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祖,亦称“天妃”、“天后”,俗称“妈祖婆”,是传说中掌管海上航运的女神。相传妈祖为宋福建兴化府莆田人,姓林名默。父母信佛,梦观音赐药而生之。八岁从师,十岁信佛,十三岁习法术。宋雍熙四年(公元987年)盛装登山石“升天”为神。当地居民于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立庙奉祀,称“通灵圣女”。宋元明清历代均有褒封,清封“天上圣母”。
据奉祀妈祖之庙内雕塑来看,妈祖形象为头戴冕旈、身着霞帔、手执如意,其神威显赫,雍容端庄。2
妈祖,亦称“天妃”、“天后”,俗称“妈祖婆”,是传说中掌管海上航运的女神。相传妈祖为宋福建兴化府莆田人,姓林名默。父母信佛,梦观音赐药而生之。八岁从师,十岁信佛,十三岁习法术。宋雍熙四年(公元987年)盛装登山石“升天”为神。当地居民于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立庙奉祀,称“通灵圣女”。宋元明清历代均有褒封,清封“天上圣母”。
据奉祀妈祖之庙内雕塑来看,妈祖形象为头戴冕旈、身着霞帔、手执如意,其神威显赫,雍容端庄。2
妈祖
MAZU
福建莆田湄洲岛
夫人、妃、天妃、天后、天上圣母等
中国神话
父亲林惟悫、母亲王氏
中国、日本、韩国、越南、泰国等
福建莆田湄洲岛
宋朝时期,《圣墩祖庙重建顺济庙记》记载:“郡城东宁海之旁,山川环秀,为一方胜景,而圣墩祠在焉。墩上之神,有尊而严者曰王,有哲而少者曰郎,不知始自何代;独为女神人壮者尤灵,世传“通天神女”也;姓林氏,湄洲屿人。初以巫祝为事,能预知人祸福;既殁,众为立庙于本屿。圣墩去屿几百里;元祐丙寅岁,墩上常有光气夜现,乡人莫知为何祥。有渔者就视,乃枯槎;置其家,翌日自还故处。当夕遍梦墩旁之民曰:“我湄洲神女,其枯槎实所凭,宜馆我于墩上。”父老异之,因为立庙,号曰圣墩。岁水旱则祷之,疠疫祟则祷之,海寇盘亘则祷之,其应如响。故商舶尤借以指南,得吉卜而济,虽怒涛汹涌,舟亦无恙。宁江人洪伯通,尝泛舟以行,中途遇风,舟几覆没,伯通号呼祝之,言未脱口而风息。既还其家,高大其像,则筑一灵于旧庙西以妥之,宣和壬寅岁也。越明年癸卯,给事中路允迪使高丽,道东海,值风浪震荡,舳舻相冲者八,而覆溺者七;独公所乘舟,有女神登樯竿,为旋舞状,俄获安济。因诘于众,时同事者保义郎李振,素奉圣墩之神,具道其详。还奏诸朝,诏以“顺济”为庙额。”(此文主要描述妈祖各种显灵传说,以及信众为其立庙。)《夷坚志·卷九·林夫人庙》记载: “兴化军境内地名海口,旧有林夫人庙,莫知何年所立,气宇不甚广大,而灵异素著。凡贾客入海,必致祷祠下,求杯珓,祈阴护,乃敢行。盖尝有大洋遇恶风而遥望百拜乞怜,见神出现于樯竿者。”(在兴化境内名叫海口的地方,原来有座林夫人庙,不知建于何年。祠宇虽然不大,但该神一向以灵验著称。凡是来往于海上的客商,都要先到林夫人庙占卜祷告,祈求保佑后才敢出海。据说有人在大洋中遇到险风恶浪时,曾经向空中跪拜哀告,乞求林夫人显灵。果然看到一位女神降于篷船的桅杆之上,化险为夷。)《莆阳比事》记载:“湄洲神女林氏,生神异,能盲人休咎,死庙食焉。”(妈祖籍贯是湄洲,生前能言人吉凶祸福。)《咸淳临安志·卷七十三·祠祀三·外郡行祠·顺济圣妃庙记》记载:“神莆阳湄洲林氏女,少能言人祸福,殁,庙祀之,号通贤神女,或曰龙女也。”《仙溪志·卷五·三妃庙》记载:“本湄洲林氏女,为巫,能知人祸福,殁而人祠之。”
元朝时期,《四明续志·卷九·祠祀篇》引《天妃庙记》:“神姓林氏,兴化莆田都巡君之季女,生而神异,能力拯人患难。室居,未三卜而卒。宋元祜问,邑人祠之,水早疠疫,舟航危急,有祷辄应。”《元史·祭祀志》记载:“惟南海女神灵惠夫人,至元中,以护海运有奇应,加封天妃神号,积至十字,庙日灵慈。”
清朝时期,《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卷二八》引《金台纪闻》 :“天妃宫,江淮间滨海多有之。其神为女子三人,俗传姓林。所祀者,海神也。元用海运,故其祀为重。”《莆田县志》记载:“康熙二十年,舟师南征大捷,提督万正色以妃灵有反风之功,闻于朝。诏封昭灵显应仁慈天后,遣官致祭。”《陔余丛考·卷三五》记载:“张学礼《使琉球记》又云天妃姓蔡,闽海中梅花所人……吾乡陆广霖进士云:台湾往来,神迹尤著,士人呼神为‘妈祖’。倘遇风浪危害,呼‘妈祖’,则神披发而来,其效立应。若呼‘天妃’,则神必冠帔而至,恐稽时刻。妈祖云者,盖闽人在付家之称也。”
褒封称号
朝代 | 封号 |
