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王事件
五人因犯投机倒把罪被列为打击对象的事件

所谓“八大王”,是活跃在流通领域的8位经营大户,改革开放时温州最早的民间商人。想了解温州的民营经济,“温州八大王”是不应被遗忘的一群人。1

他们分别是:螺丝大王刘大源、五金大王胡金林、目录大王叶建华、线圈大王郑祥青、矿灯大王程步青、供销大王李方平、机电大王郑元忠、旧货大王王迈仟。

他们凭着灵活的头脑和敢为天下先的精神率先开始了个人创业,并大跨步成为富得冒油的柳市有钱人。曾经从体制上成为被打击对象,再到高调平反。

“八大王”的命运转折被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烙印,他们的个人的命运与中国改革开放大潮紧密相连……

发生地点

柳市

中文名称

八大王事件

时间

1982年

波及区域

温州

主要人物

胡金林、程步青、刘大源、李方平等八人。

结果

被平反

历史背景

改革开放初期

罪名

投机倒把罪

事件背景

温州乐清柳市的五金电器市场,早在1970年就有了发端。改革开放以后,柳市的五金电器产业发展迅速,电器门市部也随之出现。

1980年,全区共有五金电器企业238家,家庭工业户近千户,加上柳市镇上开设的50多间门市部、两个废旧市场,共同形成了柳市五金电器业供产销一体的局面。

据浙江省档案馆资料记载,当时,在柳市五金电器市场。

出现了“五金大王”胡金林、“螺丝大王”刘大源、“矿灯大王”程步青、“目录大王”叶建华、“合同大王”李方平、“机电大王”郑元忠、“线圈大王”郑祥青、“旧货大王”王卖仟等8位名声在外的工商户,合称“八大王”。

其中,又以胡金林和郑元忠两人生意做得最大。1981年,胡金林的年销售额达到120万元,他也成为了柳市首富。

含义

“八大王”这个称谓,在乐清柳市以及全市广大群众中被深深地记忆。县贬称或县尊称,通过一段短短几年的历史变迁,使人们清楚地认识到,他们是中国经济改革发展过程曲折的一个缩影。

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在改革开放强劲东风吹拂下,“八大王”以各自灵活的头脑和手艺特长,很快成为各个领域的带头人,他们创办各种不同形式的企业,向社会上广纳人才,发展个体经济。

实现了柳市乃至代全国第一批在市场经济尝试下先富起来的人,有的很快审批土地建厂房,有的盖起了高楼大厦,高级别墅,令人向往。

可是,时过不久,即1982年全国开展“严厉打击经济领域犯罪活动”的运动中,“八大王”被作为重大经济犯罪分子受到严重打击,有的被收审关押,有的“畏罪”潜逃,造成一度社会紊乱。

1983年,中央1号文件《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下达后,人们清楚地看到中央对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给予充分的肯定,也是这一文件的颁布,农村经济政策获得了进一步放。

“八大王”被羁押的人员中有的无罪释放,有的被取保候审,那些潜逃在外的也大胆回家了。

回顾“八大王”的产生和发展,人们不会忘记“八大王”的造就人。他叫石锦宽,原是柳市镇一个居委会的负责人,1969年动员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支边插队时,他挑选了80名有志青年去响应号召。

3年后,知识青年纷纷回乡,遇到了就业的困难。石锦宽急知青之所急,想知青之所想,他看中当时在温州刚出现的家庭作坊模式,就断然以居委会的名义申报成立了一家街道企业,取名为柳市通用电器厂,他自己担任厂长。

柳市通用电器厂由32个门市部或车间组成,经营以低压电器为主要产品、销售的各种业务,第一批员工与管理人员基本是支边回乡的青年。

这些青年上任后,有理想、有魄力,他们抓住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到1979年,产值达到了1个亿,它的汇款汇入额占柳市的三分之二。

也是这位石锦宽,在中央1号文件与广大群众见面后,他豪情满怀,要为“八大王”平反而四处奔波。他三上北京、八上省城、百上地委,前后共写了130万字的申诉材料,并把这些原属通用电器厂的企业人员保释出来。

