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历程
2009年1月,《北京轨道交通昌平线一期工程总体设计》通过评审。4月2日,北京地铁昌平线一期工程开工建设。12月2日,北京地铁昌平线一期工程成功下穿京密引水渠。12月23日,北京地铁昌平线一期工程成功上跨北六环。
2010年5月25日,北京市规划委员会进行北京地铁昌平线一、二期车站命名预案公示。7月,北京地铁昌平线一期车站名称确定。7月9日,北京地铁昌平线一期工程实现电通。同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北京市轨道交通昌平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8月31日,北京地铁昌平线列车从青岛运抵北京。9月19日,北京地铁昌平线一期开始空载试运行。11月4日,北京地铁昌平线一期工程完成冷滑试验。11月7日,北京地铁昌平线一期工程完成热滑试验。11月,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及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轨道交通昌平线一期工程(南邵站—西二旗站)初步设计方案》。12月30日,北京地铁昌平线一期(西二旗站至南邵站)开通试运营。
2013年10月16日,北京地铁昌平线启用CBTC系统覆盖全运营时段。
2015年9月,北京地铁昌平线ATO(自动列车运行装置)模式进入试运营阶段。
2010年8月16日,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发布通告称,因北京地铁昌平线二期工程站位尚未确定,故北京地铁昌平线二期车站名称暂缓研究。
2011年3月,北京地铁昌平线二期工程拟增设亢山广场站。6月,北京地铁昌平线二期工程拟增设西关环岛站。
2012年12月,北京地铁昌平线二期工程全面开工建设。
2013年9月29日,北京地铁昌平线二期工程增设涧头西站,曾拟增设的亢山广场站及西关环岛站因未通过审批而取消。
2014年5月12日,北京地铁昌平线二期工程开始盾构施工。7月,北京地铁昌平线二期工程昌平新区站至水库路站区间左线贯通。10月9日,北京地铁昌平线二期工程昌平新区站至水库路站区间右线贯通。
2015年1月14日,北京地铁昌平线二期工程水库路站主体结构封顶,标志着北京地铁昌平线二期工程全部5座车站均完成主体施工。2月4日,北京地铁昌平线二期工程钻山隧道贯通。7月10日,北京市规划委员会进行北京地铁昌平线二期车站命名预案公示。7月20日,北京地铁昌平线二期工程实现轨通。8月19日,北京地铁昌平线二期车站名称确定。9月20日,北京地铁昌平线二期开始空载试运行。12月21日,北京地铁昌平线二期工程通过竣工验收。12月26日,北京地铁昌平线二期(南邵站至昌平西山口站)开通试运营。
2015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北京地铁昌平线南延工程。
2016年6月15日,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发布《北京地铁27号线二期(昌平线南延)工程西二旗至蓟门桥段环境影响报告书》。12月,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北京市轨道交通昌平线南延工程(西二旗至蓟门桥段)可行性研究报告》。
2017年9月1日,北京市环境保护局批复《北京地铁27号线二期(昌平线南延)工程西二旗至蓟门桥段环境影响报告书》。
2019年4月18日,北京工程建设交易信息网发布北京市轨道交通昌平线南延工程工点设计18合同段(土建工点设计)勘察设计招标公告,其中写明北京地铁昌平线南延一期工程增设一站。5月16日,北京工程建设交易信息网发布北京市轨道交通昌平线南延工程土建施工11合同段施工招标公告,明确北京地铁昌平线南延一期工程增设的车站为小营西路站,并对该站进行招标。10月9日,北京地铁昌平线南延一期工程小营西路站招标完成。
2021年4月,北京地铁昌平线南延一期工程上清桥站主体结构封顶。5月10日,北京地铁昌平线南延一期工程北段开始铺轨。7月19日,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进行北京地铁昌平线南延一期车站命名预案公示。9月15日,北京地铁昌平线南延一期工程南段清河站至上清桥站区段右线贯通。11月12日,北京地铁昌平线南延一期工程南段清河站至上清桥站区段左线贯通。12月31日,北京地铁昌平线南延一期北段(西二旗站至清河站)开通试运营。
