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器类型
图-4
解放初期,中国并没有独立研制战略轰炸机的能力,只能引进前苏联的轰炸机。中国最早引进的轰炸机是大名鼎鼎的图—4重型轰炸机。图—4是苏联的第一代战略轰炸机,绰号“公牛”,它仿制的是美国的B—29“超级空中堡垒”,1947年 5月试飞。1948年,图—4正式服役苏联空军。1951年10月18日,图—4成功地投掷了原子弹,成为了具有战略核打击能力的飞机。图—4后来还发展出空中加油型,为米格—15进行空中加油。1956年初,它开始逐步退役。
1949年底,苏联答应将12架图-4赠送给中国。1953年3月,该批飞机由苏联机组人员驾驶至石家庄移交中国。 1956年,图—4开始参加实战。后来图—4又在中印边境;冲突中担负过巡逻警戒任务。以后,图—4就作为中国最大最先进的轰炸机担负起了保卫祖国领土的任务。20世纪 60年代,中国研制出核武器后,它又担负起了核轰炸的任务。此后不久,中国的轰—6开始服役,图—4作为后备力量,退到了次要的地位。1988年,图-4结束了使命退出现役。图—4机体较大,可改进的地方较多,所以中国曾将一架图-4改装成无人驾驶飞机母机,另一架图-4改装成预警机。截至2020年12月,有两架图—4作为中国人民空军建军史上的重要文物收藏于中国航空博物馆内。就像苏联当时援助中国的米格—15、拉—9、图—2等飞机一样,图—4的使用极大地促进了当时中国空军的发展,使其得以在短期内得到锻炼、提高、发展、壮大,也为中国航空工业奠定了基础。中国当时使用的图-4还是比较先进的,但是,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喷气式飞机开始大量服役,它很快就落伍了。图-4的数量本来就少,加之有些又另做他用,零配件供应不足,出勤率很低,所以很少看到它飞行的照片。由于当时的作战环境限制,图-4能执行的战略轰炸任务也十分有限。
轰-5
轰-5(H-5或B-5)是哈尔滨飞机公司仿制伊尔-28轰炸机的亚音速轻型轰炸机。1963年1月开始试制,1967年投入批量生产,1984年停产。该机现已退出现役。该机采用两台涡喷-5甲发动机,平直翼型,在当时是相当先进的一种前线轰炸机,可在各种复杂的气象、地理条件下执行战术轰炸及攻击任务。装有轰炸雷达,自动领航仪,敌我识别器及各种通讯导航设备。炸弹舱藏在机身中部,机头一门固定航炮,机尾两门活动航炮。HP23炮4门
该机有多种改型,各型情况如下:
轰-5,基本型;
轰-5甲,改进型,航程增加并缩短了起飞滑跑距离;
轰-5鱼雷型,可挂鱼雷和副油箱;
轰侦-5,是在轰-5基础上改装照相侦察设备而成的侦察机,比基本型航程增大;
轰教-5,轰炸教练型。
水轰-5
水轰-5型水上反潜轰炸机由水上飞机设计研究所和哈尔滨飞机厂研制,用于中近海域海上侦察、巡逻警戒、搜索反清等任务,也可监视和攻击水面舰艇。
50年代初我国曾引进6架苏联别-6水上飞机,但不足以满足海军的各种需要。1968年12 月,国家批准了命名为“水轰-5”的研制方案。研制工作由水上飞机设计研究所和哈尔滨飞机厂共同承担,此一方案首批试制三架。
1970 年2 月,水轰-5 总体设计完成。同年10 月发出生产图纸,并开始试制。1971 年,装出供静力试验用的01号原型机。1973 年12 月,供试飞用的水轰-5总装完成,为02号原型机,同月实施首次地面滑行。1975 年5 月至1976 年3月,在湖北荆门漳河水库下水,先后进行滑水试验30 小时,完成28 个项目的静水试验和滑行试验,还成功地进行了4 次预起飞。1986 年后,该机种交付海军使用,开始接替陈旧的别-6和青-6型水上飞机。
轰-6
轰6仿制的是苏联的图-16,它是苏联图波列夫设计局设计的高亚音速中程轰炸机。
新型战略轰炸机
1973年3月23日,空军正式提出全新设计的战略轰炸机,编号为轰-8,并下达了设计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