宋朝 | 宣和五年(1123年),宋徽宗赐“顺济庙额” 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宋高宗封“灵惠夫人” 绍兴三十年(1160年),宋高宗加封“灵惠昭应夫人” 乾道二年(1166年),宋孝宗封“灵惠昭应崇福夫人” 淳熙十二年(1184年),宋孝宗封“灵慈昭应崇福善利夫人” 绍熙三年(1192年),宋光宗诏封“灵惠妃” 庆元四年(1198年),宋宁宗封“慈惠夫人” 嘉定元年(1208年),宋宁宗封“显卫” 嘉定十年(1217年),宋宁宗封“灵惠助顺显卫英烈妃” 嘉熙三年(1239年),宋理宗封“灵惠助顺嘉应英烈妃” 宝祐二年(1254年),宋理宗封“灵惠助顺嘉应英烈协正妃” 宝祐四年(1256年),宋理宗封“灵惠协正嘉应慈济妃” 开庆元年(1259年),宋理宗封“显济妃” 景定三年(1262年),宋理宗封“灵惠显济嘉应善庆妃” |
元朝 | 至元十五年(1278年),元世祖封“护国明著灵惠协正善庆显济天妃” 至元十八年(1281年),元世祖封“护国明著天妃” 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元世祖封“护国显佑明著天妃” 大德三年(1299年),元成宗封曰“辅圣庇民明著天妃” 延佑元年(1314年),元仁宗加封“护国庇民广济明著天妃” 天历二年(1329年),元文宗封“护国庇民广济福惠明著天妃” 至正十四年(1354年),元惠宗(元顺帝)封“辅国护圣庇民广济福惠明著天妃” |
明朝 | 洪武五年(1372年),明太祖封“昭孝纯正孚济感应圣妃” 永乐七年(1409年),明成祖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天妃” 崇祯十七年(1644年),明思宗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安定慈惠天妃” |
清朝 | 康熙十九年(1680年),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天上圣母”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圣祖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仁慈天后” 乾隆二年(1737年),清高宗封“妙灵昭应宏仁普济福佑群生天后” 清乾隆三年(1738年),间晋封妈祖为“弘仁普济天后”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福佑群生诚感咸孚天后”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福佑群生诚感咸孚显神赞顺天后” 嘉庆五年(1800年),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福佑群生诚感咸孚显神赞顺垂慈笃佑天后” 嘉庆十九年(1814年),清仁宗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福佑群生诚感咸孚显神赞顺垂慈笃祐天后” 道光六年(1826年),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福佑群生诚感咸孚显神赞顺垂慈笃佑安澜利运天后” 道光十九年(1839年),清宣宗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福佑群生诚感咸孚显神赞顺垂慈笃祜安澜利运泽覃海宇天后” 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福佑群生诚感咸孚显神赞顺垂慈笃佑安澜利运泽覃海宇恬波宣惠天后” 咸丰二年(1852年),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福佑群生诚感咸孚显神赞顺垂慈笃佑安澜利运泽覃海宇恬波宣惠导流衍庆天后” 咸丰三年(1853年),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福佑群生诚感咸孚显神赞顺垂慈笃佑安澜利运泽覃海宇恬波宣惠导流衍庆靖洋锡祉天后” 咸丰五年(1855年),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福佑群生诚感咸孚显神赞顺垂慈笃佑安澜利运泽覃海宇恬波宣惠导流衍庆靖洋锡祉恩周德溥天后” 咸丰五年(1855年),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福佑群生诚感咸孚显神赞顺垂慈笃佑安澜利运泽覃海宇恬波宣惠导流衍庆靖洋锡祉恩周德溥卫漕保泰天后” 咸丰七年(1857年),清文宗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福佑群生诚感咸孚显神赞顺垂慈笃祜安澜利运泽覃海宇恬波宣惠道流衍庆靖洋锡祉恩周德溥卫漕保泰振武绥疆天后之神” 同治十一年(1872年),要再加封时,“经礼部核议,以为封号字号过多,转不足以昭郑重,只加上‘嘉佑’二字” 光绪元年(1875年), 加封敷仁。 |