2022年1月3日,北京地铁昌平线南延一期工程南段学院桥站至西土城站区间左线贯通。3月,北京地铁昌平线南延一期工程南段开始铺轨。同月,北京地铁昌平线南延一期南段车站名称确定。6月3日,北京地铁昌平线南延一期工程西土城站主体结构完工。7月28日,北京地铁昌平线南延一期工程南段清河站至学院桥站段实现长轨通。8月,北京地铁昌平线南延一期工程南段清河站至学院桥站段完成冷滑试验及热滑试验。9月8日,北京地铁昌平线南延一期工程南段清河站至学院桥站段通过项目工程验收。9月10日,北京地铁昌平线南延一期南段清河站至学院桥站段开始空载试运行。10月,北京地铁昌平线南延一期工程南段学院桥站至西土城站段完成冷滑试验及热滑试验。11月23日,北京地铁昌平线南延一期南段开始跑图。
2023年2月4日,北京地铁昌平线南延一期南段(清河站至西土城站,朱房北站除外)开通试运营。6月,《2023年北京市交通综合治理行动计划》正式出台,相关负责人解读行动计划时介绍,今年本市将推动地铁房山线、亦庄线、昌平线提速改造,推进8号线与昌平线跨线运营。
2024年2月22日,北京市重大项目建设指挥部召开轨道交通建设工作动员部署会,《2024年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计划》正式发布。昌平线南延一期剩余段(西土城-蓟门桥)初期运营将在2024年开通。2024年4月,昌平线南延一期剩余段已完成项目验收。4
2024年6月18日消息,2024年计划开通的3条(段)线路全部进入空载试运行阶段,正在开展全面联调联试工作。其余在建线路中,17号线剩余段、平谷线、28号线、新机场线北延、6号线南延及13号线扩能提升工程正处于土建主体结构施工阶段;1号线支线和M101线处于施工进场阶段,正在逐步扩大进场面和施工面。

共5张
北京地铁昌平线
线路站点
车站列表
序号 | 车站名称 | 换乘线路 | 站台形式 | 开门方向 | 所在行政区 |
1 | 昌平西山口站 | —— | 地下二层岛式 | 左侧 | 昌平区 |
2 | 十三陵景区站 | —— | 地下二层岛式 | 左侧 |
3 | 昌平站 | —— | 地下二层岛式 | 左侧 |
4 | 昌平东关站 | —— | 地下二层岛式 | 左侧 |
车站区间 | 区间距离 | 方向 |
昌平西山口站—十三陵景区站 | 1213米 | 上行/下行 |
十三陵景区站—昌平站 | 3508米 | 上行/下行 |
昌平站—昌平东关站 | 2433米 | 上行/下行 |
昌平东关站—北邵洼站 | 1683米 | 上行/下行 |
线路走向
北京地铁昌平线北起昌平西山口站,沿南涧路向东敷设,至幸福河转向东南敷设,至西关环岛转向东,沿政府街西路、政府街、府学路、昌崔路敷设,至内环东路转向南沿内环东路西侧、中安路东侧敷设至怀昌路,转向西沿怀昌路敷设,下穿京密引水渠后转向南沿南丰路敷设,上跨北六环路后继续沿南丰路向南敷设,上跨北沙河、南沙河后转向东再转向东南,沿回昌东路敷设至北清路,转向西沿北清路敷设,上跨北京—拉萨高速公路后继续沿北清路向西敷设,上跨京张高速铁路、京包铁路后转向东南沿北京—乌鲁木齐高速公路敷设,至清河站转向东沿小营西路敷设,至小营桥转向东南沿北京—拉萨高速公路敷设,下穿北五环后转向南沿学清路、学院路、西土城路敷设,南至西土城站。

共5张
北京地铁昌平线
运营情况
运营时刻
北京地铁昌平线各站点的首末班车时刻如下。
北京地铁昌平线首末班车时刻表

北京地铁昌平线首末班车时刻表
北京地铁昌平线在工作日早晚高峰期间采取大中小多种交路套跑的列车运营组织方式,大交路为昌平西山口站—西土城站,中交路为昌平东关站—西土城站,小交路为沙河高教园站—西土城站。
客运流量
2011年,北京地铁昌平线客运量为2704万人次。
2012年,北京地铁昌平线客运量为3831万人次。
2013年,北京地铁昌平线客运量为4814万人次。
2014年,北京地铁昌平线客运量为5733万人次。
2019年3月8日,北京地铁昌平线客运量为29.85万人次,较历史最高值增幅为2.23%。
预约进站
2020年3月6日,北京地铁昌平线沙河站被纳入预约进站试点范围。
设备设施
车辆设施
北京地铁昌平线采用6节编组B型列车,最高运行速度100千米/时;列车采用SFM13型电动车组,由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制造,共27组162辆(列车编号CP 001-CP 027),每个车厢共4对内藏门。
运行系统
