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发展
诞生
自从1875年马修·韦伯船长成为第一个游过英吉利海峡的人以来,马拉松游泳的概念就已经出现。他于1875年8月24日从多佛出发,游了21小时45分钟,横渡英吉利海峡,于25日到达加来  。1926年,19岁的格特鲁德·埃德利成为第一位横渡英格兰和法国的女性 。
发展
1991年在澳大利亚珀斯举行的水上运动世锦赛上,马拉松游泳成为正式竞赛项目。当时男子、女子比赛的距离均超过25公里,比赛用时超过5小时 。2000年,10公里马拉松游泳比赛首次出现在国际泳联单独设立的公开水域游泳世界锦标赛上。2001年,10公里马拉松游泳比赛出现在福冈国际泳联世界游泳锦标赛上 。
2005年10月27日,国际奥委会在瑞士洛桑举行执委会会议,正式决定将男、女10公里公开水域游泳项目增设为北京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 。2008年8月20日和21日,10公里马拉松游泳比赛在北京奥运会上首次亮相 。
2012年,伦敦奥运会,马拉松游泳被归为游泳分项下的两个项目。2013年,第十二届全运会开始,马拉松游泳进入全国运动会。2016年,里约奥运会,马拉松游泳被归为水上运动项目的一个独立分项  。
场地器材
场地
赛道必须获得FINA的批准。赛道必须设置于海流或潮流较小的淡水水域或咸水水域。由相应的当地健康与安全当局开具关于场地使用的适合性的证明材料。一般来说,证明材料中需包含与水质纯度以及其它物理安全有关的内容。赛道游泳水域水深至少1.4米,必须标明赛道中所有弯道/变更。明确标有弯道裁判员标记的船只或平台必须设置在赛道的所有变更处,不能阻碍游泳选手看见弯道。所有弯道装置和弯道裁判船只/平台必须牢牢固定,以免其受到潮汐、风力和其它移动物体的影响。最终进入终点线位置须用醒目颜色明确标记。必须明确标记终点线前沿垂直面。 
器材
运动员禁止使用和佩戴任何可能有助于其提高速度、耐力或浮力的装备,可以使用经过批准的泳衣、泳镜、泳帽(最多2顶)、鼻夹和耳塞 。运动员佩戴一种称为应答器的腕带,该腕带可以在结果系统中跟踪他们的时间 。
比赛规则
所有马拉松游泳比赛均为自由泳项目,赛程为10公里,采用决赛赛制。参赛选手必须满14周岁。
在过程中,选手可池底站立,但不可在水中行走或跳跃。游泳选手不得使用或穿戴有助于增强其速度、耐力或浮力的任何设备。但可佩戴护目镜、最多两个泳帽以及鼻夹和耳塞。游泳选手可使用油脂或其他类似身体涂抹物,但前提是裁判认为此类物质不会过量。所有游泳选手必须在其上背和手臂上,用防水油墨清楚标示其比赛号码。
第一名的选手游过终点后,后面的选手一般在30分钟以内获得有效成绩。在规定时间内未完成比赛的选手将被要求离开比赛水域,但裁判员可允许超出比赛时间限制的选手继续完成比赛,但不可获得任何得分或奖项。
在比赛过程中,若游泳选手被判红牌,裁判员须立即宣布该处罚,并要求该选手立即离开比赛水域。 
术语
公开水域比赛按比赛距离设关门时间,自第1名运动员到达终点时开始计算,10公里马拉松游泳的关门时间为第1名运动员到达后30分钟 。
马拉松游泳选手出发以后没有泳道,所以出发后很容易挤在一起,有意无意会遇到对手的蹬踏、击打,也因为人堆在一起视线不好,部分选手会在水下采取蹬踏、击打动作,影响其他选手的正常发挥,一般称这种现象为马拉松游泳“打架” 。
类似可伸缩的鱼竿,为运动员提供食物和水的补给 。
重要赛事
奥运会马拉松游泳比赛
奥运会马拉松游泳比赛共设2枚金牌,男女各1枚。赛程男女均为10公里,采用决赛赛制。参赛运动员男女各25名,通过世锦赛、预选赛等选出。 
世界游泳锦标赛
世界游泳锦标赛是由国际泳联(2023年1月,国际泳联FINA正式更名为世界泳联World Aquatics)主办的最高级别的大型国际性游泳赛事,包括游泳、跳水、花样游泳、水球、公开水域5个大项。 1991年,马拉松游泳在FINA世界游泳锦标赛中成为正式比赛项目。那届比赛中,马拉松游泳全程为25公里,参赛者需要5小时以上的时间才能游到终点。而在2001年FINA世界游泳锦标赛中,10公里比赛首次成为竞赛项目。 
亚运会马拉松游泳比赛
亚洲运动会是亚洲地区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运动会,每4年举行一届。亚运会最初由亚洲运动会联合会主办,1982年后由亚洲奥林匹克理事会主办。 2023年,在第十九届亚洲运动会,马拉松游泳首次亮相。 
亚沙会马拉松游泳比赛
亚洲沙滩运动会马拉松游泳比赛,共设2枚金牌,男女各1枚,赛程为10公里。 
全国马拉松游泳冠军赛
全国马拉松游泳冠军赛,每年举办一次,赛程为10公里,设有男、女个人赛和团体赛,共计4枚金牌。 
组织机构
国际游泳联合会
国际游泳联合会(International Swimming Federation,FINA),简称国际泳联,成立于1908年,是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总会成员,总部设在瑞士洛桑。 
亚洲游泳联合会
亚洲游泳联合会,成立于1978年,是亚洲单项运动组织,总部设在孟加拉国达卡。主要机构有代表大会和执行委员会。 
中国游泳协会
中国游泳协会,成立于1956年,总部设在北京,是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单位会员。下设教练、科研、裁判、少儿训练指导、长距离游泳、老年人游泳、冬泳和救生等专项委员会。 
代表人物
国内人物
辛鑫,中国游泳运动员。2016年,获里约奥运会女子10公里马拉松游泳第四名,创造中国女子选手在该奥运会项目上的最佳战绩。 
祖立军,中国游泳运动员。2016年,获里约奥运会男子10公里马拉松游泳第四名,创造中国男子选手在该奥运会项目上的最佳战绩。 
国外人物
马尔滕·范德韦登,荷兰游泳运动员。2008年,获北京奥运会男子10公里马拉松游泳冠军,成为奥运会历史上首个男子马拉松游泳冠军。 
拉里莎·伊利琴科,俄罗斯游泳运动员。2008年,获北京奥运会女子10公里马拉松游泳冠军,成为奥运会历史上首个女子马拉松游泳冠军。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