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经历
童年经历
1978年12月,陈冬出生于河南省洛阳市,其父母均在洛阳铜加工集团物资调剂有限公司(原洛阳铜加工厂)工作。因出生于冬季,父母为其取名陈冬。作为家中次子,因父母当时希望再育一女,陈冬幼年时期曾一度被当作女儿抚养。陈冬的童年主要在洛阳市涧西区洛铜三十四街坊度过,家庭居住在一套两室一厅的住房内。

陈冬
陈冬自幼成长于工厂职工家属区,曾在同龄人中较为活跃,经常组织伙伴进行足球等户外活动。小学三年级时,因参与踩踏学校为教师发放的蔬菜,事后主动向教师承认责任。班主任以劝导方式处理该事件,对其产生积极影响。此后,陈冬逐步提升学习成绩,并担任班级干部。

陈冬
初中期间,陈冬一次与同伴仰望夜空时,注意到空中一处移动光点,经哥哥解释为人造卫星。此后,陈冬前往图书馆查阅相关书籍,开始对航天及太空知识产生兴趣。这成为其最初接触航天领域的契机。
1991年,陈冬升入初中,就读于洛阳铜加工厂中学(今洛阳市第二十二中学),因在同学中人际关系良好,经投票当选班长,后连续六年担任该职务。高中阶段,陈冬在数学竞赛中获得洛阳市二等奖,并在校运会多项赛事中取得优异成绩,展现出较强的综合能力。
1996年,洛阳市启动飞行员招生工作,一位往届生被录取,引发陈冬对飞行职业的关注。

陈冬
参军入伍
1997年,陈冬在老师和家人鼓励下,报名参加招飞选拔,并先后通过两轮体检。第三轮体检在济南进行,陈冬曾因视力状况产生压力,但仍坚持完成备考。最终,陈冬在高考中取得630分,远超当年飞行员录取线。因招生流程不确定,陈冬及家人曾同时联系其他高校作为备选。最终,陈冬被原空军长春飞行学院(今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大学)录取;8月,陈冬进入原空军长春飞行学院,成为一名飞行学员。入学初期,陈冬因内务不达标、体能成绩不合格,面临淘汰风险。为提升体能与技能,陈冬利用课余时间反复训练,被褥叠放规范,体能测试成绩逐步达标,并最终担任区队长。经过严格训练,陈冬在各项考核中取得优秀成绩。
1999年,陈冬完成学业,取得歼击机飞行与指挥专业毕业证书,并完成首次飞行训练任务;4月,陈冬加入中国共产党。

陈冬
航空航天
2001年,陈冬从长春飞行学院毕业后,被分配至空军部队,先后驾驶“歼教-6”和“强-5”型飞机。
2003年,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成功执行飞行任务,引发陈冬对航天事业的浓厚兴趣。得知航天员均从优秀飞行员中选拔,陈冬开始将成为航天员作为新的职业目标。
2009年,第二批航天员选拔启动时,陈冬正在西北地区执行任务,因未能及时返队,初次未被列入选拔范围。后因补招机会,成功进入选拔流程并顺利通过各项考核。

陈冬
2010年5月7日,陈冬入选中国第二批航天员。入队后,陈冬在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接受为期六年的系统训练,期间接受航天理论、专业技能、身体和心理适应等多项强化训练,包括超重耐力、旋转适应、狭小空间心理训练等高强度科目。在此期间,陈冬几乎与外界隔绝,专注备训,直至2016年神舟十一号任务前夕重新进入公众视野。
神舟十一号
2015年初,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确定,计划从第二批航天员中遴选一名男航天员。面对这一机会,陈冬全力以赴投入学习与训练,近两年几乎无休。
2016年10月16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武平在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上宣布,神舟十一号飞行乘组由航天员景海鹏、陈冬组成,景海鹏担任指令长;10月17日,陈冬首次进入太空,圆梦飞天。初入太空,失重体验虽令人兴奋,但也带来不适。陈冬出现“空间运动病”,头晕、眼胀,入睡困难。凭借指令长景海鹏的经验指导,陈冬逐渐适应太空环境。在为期三十三天的任务中,两名航天员同时担任工程师、科学家、医生等多重角色,日程紧凑,任务繁重。任务期间曾突发通信中断故障,陈冬与景海鹏通过摄像头展示书面信息与地面协同排障,保持冷静应对。执行任务期间,陈冬常通过舷窗观察地球景色。陈冬特别喜爱闪电景象,认为像是地球的“问候”。陈冬用这些画面作为微信头像,不时更换,记录任务经历。
2016年11月18日14时03分,神舟十一号号载人飞船返回舱降落在内蒙古中部主着陆场预定区域。经过确认身体状态良好后,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成功出舱。
2020年5月,长征五号B首飞成功,中国载人航天进入空间站阶段。任务密集化对航天员提出更高要求。神舟十一号任务结束后,陈冬迅速进入新一轮训练,备战空间站任务。他形容飞天的渴望为“尝过之后,更加向往”。
神舟十四号
2022年6月4日,经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总指挥部研究决定,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由航天员陈冬、刘洋(女)和蔡旭哲组成,陈冬担任指令长,成为首位执行任务的第二批指令长航天员,亦是乘组中最年轻者。此前陈冬已完成神舟十一号三十三天在轨任务,若圆满完成此次一百八十天飞行,将刷新中国航天员在轨时间纪录;6月5日10时44分,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发射,约577秒后,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与火箭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飞行乘组状态良好。飞船将与空间站组合体进行自主对接,陈冬、刘洋、蔡旭哲进驻天和核心舱,开始为期6个月的在轨驻留,执行空间站维护、机械臂操作、出舱活动、舱段转移及科学实验等任务。