北京地铁昌平线采用中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信号系统,结束了外国企业对地铁CBTC信号系统的垄断。与引进外国信号系统相比,国产信号系统可降低成本约20%-30%。
北京地铁昌平线拥有车辆基地2座:十三陵景区车辆段、定泗路停车场。
十三陵景区车辆段:位于昌平西山口站西南侧,北京—乌鲁木齐高速公路南侧、北京—拉萨高速公路北侧;占地面积32.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7.5万平方米。十三陵景区车辆段扩建项目成为“数字中国·智慧工地”全国100个示范基地建设项目之一。
定泗路停车场:位于定泗路与七小路交叉口西南角。
设备设施
车辆设施
北京地铁SFM13型电动车组
北京地铁昌平线采用6节编组B型列车 ,最高运行速度100千米/时 ;列车采用SFM13型电动车组,由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制造,共27组162辆(列车编号CP 001-CP 027) ,每个车厢共4对内藏门。
运行系统
信号系统
北京地铁昌平线采用中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信号系统,结束了外国企业对地铁CBTC信号系统的垄断。与引进外国信号系统相比,国产信号系统可降低成本约20%-30% 。
车辆基地
北京地铁昌平线拥有车辆基地2座:十三陵景区车辆段、定泗路停车场。
十三陵景区车辆段:位于昌平西山口站西南侧,北京—乌鲁木齐高速公路南侧、北京—拉萨高速公路北侧;占地面积32.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7.5万平方米 。十三陵景区车辆段扩建项目成为“数字中国·智慧工地”全国100个示范基地建设项目之一 。
定泗路停车场:位于定泗路与七小路交叉口西南角。
主要工程
昌平区北部临山,北京地铁昌平线二期工程自十三陵景区站向西进入了山前地形,昌平西山口站至十三陵景区站区间南涧路段、出入段线区间下穿京包高速段遇到基岩隆起,此段岩石形成于侏罗纪时代,非常坚固,常规的施工方法均无法攻克这项施工难题。经过反复研究论证,区间隧道施工首次在北京采用了控制性爆破技术——浅孔微差松动爆破。为控制爆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保证周边房屋、管线及道路安全,必须严格控制单位耗药量、单孔药量和一次起爆药量,实施毫秒延时爆破,同时通过加强对爆破体的覆盖来控制噪音、爆破振动波及飞石。对炸药采用专人管理、专车运输,每次仅爆破1米左右,在地面仅能感觉到轻微震动,这为北京后续线路山地施工留下了宝贵的经验。
京通铁路是非电气化铁路,线路呈东西走向,铁路枕木类型为混凝土枕,碎石道床,填土路基,运输繁忙,对沉降要求高,但北京地铁昌平线盾构在下穿京通铁路时,无论在施工前对掌子面施加水土压力还是施工过程中由于盾构机与土体间存在间隙,而间隙未能及时注浆回填密实等原因都有可能造成周围地层的隆起或者沉降,进而影响铁路的正常运营。针对此特级风险源,设计中采用增设预埋注浆孔衬砌环管片进行二次注浆等保护措施,严格控制掘进参数并结合信息化施工首次在不采取地面注浆措施、不中断铁路正常运营的前提下安全、快速、连续完成了盾构掘进。
文化特色
北京地铁昌平线一期、二期车站的设计理念为“新城”,融入传统古建的设计元素,形成“新城·古韵”的装修设计主题。艺术品设置与装修风格相呼应,十三陵景区站、北邵洼站、昌平站设置了工艺精巧、造型别致的大型壁画,置身车站中仿佛置身于艺术长廊。昌平西山口站、十三陵景区站、昌平东关站、北邵洼站室内设计整体天花采用抬梁式构架结构,简单大气,中部天花采用传统盝顶屋顶,中间平顶,四面斜屋顶,以颜色为区分,达到“共性于个性的协调统一”,形成“一线一景”的总体设计原则。
北京地铁昌平线南延一期车站周边高校云集,是北京市重要的文化教育区域,因而沿线车站采用“学院风”的整体装修装饰风格,突出了“大学之道”的线路主题,延续了北京地铁昌平线一期、二期各车站“新城·古韵”的设计理念,着力打造学院气质之路、科教文化之路;车站的公共艺术品充分展现了北京地铁昌平线南延一期“科教文化线”以及文化特色线的线路属性,通过时尚、生动、个性的艺术表达形式,记录城市印记,讲述学府故事。
十三陵景区站:站厅艺术设计主题为《万年吉壤》,壁画采用中国画传统青绿山水画法,把十三陵的龙脉组山描绘出来,包括天寿山、大峪山、虎峪山、青陇山、卧虎山,试图表现十三陵龙脉山水的磅礴之势,壁画长15.6米,宽3.9米,采用瓷板喷绘而成。