后来,原未下令批捕“八大王”和又为“八大王”平反的温州市委书记,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袁芳烈同志,一次来温州进特地安排了3个小时与“八大王”中的郑元忠会面。

他说,十几年前你是轰动全国的“八大王”之一,是我亲自为你们平反的。你们给我上了改革最初最深刻的一课。

五金

胡金林

1982年,以投机倒把罪被批捕胡金林出逃

1984年,春节潜回柳市被捕坐牢66天后获得平反出狱后与兄妹等人注资80万元创办乐清第一轧钢厂

1988年,与兄妹们创办三林电器公司

1989年,乐清第一轧钢厂倒闭

1990年,前往新疆经商

1994年,赴海南经商

2001年,前往柬埔寨创办三林国际电器公司

2004年,参股柬埔寨的水电站

胡金林是那种挫不败,压不倒的创业者。1982年,因“投机倒把罪”被批准逮捕,但他逃掉了,后来又被抓获了,坐了监牢。

可是,从牢里出来不久,他又拍着胸脯说“温州没有轧钢厂,乐清更没有,现在基本建设急需钢材,我要办一个轧钢厂!”半年后,一个占地4、5亩的私人轧钢厂——乐清第一轧钢厂冒出来了。到1988年,由于原材料奇缺,这个厂停办了。

仍在1988年,一个家庭作坊式的“三林机床电器厂”诞生了,胡金林兄弟共8人,名字中都有“林”字,八兄妹中的大姐大哥及排在老五的胡金林一起合办了这个厂,所以取名为“三林”。

兄妹们都说胡金林的性格有几分“独裁”,他说了算,可大家却又都听他,因为他实在很能干,很有开拓精神,于是兄弟姐妹们又推选他担任厂长、法人代表。

兄妹们都觉得家庭作坊式工厂也不错了,可胡金林却雄心勃勃,要扩大生产。第一步棋,他要造厂房。他把想法一说,大伙都反对,认为投资大。胡金林却认为家庭作坊式没有前途。由于他的坚持,终于造好工厂厂房,果然,厂房造好,厂也蒸蒸日上了。

不久,胡金林又想出了新点子,要开发几种新产品。全体股东一致又是反对。胡金林先说服了自己的兄姐,又召开了4次董事会,专门做另外两股的思想工作,最后举手表决。

他们四兄妹(后又加入一位)与另外两股东的意见相反,胡金林说:“4:2通过了,反对意见供参考。”

于是,四项新产品在半年内开发出来了,并同时被认为省科技新项目。其中两项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两项填补了省内空白,前途一派光明。

受过挫折的胡金林并没有把挫折放在心上,但他的大哥胡贵林却心有余悸,当年祸及全家,八兄妹全部逃难的情景还历历在目,于是,他时常会提醒胡金林,不要太出格了。胡金林却干劲不减。

在生活中,胡金林还是个热心人,武汉、河北、沈阳有陌生人给他写信,请求资助,他二话不说,马上汇款过去。

但是,当有人将他在中央二台《经济半小时》节目中播出的片子录下来,要以500元钱的价格卖给他时,他却拒绝了。

他说:“那还不如将钱送给苦难的人。”

旧货

王迈仟

1982年,以投机倒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七年

1983年,温州市中院重新判决,宣布王迈仟无罪释放出狱后重操旧业,后改直接经营电器

1995年,因肝癌去世

王迈仟主要从事旧货生意,把从上海等地采购来的旧货矿山配件、电器产品,经过拆洗、改装、加工、订上“浙江乐清制造”的牌子出售。

1982年9月,乐清县法院判决认为:王迈仟私自开设加工厂,非法经营五金电器,以旧充新,并由成品转手倒卖,从中牟取暴利,违反了金融、工商管理法规,扰乱国家计划经济、冲击社会主义市场,破坏了物价政策等等,已构成投机倒把罪。

法院判处王迈仟有期徒刑7年,追缴所得暴利3万元。1983年5月7日,温州市中级法院作了重新判决,认为:王迈仟以夫妻劳动为主,修旧利废,质量尚可,出售价格低于国家牌价。