任务中,陈冬负责总体协调与出舱活动,刘洋负责物资与机械臂,蔡旭哲则负责环控设备,三人分工明确、配合默契。在水槽训练中,陈冬主动挑战训练装备匹配难题,坚持自主完成操作,展现出高度责任感。他注重细节,持续反馈改进建议,提出的出舱设计优化意见已被采纳。面对中国空间站建设的关键阶段,陈冬表示,将以精细操作保障任务精准实施,完成好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飞行任务。
2022年11月,陈冬成为中国首位在轨时长超200天航天员;12月4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着陆于东风着陆场。现场医监医保人员确认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身体状态良好,标志着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成功。
神舟二十号
2025年4月23日,经任务总指挥部研究决定,神舟二十号飞行乘组由航天员由陈冬、陈中瑞、王杰组成,陈冬担任指令长;4月24日17时17分,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发射,约10分钟后,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飞行乘组状态良好。飞船入轨后将按程序与空间站组合体实施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神舟二十号与神舟十九号飞行乘组将完成在轨轮换。在驻留期间,神舟二十号飞行乘组将开展空间生命、微重力物理、空间新技术等领域的多项实验与应用,执行多次出舱任务,完成碎片防护装置、舱外载荷及平台设备的安装与回收等工作。
担任职务
政治职务
时间 | 职务 |
2018年1月 | 陈冬担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
军事职务
时间 | 职务 |
2023年6月 | 陈冬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大队长 |
社会职务
时间 | 职务 |
2018年9月 | 陈冬担任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志愿者形象大使 |
2023年4月 | 陈冬担任2023年中国航天公益形象大使 |
主要贡献
2016年,陈冬与景海鹏执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一起在轨工作33天,创造当时中国航天员单次太空驻留时间的纪录。
2022年6月5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驾乘飞船顺利进入天和核心舱,在轨驻留6个月,先后进行3次出舱活动,完成空间站舱内外设备及空间应用任务相关设施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开展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11月,陈冬成为中国首位在轨时间突破200天的航天员;12月4日,安全返回。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是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以来情况最复杂、技术难度最高、航天员乘组工作量最大的一次载人飞行任务,首次实现两艘载人飞船同时在轨、两组航天员在轨轮换,创造了货运飞船与空间站交会对接最快世界纪录、单次载人飞行任务3次出舱全新中国纪录,为空间站后续建造和运营奠定了坚实基础。
主要活动
参加节目
2022年8月4日,陈冬参加《2022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七夕晚会》,与刘洋、蔡旭哲等出演短片《如果,要写一首诗》;9月1日,陈冬参加《开学第一课》,与刘洋、蔡旭哲、王亚平、周建平主讲《逐梦太空》。
太空活动
2022年9月10日,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陈冬、刘洋和蔡旭哲向全球华人送上中秋祝福;10月12日16时01分,“天宫课堂”第三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陈冬、刘洋、蔡旭哲为青少年带来太空科普课,这是中国航天员首次在问天实验舱内授课。
公益活动
形象大使
2023年4月24日,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上,陈冬作为2023年中国航天公益形象大使发表寄语。
走进校园