昌平站:天花造型元素借鉴了该站周边已拆除的钟鼓楼建筑的造型,站厅中间采用歇山式屋顶,站厅两侧采用悬山式屋顶,色彩以棕色为主,整体感觉既古朴又时尚,既有人文底蕴又有时代特色;站厅艺术设计主题为《古韵流长》,大型壁画主要分为三大部分来反应昌平悠久的历史文化,左侧的居庸关、云台浮雕与右侧的佛教圣地银山塔林形成呼应与对比,中间部分则突出表现了昌平的前身永安城。壁画长15米,高约3.4米,玻璃熔融马赛克表现为主,雕刻及拼贴而成。2
北邵洼站:站厅艺术设计主题为《绿色昌平》,壁画展示了昌平区标志性的建筑,如十三陵水库上的九龙游乐园、航空博物馆、科技城、大学新区、草莓园等,色彩上以绿色为主体现“新”字及昌平绿色宜居的生态环境,壁画长18.02米,宽3.57米,采用马赛克镶嵌而成。
学知园站:站厅墙面的一组艺术品以“青春校园”为主题,搭建出校门、操场、图书馆、自习室、宿舍、实验室这些大学生活中质朴而又温暖的场景,勾起人们对校园学习生活的深情回忆。1
六道口站:采用古朴的“砖墙红”作为主色调,让乘客仿佛走进了学校大门;站厅壁画底色采用鲜明的浅绿色,让乘客仿佛走进了白蜡树林当中;壁画上还绘上了周边高校的大门、教学楼和亭子,展现了学院路高校不断焕发的青春活力。3
建设规划
北京地铁昌平线蓟门桥站目前暂缓开通 ,预计随北京地铁12号线于2024年同步开通 。昌平线南延一期剩余段(西土城-蓟门桥)长约0.7公里,通车后将实现昌平线南延一期全线贯通 。
2023年8月5日,随着最后一台直流开关柜顺利送电,北京地铁昌平线南延工程项目蓟门桥站供电系统设备全部送电完成,成功实现昌平线南延工程供电系统全线“电通” 。2023年9月5日,北京地铁昌平线南延工程最后一段区间:蓟门桥站站后区间顺利通过预验收,为全线竣工验收奠定了扎实基础 。
根据规划,北京地铁昌平线计划继续南延至国家图书馆站。该延长段已于2015年获得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 。截至2023年10月,北京地铁昌平线蓟门桥站至国家图书馆站线位方案尚不稳定,暂不具备建设条件 。该段线路设明光桥西站(即北京地铁13A线在建的学院南路站 )、皂君庙站和国家图书馆站,并在国家图书馆站与北京地铁9号线贯通运营 。
价值意义
北京地铁昌平线一期的开通加强了昌平区与中心城区的联系,带动沿线区域的繁荣发展;北京地铁昌平线二期的开通犹如打通昌平和市区交通的“任督二脉”,使得北京地铁昌平线一跃成为北京北部的交通干线,开启昌平老城区的“轨道交通元年”,也为前往十三陵的游客增加新的交通方式。(北京市交通委员会 评)
北京地铁昌平线南延一期南段的开通,使北京地铁昌平线新增与北京地铁10号线、北京地铁15号线的换乘,提高了昌平线进城的直达性,同时可以缓解北京地铁13号线西段的高峰客流压力。(北京日报客户端 评)
安全事故
12·14北京地铁昌平线事故
2023年12月14日18:57,地铁昌平线西二旗站-生命科学园站上行区段一列车车厢脱离,迫停区间。21:26,北京交通通报:已发现30余人受伤,无人员死亡 。12月14日22:34,北京交通通报:现场已经疏散完毕,所有伤员已送往医院治疗,没有人员死亡 。
2023年12月15日早,北京地铁发布重要出行提示:12月15日昌平线两区段维持运营,西二旗至朱辛庄之间由公交车接驳 。12月15日20时,北京地铁发布通告,自2023年12月16日首班车起,地铁昌平线全线恢复正常运营。
应急处置
2023年12月14日18时57分,北京地铁昌平线西二旗至生命科学园上行区间,两辆列车发生追尾事故,造成部分乘客受伤。事故发生后,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立即赶赴现场,指挥调度,成立现场事故处置领导小组,交通、消防、卫健、公安、应急等部门和属地政府迅速响应,全力以赴抢险救援,转运伤员,转移乘客。
2023年12月14日23时许,人员转运完毕,现场处置工作基本结束,共有515人送医院检查,其中骨折102人,无人员死亡。截至2023年12月15日6时,423人已离院,25人留观,67人住院治疗。
初步调查
据初步调查,事故原因为雪天轨滑导致前车信号降级,紧急制动停车,后车因所在区段位于下坡地段,雪天导致列车滑行,未能有效制动,造成与前车追尾。
市政府已成立地铁昌平线事故调查组,将进一步查清事故原因,评估应急处置工作,深刻吸取事故教训,严肃追究责任,切实抓好整改。
调查报告公布
2024年2月5日,地铁昌平线列车追尾事故调查报告公布,相关责任人被追责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