并按规定交纳税金和管理费,其行为均未构成犯罪,宣告王迈仟无罪释放,3万元暴利不再退还。王迈仟于1983年年底释放,却于1995年病故于肝癌,时年50岁。

矿灯

程步清

1982年,以投机倒把罪被判有期徒刑四年

1983年,改判,无罪释放

1986年,赴上海开店经营电器

1998年,租下上海黄浦区北京东路面积最大的低压电器商场,经营电器批发

2003年,接手德力西上海总经销业务

目前,程在上海的事业包括电器的生产、销售和房地产等

柳市“八大王”中年龄最小的一位当属“矿灯大王”程步清。1982年的遭受追捕那年才22岁

程步清高中毕业就跟立脚点父亲程胜雄从事矿灯配件生产。其实柳市的矿灯配件比五金电器生产还早,程胜雄是最早从事矿配件生产的,当儿子步清高中一毕业,他就有意将生意交给了步清,自己在后边一起干。

一些配件柳市无法生产,他就去上海、杭州等地进货过来。在步清20岁那年,为了进一批急需的特殊型号配件,他俩一起到杭州。

一家一家地打听,从不乘车,单靠步行,当货找到后,他们又硬是靠肩膀扛,扛了一程,停了一会儿,接下去又扛,两人像接力赛似的,硬是将一大批货扛到了一起,堆在公路边,希望能早些拦辆车回到柳市。

不巧,天又下起雪,父子俩又累又饿,步清腿也肿了,父亲叫儿子坐在货边休息会儿,可步清不敢坐下,他怕一坐下就睡着了,父子俩就一直站在雪地里,直到第二天早上才拦到了一辆车。

以后,步清的名气慢慢大起来。

一些青田、洞头等附近县城的供销员都来找步清,一问起矿灯配件,大家都知道就是问步清空。

为了赶急货,常常见一家人几日几夜不睡觉,有时手都在正常运作,眼睛却闭上了,直到撞着了东西,才回地神来。那时没有叫雇工,一切都得自己干。

一次一位青田老客户急需一批矿灯配件,可没有钱,当向步清打听能否先发货,步清一口答应,此后,这位客户介绍了很多朋友和步清做生意。

1982年,即步清22岁那年,一场“打击经济领域犯罪活动”的运动在柳市掀起,名气大赚钱多的程步清成了重点被查处的对象之一。

那天,程步清游泳回家,有人传信叫步清去一趟旅馆,那里有省委组织部的工作人员想“请”步清去谈话。诚实的步清认为自己没犯法,赚钱手段正当,没做亏心事,故没说二话就去了旅馆。

可第二天也没回家,家里人急得团团转,后打听说步清已连夜被工作组送到乐清,“罪行”很大,一家人吓得不知所措。有人劝告他父亲赶紧逃,否则也有可能被抓去。

步清的母亲本来身体就不好,这样一惊一怕,心脏病更重了。就这样,一家人过着逃离、痛楚的日子。

就在步清被抓的几天后,又传来了县里要举行公审大会,步清被押上台,在材料不足的条件下,判了4年徒刑,步清在逃的父亲和母亲心急如焚,度日如年。

在步清坐了整10个月的牢房时,被无罪释放了。一家人欣喜万分,打听形势是否还会变,当得知中央有文件为依据时,才放了心。

程步清在无罪释放后,觉得再在柳市做矿配生产没多大意思。两年后,即1986年,他跑到上海,在上海滩求发展,如今已二十来年了,如今40多岁的程步清已是上海正大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的总经理。

目录

叶建华

1982年,被判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

1984年,改判无罪释放随后与儿子一同出国,先后在法国、意大利、美国居住

1992年,创办长城汽修厂

1995年,汽修厂倒闭,又开设广告公司,不久又倒闭目前埋头摄影研究

1982年傍晚,刚从温州回来的叶建华正在家为孩子洗脚,几个人来到了他有,让他到附近的一家旅馆去谈话,可当他一到旅馆,门马上关了,一双手铐紧紧铐住了他的双手,他被关在旅馆了。叶建华惊愕、悲愤!

