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学滥觞》是元代黄泽创作的《周易》研究著作。
《经义考》载此书,注云佚,则朱彝尊亦未见。其书凡十八条,大旨以为学《易》当以明象为先,自象学失传,汉儒区区掇拾,失于繁碎,而王弼之废象数,遁于玄虚。故其书以明象为本,而明象以序卦为本,至于占法,则本之《春秋左氏传》,欲以复古易之旧。其第六条胪列易学之不能复古者十三事,持论俱有根据,而又无所偏主。1
《易学滥觞》是元代黄泽创作的《周易》研究著作。
《经义考》载此书,注云佚,则朱彝尊亦未见。其书凡十八条,大旨以为学《易》当以明象为先,自象学失传,汉儒区区掇拾,失于繁碎,而王弼之废象数,遁于玄虚。故其书以明象为本,而明象以序卦为本,至于占法,则本之《春秋左氏传》,欲以复古易之旧。其第六条胪列易学之不能复古者十三事,持论俱有根据,而又无所偏主。1
易学滥觞
黄泽
元朝
研究著作
《周易》研究著作,一卷,滥觞:原指江河发源之处,水极少,仅能浮起酒杯。后多借指事物本源。此书主要用力研究《周易》象数,发明古义,探其本源,故名《易学滥觞》。《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黄绎)垂老时,欲注《易》、《春秋》二经,恐不能就,故作此书及《春秋旨要》,发其大凡……据其(吴澄)所言,二书盖合为一帙。今《春秋旨要》已元传本,惟此书仅存。朱彝尊《经义考》载此书,注日已佚,则彝尊亦未及见,知为稀遘之本矣。其说《易》,以明象为本,其明象则以《序卦》为本。
其占法,则以《左传》为主。大旨谓王弼之废象数,遁于玄虚。汉儒之用象数,亦苦于繁碎,故折中以酌其平……凡十三篇,持论皆有根据,虽未能勒为全书,而发明古义,体例分明,已括全书之宗要。因其说而推演之,亦足为说《易》之圭臬矣。”
提要 | 《易学滥觞》原序 | 易学滥觞 |
有《四库全书》本。此书又有武英殿聚珍版、《经苑》、《小万卷楼丛书》、《涉闻梓旧》、《复性书院丛刊》、《易学六种》、《丛书集成初编》等版本。
元黄泽(1260-1346)撰。泽字楚望,资州(今四川资中)人。曾任江州景星书院、南昌东湖书院山长,秩满即归里,以研经学道讲学授徒以终。见《元史》卷一八九、《宋元学案》卷九二、《元儒考略》卷四。
著作《十翼举要》、《忘盛辩》、《象略》、《辩同论》、《三传义例考》、《笔削本旨》、《元年春王正月辩》、《诸侯娶女立子通考》、《鲁隐公不书即位义》、《殷周诸侯禘祫考》、《周庙太庙单祭合食说》、《丘甲辩》、《易学滥觞》、《春秋指要》、《礼经复古正言》、《六经补注》、《翼经罪言》。
吴澄一见此书,极力推重,称其“弘纲要义,昭揭其大而不遗其小。”
四库馆臣亦誉之为“说易之圭臬”。
1.易学滥觞·中华典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