妈祖信俗
妈祖信仰习俗简妈祖信俗,2021年11月,妈祖信俗入选“福建文化标识”。
地区 | 规模 |
中国 | 中国大陆,妈祖庙分布在22个省市的450个县主要福建莆田就有316处之多;海南约有200多座,香港有57座,澳门现有妈祖庙10座,台湾地区妈祖宫庙5000多家、妈祖信众1600多万人。 |
中国之外 | 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从湄洲妈祖祖庙直接或间接分灵的妈祖宫庙近万座,遍布五大洲47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亚洲19个国家和地区,欧洲,美洲各有8个国家,非洲和大洋洲亦各有6个国家。 国外妈祖庙宇较密集的地区是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其他分布于美国、印尼、菲律宾、泰国、越南、缅甸、柬埔寨、文莱、印度、朝鲜、挪威、丹麦、加拿大、法国、墨西哥、巴西、阿根廷、新西兰及南非、毛里求斯等地。 北美洲:美国檀香山、纽约、旧金山、洛杉矶、华盛顿、德克萨斯、夏威夷等地,以及加拿大多伦多、蒙特利尔等地建有妈祖庙,为当地华人社团及部分当地民众所信仰,保留了天后圣诞节等民俗。 南美洲:巴西圣保罗、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等地,都建有妈祖庙,华人与当地部分民众传承了妈祖的崇拜仪式与风俗。在墨西哥,明代时就有天后的传说流传。 澳洲:澳大利亚悉尼建有妈祖庙,华人传承了妈祖崇拜习俗。 西亚与非洲:沙特阿拉伯、南非开普敦等地建有妈祖庙,为华人与当地部分民众信仰。 欧洲:法国巴黎“真一堂”供奉妈祖,称妈祖为国际和平女海神。 |
“妈祖回娘家”是其中一种信俗活动,意即寻根问祖,其特点为祭祖与祭妈祖合二为一,是海内外各妈祖宫庙护送本宫妈祖圣像到贤良港天后祖祠朝圣、进香的一种祭祀仪式,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妈祖信俗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2007年9月贤良港“妈祖回娘家”信俗活动被列入福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春祭仪式在每年农历三月廿三妈祖诞辰举办,秋祭在农历九月初九妈祖升天纪念日举办。
“绕境巡安”这种信俗活动的寓意是通过妈祖出游绕境来“扫荡妖氛”,庇护合境黎民平安昌盛。最典型的是湄洲岛的妈祖金身巡游,从农历正月初八北埭文兴宫开启的祖庙请香,到农历正月十四晚东蔡村上英宫恭送妈祖金身回銮(宫下村上兴宫比较特殊,是正月廿九抬该宫的妈祖神像巡游)。绕境巡安时,沿途信众夹道跪拜、焚香叩首,并把钱币折成花式,为妈祖“挂脰”。整个活动中还展示摆贡品、耍刀轿、游灯、妈祖过乡、摆棕轿、乩童踩火、乩童转祖庙、乩童吃花、送妈祖上宫等妈祖信俗。
“谒祖进香”也是一项妈祖信俗活动。世界各地的妈祖庙从湄洲妈祖祖庙恭请妈祖神像和取香灰的仪式分别称为“分灵”和“分炉”,与之相对应的信俗是“谒祖进香”,也称为“妈祖回娘家”。谒祖进香活动可简可繁,简单的只需捧妈祖神像回湄洲妈祖祖庙过一下炉,隆重的则要组织护驾队伍,像妈祖出游一样回到湄洲妈祖祖庙,举行谒祖进香仪式。湄洲妈祖祖庙每天都要接待来谒祖进香的分灵妈祖像及其信众,尤其是每年妈祖诞辰和升天日前后,谒祖进香的活动更为频繁。
“妈祖庙会”,是融民间艺术、宗教信仰、文化艺术为一体的传统民俗盛会。有关妈祖信仰的特定节日和重大祭祀举行的活动,是妈祖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传统习俗,每年湄洲妈祖祖庙庙会的举办一般分为三个时段:一是元宵节期间,妈祖金身绕境巡安进行布福活动;二是农历三月廿三妈祖诞辰日前后,妈祖祖庙天后广场举行隆重的妈祖祭典及各种纪念活动;三是九月初九妈祖升天日前后,妈祖祖庙举行妈祖秋季祭典等活动。