他的照相馆开在柳市前市街,当满街的五金电器充斥着大街小巷时,他发现他已十分窘迫了。他一月照相收入不够支付房租费。他心事重重,成天像个哑巴似的。

一天,两个朋友来玩,叶建华对他说起了心里的烦恼,一个朋友说:“那你也可以搞五金”。叶建华摇头,他不在行这个,而且,这需要一大笔投资。

另一个朋友说:“社会上用的电器产品目前没有图像。你会拍照,要是弄个图片的五金产品目录,一定有门路。”叶建华动心了,他与家人商量搞电器产品图像样本。

他到柳市街上一家家地拍电器产品,到翁垟拍五金产品,到永嘉县工厂拍各种阀门,到瑞安工厂拍汽配产品。多种产品的照片拍成了,对图稿进行精心设计,对图像进行电光放大,对图像文字逐个剪贴。

终于,封面烫金的十六开厚本的《产品样本》和《产品价目录》问世了。很快,成了热门货,人们纷纷而来,很快他被扣上了桂冠,很快他进了监狱,再后来他被宣告无罪。

于是,他又开了“笑笑照相馆”。他整天在照相馆里拍摄,晚上回家后要冲洗、扩印、放大。他每晚干到深夜12点钟,翌晨7点钟起床。别人见他干得这么苦,劝他再专门去搞《产品目录》。他摇摇头:“哪还有胆,牢监门等着我进。”

然而,几年后,他又停止了他的旧业。因为柳市的照相馆如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竞争花样层出不穷,单凭技术已不算一种本领了,而这行业又太累人了。叶建华闲在家了。

几年来,他心中一直很苦闷,他在寻找自己新的出路,可是,他又缩手缩脚,他怕够了,他心中的辛酸与苦涩,时时还会泛起。

翻砂

吴师廉

1982年,被捕关押63天,作违反工商法规处理,罚款6000元后重操旧业,经营小厂,使其发展成为注册资金2000万元的浙江红光金具有限公司

2001年,退居二线

目前,赋闲在家

吴师廉于1980年5月,与人合伙,未经工商行政和有关部门批准,私设翻砂工场,经营铝铜翻砂接线鼻等电器产品,当时作违反工商法规处理,罚款6000元。吴师廉要求退还罚款,工商部门认为当时的处理是正确的,决定不再改变。

线圈

郑祥青

1982年,因投机倒把行为被捕,主动退赔17000元,6天后获释之后办过小厂,经营不尽如人意

1986年,办电风扇零件厂上世纪90年代初,从事电视机修理后经营电脑打字复印店

现赋闲在家

“八大王”中现在最为悠然的是郑祥青,郑祥青有一颗热情而年轻的心

1982年之后,他放弃了旧业,却干过许多事,办过家用电器厂,40岁时去学家电维修。到现在,他迷上了电脑,对新鲜事物特别感兴趣。儿女开家复印打字店,他进店帮忙。

50岁的他,到北京、青岛、杭州进电脑培训班学习电脑高级知识。电脑初级知识他是无师自通的。在每个培训班里,他都是年龄最大的学员。

在正泰集团培训班里他的同学都是年轻人,他一开始有点格格不入,可由于他基础好,同学们常常来向他请教,渐渐地,他与同学也打成一片了。他现在对电脑越来越深入研究,买了很多书,一有空就拿起来看。

除了电脑,他还特别喜欢跑步与爬山。十几年来,风雨无阻,大冷的天,手都冻僵了。有时晚上迟了,山上很冷清,妻子叫他别去了,儿女也劝他别去了,可他坚持要去。

郑祥青生活十分知足,他很充实,提起往事乐呵呵地笑。

胶木

陈银松

1982年被确定收容审查后潜逃随后公安部发出通缉令,被捕收审50天释放后休整多年

1987年开设一家模具厂,后因其右腿受伤停业

现在柳市经营杂货店

陈银松1980年3月以来,采用“飞过海”的手段,转手倒卖按钮等胶木件,从中获利。政法部门认为陈已构成投机倒把罪,1982年7月决定对其收容审查。陈银松潜逃,公安部为此发了通辑令。抓获收审50天,后予以释放。

