通企业,还有个体商户、外贸公司等,涉及面广,协调难度空前巨大,拆迁、协调任务重。此外,广州火车站还计划进行站房乃至片区的升级改造,为地铁施工带来不确定性,这些因素都将影响工期。

  • 地下管廊工程

环城管廊沿广州地铁11号线建设,穿越海珠、天河、白云、越秀、荔湾等五个主城区,串联中心城区变电站及各大自来水厂、通信枢纽,打通了新老城区“生命线”主动脉。连通18座规划变电站、11座现状变电站、12座自来水厂及加压泵站,大幅提升老城区供电、供水的保障和应急能力,实现全市供电供水的综合平衡和远程调度。该项目区间全部采用盾构法施工,线路穿越既有运营地铁、铁路及建(构)筑物众多,地质环境复杂,施工难度极大。

价值意义

广州地铁11号线开通后,不仅会串联起广州五个行政区,还将连接广州火车站、广州东站等大型交通枢纽。按照全长43.2千米计算,环线绕一圈要一小时左右。该路线能串联起广州主要交通集散点,完善地铁线网结构,提升地铁服务水平。(人民网 评)

广州地铁11号线和广州市整个放射型的地铁线网基本都有交会,广州市中心外围的居民通过11号线能转乘到其余各条地铁线,弥补了不能享受市中心密集地铁线网的遗憾。(中国财经网 评)

广州地铁11号线的建设,有力地支持了城市“中调”发展战略,彰显了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的坚定决心,标志着城市发展由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提升转变,助力广州建设与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世界城市中心。(《南方日报》评)

广州地铁11号线开通后,能够更好地将广州地铁线网串联起来,对于整个城市的交通链接以及提升市民群众交通体验具有重大意义。(《广州日报》评)

广州地铁11号线开通后,将串联起广州主要交通集散点,改善中心区网格换乘条件,极大缓解中心城区分流压力,推动广州城市外围形成多个强可达性区域,可满足多中心模式下城市中心与外围组团的交通联系,形成“环环相扣,联动湾区”,助力广州构建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城市空间结构。(《中国新闻网》评)

广州地铁11号线与多条外部地铁线路相接,以“小环”带“大环”,让城市交通出行选择更加多元。都市圈的发展离不开交通率先实现的物理层面“一体化”。广州地铁首环的开通为大湾区交通深度融合、经济协同发展贡献着广州智慧、广州力量,进一步彰显广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城市的重要作用,更好支撑大湾区“一点两地”全新定位。(《南方网》评)

参考资料

1.地铁十一号线广州火车站主体围护结构顺利开工·广州地铁

目录
01
摘要
02
基本信息
03
历史沿革
04
线路站点
车站列表
车站命名
线路走向
05
运营情况
运营时刻
运行交路
客运流量
06
设备设施
车辆设施
运行设施
服务设施
07
文化特色
列车设计
车站设计
纪念票
口袋公园
示意图
文化活动
08
建设成果
技术难题
主要工程
09
价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