2017年,陈冬参加西安交通大学121周年校庆,为学弟学妹们带来“梦想的力量”讲座。他表示,航天并不遥远,航天员的任务是用双手实现许多人的理想,服务国家和人民。他强调,每一位航天员都是英雄,无论是否飞天,正是大家的共同努力推动了祖国航天事业的进步与发展。
2019年4月29日,英雄航天员陈冬在南昌航空大学与学子们开展了以“与梦想对话”为主题的“青春畅谈会”。学校领导、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及近千名师生参与,与陈冬进行了面对面交流。
2023年11月28日至12月3日,应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邀请,载人航天工程代表团由林西强副主任带队,成员包括神舟十二至十五号的航天员及专家共17人;11月29日,陈冬在香港培侨中学与师生交流,分享太空生活趣事,并回应了学生陈蔓琳的信件,成为中国空间站的首封回信。陈冬与陈蔓琳面对面交流,感慨道:“从400公里外的信件到今天的近距离交流,这是载人航天带来的缘分。”陈冬还展示了太空拍摄的香港照片,并鼓励学生:“中国空间站,期待你们的登场。”
2024年5月21日,英雄航天员陈冬在洛阳市第二高级中学与师生畅谈“飞天梦”,并为全市优秀学生代表讲授航天思政课。
主要作品
文章
2023年11月2日,陈冬在《解放军报》撰文《探索起步永不止步——中国首次载人飞行任务成功20周年有感》。
诗词
《家》 |
我们的房子不算大 工作生活在一块 迷你卫生间,精致厨房,小型工作室 房子小但很温馨 每天打扫,小心呵护 我爱我们的家 我们的房子也很大 六个卧室,两个卫生间 还有健身房,储物间 房子大但不冷清 三个人有说有笑,不打不闹 我爱我们的家 我们的房子很时髦 自己能供电,还能全自驾 即是顺风耳,又是千里眼 集最高科技与一身 举世关注最时尚 我爱我们的家 我们的房子很神奇 舱外姿态变化特别酷 舱内四季如春特别爽 房子里不用走,不用跑 飘来飘去最潇洒 我爱我们的家 |
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是陈冬继神舟十一号后的再次飞天,标志着从天宫二号到中国空间站的升级,见证了太空家园的变化。陈皮在《家》中表达了不变的家国情怀。
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在轨半年,跨越夏秋冬。陈冬在《我就是飘,我就是飘》、《白云美》中表达了对祖国和亲人的思念。
《我就是飘,我就是飘》 | 《白云美》 |
飘到东来,飘到西 像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 像云儿在空中随风耍帅 我就是宅,我就是宅 宅过了夏秋,宅到了冬 房间里工作,生活也很乖 房间里看外时间过得快 我就是想,我就是念 想的是国,念的是家 浩瀚太空,享受趁现在 九天逐梦,满满都是爱 | 白云在你头顶 你仰视云底 白云在我身下 我俯视云顶 你看一朵云 形态各异个体美 我看一片云 千万组合整体醉 一把爆米花 一屉包子 飘着雪花 盖着棉被 白的耀眼 白的纯粹 我多么希望 我们看的是同一片云 可以在云隙间看到彼此 轻声说声 嘿 |
中国人首次将国庆节带入太空时,陈冬在太空中朗诵自创诗歌《祖国梦》。
《祖国梦》 |
我在天地之间翱翔 飞跃地球, 穿过家乡 星空与我相伴 祖国和我守望 星空是心之所往 祖国是朝思夜想 星空是诗和远方 祖国是人间天堂 星空是博大深邃 祖国是胸怀宽广 星空是吞噬一切的黑 祖国是照亮一切的光 星空在上 祖国在下 我在上下之间 怀揣着对祖国的爱 讲述飞天的梦想 |
所获荣誉
获奖时间 | 授予单位 | 荣誉项目 |
2016年12月26日 |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 | 英雄航天员 |
三级航天功勋奖章 |
2018年1月25日 |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宣传部 | “时代楷模”(集体) |
2018年5月2日 |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 | 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
人物生活
人物语录
陈冬说:“第三次了,太空也是个老朋友了,期待跟老朋友再见个面,期待穿着舱外服,再次投入宇宙的怀抱,期待能够解锁更多未尝试的实验操作等等。真正在那种环境中,突然脑子里会灵光一现有新的想法,可能会有新的目标,新的发现,这些对我来说都会是新的期待。”
陈冬说:“第一次执行任务应该算是小试牛刀,当时一进入太空,太空还给了我一个下马威,身体感觉不是很舒服,但是我觉得是梦想治愈了我,太空也很快就接纳了我,实现了自己的飞天梦;第二次就有点像大展拳脚了,因为我觉得身体和血液都有了太空的记忆,告诉我已经来过太空了,太空是接纳自己的,所以就没有不舒服的感受,在轨183天也迎来了问天、梦天实验舱,空间站在我们手上也完成了三舱T字构型,我们也迎来首次太空会师,所以说第二次感觉是成就感满满;第三次,我对我的要求就是要全面提升。”
陈冬说:“我们在天空就是那只风筝,线的那一头始终是在祖国手中,所以虽然我们是在距离地球400公里的轨道去运行,但是感觉祖国离我们很近,放眼宇宙的时候很深邃,地球很亮,但是在地球里面,我最关注的是祖国,祖国是照亮一切的光,一直吸引着我的目光,这种想念也会化作我完成任务的动力,把天宫空间站照料好。”
陈冬说:“我是第三次执行任务,能够再次为祖国出征太空,是一种巨大的荣誉和幸福!””