“妈祖祭典”,每年农历三月廿三和九月初九举行,分为春祭妈祖和秋祭妈祖两次祭典。最早的妈祖祭典,是指历代地方官员和湄洲妈祖祖庙在特定日期举行的祭祀妈祖的一种盛大礼仪规范。妈祖祭典于2006年5月20日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9月30日,以妈祖祭典为主要内容的《妈祖信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2022年4月23日,海峡两岸妈祖宫庙携手举办纪念妈祖诞辰1062周年活动,通过视频连线“云端”共庆妈祖诞辰。妈祖祭典一般有庙祭、郊祭、海祭、舟祭、家祭五种。庙祭规范,郊祭庄严,海祭壮观,舟祭普遍,家祭平常。庙祭,是指在妈祖庙范围内举行祭典仪式,其特点是规范、严谨。古代,朝廷因事差官致祭妈祖达300多次,都是采取庙祭形式。清康熙五十三年,颁旨定妈祖为“女圣”,归列三圣之一,编入国家祀典,春秋谕祭,享最高礼节——三跪九叩、三击献醴。郊祭,是指在都郊或市郊设立祭坛,对妈祖女神进行遥祭的形式。郊祭妈祖,最早在南宋绍兴二十六年,宋高宗在临安郊祭,敕封妈祖为灵惠夫人。海祭,是指在海边奠祭妈祖。舟祭,是指在船上供奉妈祖神像,在出海时、归航时或遇大风大浪危急关头,对妈祖女神进行祭拜。家祭,是指妈祖信众在家中设妈祖神位,每逢初一、十五日或妈祖诞辰与升天纪念日进行焚香,进供膜拜。妈祖祭典,大多为民间民俗活动,也有官祭。明永乐皇帝,在南京天妃宫,举行御祭,由太常寺卿主持,配乐舞。
“妈祖服饰”是流行于福建莆田湄洲岛上的一种传统服饰。其中妈祖头饰,由帆形髻为主要特征,寓意妈祖心系大海。妈祖服饰则以妈祖服、妈祖裤组成,妈祖服对襟饰红,以海蓝色为主调,从格式上可以追踪到“巫女”和“女道士”的痕迹。妈祖裤俗称“红蓝三截裤”,蓝色代表海水,红色代表火焰,它是《周易》文化的一种延续。 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妈祖信俗”的子项目之一,湄洲女发饰、服饰于2008年6月被列入《莆田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湄洲女发髻的技艺承载着妈祖文化的独特内涵和象征意义。
纪念场所
名称 | 简介 | 图片 |
妈祖道场 | 獐岛,地处黄海,,是妈祖文化的古道场。 | ![]() |
莆田湄洲岛妈祖庙 | 尊称湄洲祖庙,是妈祖信仰的发祥地,世界妈祖文化中心,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妈祖信俗》的申遗地、遗产地和主要传承地。在祖庙山顶,矗立着高达14.35米的巨型妈祖石雕塑像,它由雕塑家李维祀与蒋志强联袂设计。 | ![]() |
天津天后宫 | 天津天后宫俗称“娘娘宫”,坐落在旧城东门外,三岔河口西岸的古文化街上。元泰定三年(1326),于海河西岸小直沽兴建天妃庙,供祀天妃以求神灵护佑漕运安全。明永乐元年(1403)重建,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封天妃为天后,改称天后宫。 | ![]() |
台湾北港妈祖庙 | 北港朝天宫是台湾妈祖庙的总庙,与莆田湄洲岛妈祖庙、天津天后宫并为三大祖庙。 | ![]() |
人物 | 亲属关系 | 亲属姓名 | 职位 |
妈祖 | 曾祖父 | 林保吉 | 后周统军兵马使 |
祖父 | 林孚 | 福建总管 | |
父亲 | 林惟悫 | 后周王朝“都巡检” | |
母亲 | 王氏 |
作者和朝代 | 书籍 |
廖鹏飞(宋) | 《圣墩祖庙重建顺济庙记》 |
洪迈(宋) | 《夷坚志·卷九·林夫人庙》 |
李俊甫(宋) | 《莆阳比事》 |
佚名(宋) | 《咸淳临安志·卷七十三·祠祀三·外郡行祠·顺济圣妃庙记》 |
在中国民间信仰的众多神祗中,关帝,观音,妈祖是信众广泛的大神,它们的信仰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在民间长盛不衰,并拥有广泛的信众,遍跨许多国家。其信仰崇拜的原因在于人避灾祈祷的功利实用目的和态度。它们在社会生活中可以给人们精神支柱,起安定社会的作用,增强了民族凝聚力,有助于祖国的完全统一和现代化。(蔡少卿《中国民间信仰的特点与社会功能——以关帝、观音和妈祖为例》评)
妈祖是集无私、善良、亲切、慈爱、英勇等传统美德于一体的精神象征和女性代表。(宋建晓《全球治理视野下妈祖文化的独特价值》评)
2.千年妈祖在莆田,越来越好·仙游县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