螺丝

刘大源

1982年,潜逃在外

后回柳市经营螺丝店至今

刘大源1980年底起,从上海等地大量购入螺丝产品,然后转手倒卖。工商部门原拟罚款处理,中央1号文件下达后,因政策把握不住,一直拖着未作处理。

刘大源一直都坐在他那间螺丝店里,那些金色的、银色的、亮晶晶、莹光光的小小螺丝灯,让人瞧着打心底里舒服。刘大源每月卖出的螺丝灯,如果都连接起来,可以绕地球一圈。风雨过后才是真正的人生,现在的刘大源沧桑的脸孔下面是一颗宁和的心。

从1971年开始,刘大源与螺丝结下了不解之缘。那年,万家公社一社队企业生产一批煤油钻开关,急需10千件3*25螺丝,跑遍了各商店没有落,便来问素来心灵手巧、消息灵通、又热心助人的打小铁的刘大源。

刘大源记起曾在清江供销社见过,马上赶到清江买到4千件,又赶到别的地方购齐。于是,刘大源开始一边打小铁,一边摆螺丝摊。

当时,他曾得到一个招工(全民)指标,可以进国营企业当工人,拿工资劳保了。可是,敏感的他感觉到了商品气息已在渗透着柳市,毅然放弃了铁饭碗。

70年代末,柳市的五金电器一下子繁荣起来,大批量的螺丝需求催着市场。刘大源做起了生意,从温州到上海,刘大海马不停蹄。第一次去上海是夏天,他在那儿花了一个星期收集到300公斤螺丝。

从“十六铺”码头到“工农兵”轮船有500米,刘大源将螺丝分成四担挑。挑一担走一程,又返身去挑下一担,这样“接力”挑了三回合,才把螺丝装到船上,刘大源已是汗流浃背,身上的衬衫像从海水里捞起来一样。

口渴难忍,他想进餐厅喝口水,服务员见他这副样子,说什么也不让他时,刘大源只得躲进厕所里擦了一把,换了件干净衬衫才进了餐厅。刘大源的螺丝越来越多,达17000多种,无论怎样少见的螺丝在他这儿都能找到。

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总经理刘放,家里丢了一种古老的元宝螺丝,每到一个城市他都要顺便打听这种小玩艺。但都没觅到。最后,他在刘大源的店里找到了这种螺丝。

《人民日报》两位记者听到刘大源“螺丝大王”的名声,决定试试真伪,想方设法找了1.5*5.2*3半沉头两种极为罕见的螺丝到大源的店里要求配。

刘大源妻子一看到这种螺丝,马上说:“有!”两位记者惊奇不已,连称“想不到”,原来这两种螺丝是上海101无线电厂图纸改转产后,其余货全被刘大源购来了。

1982年夏天,刘大源一大早起来,穿着背心短裤,走到街上去。街上居然贴出“狠狠打击经济领域中严惩犯罪活动”、“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等标语,令人心惊,他一回头,猛发现有两人在盯梢,他偏身一脚跨进了街边的供销社。

瞅个空档,他钻进了小巷,回到家取了7万多元钱后去了河清朋友家。朋友给他衣服,给他买了车票,三天后刘大源逃离了乐清。他成了唯一未坐牢的“大王”。在外漂泊了近两个月后,他偷偷跑回家,不得已,又出外潜逃了9个月。

后来听说形势变了,他才在农历大年三十赶回家团圆。

此后四五年里,刘大源停了他的螺丝店。可是,他的店内还有很多货,他并没有从“螺丝”中退出,他又重操旧业,但此时的他已非彼时,他以不快不慢的速度经营着他的螺丝。

“大王”的头衔曾戴在身,他为此对自己要求十分严格,宁可生意清淡,也一定要自己的螺丝质量过硬。令他心慰的是,常常有人来到他的店里对他说:“总算找到你了,我是冲着你的名气来的,你的螺丝质量好。”