陈冬说:“希望每一名青年人都能够抓住青春,去超越,去奋斗,去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回报国家和民族,只有国家好,民族好,个人才会更好。”
家庭成员
逸闻轶事
登报“寻找”
1997年,陈冬进入飞行学院后,每次回家都会与同学们一起探望姚志强。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姚志强逐渐失去了与陈冬的联系。多年后,姚志强通过多名学生打听,始终未能找到陈冬的下落。
2012年,为了寻找失散已久的学生,姚志强在洛阳当地媒体上登报寻找陈冬,标题为“姚老师想念你”。第二天,另一名学生主动联系了姚志强,告知陈冬正在执行集训,任务更为紧急。姚志强终于松了口气。
2016年,陈冬首次执行航天任务。前一天,他给姚志强打了电话,告诉老师自己将代表国家执行飞天任务。姚志强激动不已,叮嘱陈冬一定要圆满完成任务。最终,陈冬不负所托,顺利完成使命。
初登苍穹
2016年10月17日,陈冬实现了飞天梦想,迎来了自己的首次太空之旅。当整流罩打开时,陈冬透过舷窗外望去,惊叹道:“哇!很漂亮!”指令长景海鹏随即问道:“爽不爽?”陈冬答道:“特别漂亮。”景海鹏再次追问:“我问你爽不爽?”陈冬笑着回应:“爽!”那时,陈冬虽是新手,但眼中闪烁着对宇宙的无限憧憬,举手投足间洋溢着巨大的热忱。
人物评价
组织评价
陈冬、刘洋、蔡旭哲同志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献身崇高事业的时代先锋,是探索宇宙、筑梦太空、建设航天强国的标兵模范。(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评)
陈冬作为中国第二批航天员,砥砺为国出征的赤胆忠心,练就征战九天的过硬本领,2次执行载人飞行任务,成为首位在轨时间超过200天的中国航天员,是探索宇宙、筑梦太空、建设航天强国的标兵模范。(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宣传部、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政治工作部评)
个人评价
在刘洋看来,这么多年陈冬对待训练都是一如既往的严苛,从来没有丝毫懈怠;陈冬相对来说比较细致,比较沉稳。(神舟九号航天员、神舟十四号航天员刘洋评)
陈冬应该是敢于同科研人员较真的一个人。(神舟十四号航天员蔡旭哲评)
陈冬那时候成绩优秀,为人低调,执行力强,还喜欢运动,身体素质很好。(陈冬初中、高中班主任姚志强评)
媒体评价
至今,陈冬的微信头像仍是那片深邃星空——那里承载着他的航天梦,更辉映着千万中国航天人接续奋斗的璀璨征途。(《中国青年报》评)
“我在天地之间翱翔,飞跃地球,穿过家乡,……,怀揣着对祖国的爱,讲述飞天的梦想”,这是陈冬在太空中为祖国写的诗,也是他灿烂的征途与梦想。(新华通讯社评)
艺术形象
影视宣传
作品年份 | 作品标题 | 饰演者 | 作品类型 | 作品介绍 |
2019年 | 白昼流星 | 陈冬 | 电影 | 该片是《我和我的祖国》电影的七个单元之一,讲述了2016年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的故事。其中陈冬与景海鹏均为本人出演。 |
文创信封
2022年6月5日,为纪念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中国集邮有限公司发行纪念封(编号PFTN·HT(Y)-10),并盖邮政日戳。封面展示了航天员陈冬、刘洋和蔡旭哲的形象,使用国旗主题邮票,并附有三名航天员头像及邮政日戳,记录他们的英雄事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