尽管现在柳市螺丝店已达到60多家,他的店里螺丝品种也仍是十分全的,如果缺某种螺丝,他就自己做。长期下来,他的头发因为焊锡时汞蒸汽中毒而掉光了。

然而,守着他的螺丝店,他无怨无悔,毕竟,这是他一开始就选择的事业。尽管柳市后起之秀已纷沓而上,而他心中却充满平淡从容。

后记

当年的“八大王”已是岁月的重叠中渐渐复归于平静。历史有进极为无情,无论怎样的一笔,在其本身也许并不重要,但对于这世间上苦苦奋斗、抗争的人来说,短短的一生,如有如此大的挫折,其影响必定是深远的。

从人的主观上来说,虽然“八大王”中每人都有自己的个性与自己对挫折的不同的心灵体悟,也由此而选择了自己的另一种人生,这是别人所不能决定的。

然而,“八大王”中的大部分之所以没有在他们原有的事业上奋进乃至如日中天,其实更大的因素取决于整个社会大气候,他们在1982年都是年富力强的三四十岁,都有一番雄心,而挫折把他们的机会夺走了。

因为,当年他们正遭受苦难进,另一些精明的柳市人正开始努力奋进,当“八大王”经过几年的喘息后,那些后来居上者已是一帆风顺,直线而上,故此,他们当中一些人只有选择平凡或走向平凡。

但是,历史不会忘记他们,人们也不会忘记他们这些曾经付出勤劳与智慧的先行者!

事件经过

这批“大王”称为温州乃至全国最早尝到市场经济甜头的人,却也经历了一番风雨,引出了轰动全国的“八大王事件”。

1982年,国内经济趋热,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对原有计划经济体制造成冲击,全国开展了严惩经济领域中的严重犯罪活动。不管是谁,不管属于哪个单位,不论其职务高低、身份如何,都要一视同仁。

因发展私营经济而备受争议的温州地区,成为重点打击区域。

1982年初,胡金林预感到政策的变化。1月份,“乐清县打击投机倒把工作组”进驻到柳市镇,胡金林第一个被叫去谈话。谈话刚一结束,眼见大事不妙的胡金林迅速逃出了柳市镇。

但是很快遭到公安部门的通缉,罪名是“投机倒把”、“严重扰乱经济秩序”。除了胡金林外,上述另外7位大王,也无一幸免。

轰动全国的“八大王事件”一度压得温州民营企业抬不起头。加上政府的一些部门对企业盲目干预整顿,柳市五金电器业遭遇了严重挫折。

翻案

“八大王事件”很快在全国各地产生影响,中央也非常重视。之后,调查组来到柳市作实地考察,结论是对柳市之前的经济发展给予了肯定。

《人民日报》和新华社记者专程来到柳市进行调查采访。1983年12月,《人民日报》刊发报道,大篇幅介绍了柳市五金电器市场的情况和经验,肯定了个体经济、乡镇企业发展的方向。

温州市也组织了联合调查组,对“八大王事件”等相关案卷进行全面复查,得出最终结论——除了个别偷税漏税现象外,“八大王”所经营的产业,符合中央文件精神。

在随后一连串舆论导向的作用下,政法部门对“八大王”采取了取保候审或无罪释放措施,恢复名誉并归还所有被没收的财产。

影响

八大王”事件当时轰动全国。这年柳市镇工业产值比1981年下降了53.8%,到年底,共揭出并立案审查各类经济犯罪案件16.4万多件,判刑近3万人。

直到1984年,中央一号文件肯定了农村商品生产发展的重要作用,“八大王”获得平反,收缴的财物从国库拨出如数归还,但他们当中此后无一人再现当时的辉煌。

在日后的两年多时间里,“八大王事件”一直如一块乌云笼罩在温州和浙江上空。温州市工业在1980年的增速为31.5%,到1982年却下滑为?.7%,其后三年一直徘徊不前。

参考资料

1.改革明星之柳市八大王·新浪网

目录
01
摘要
02
基本信息
03
事件背景
04
含义
05
五金
06
旧货
07
矿灯
08
目录
09
翻砂
10
线圈
11
胶木
12
螺丝
13
后记
14
事件经过
15
翻案
16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