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25日,中国首部以“报人抗战”为题材的大型纪录片《一份报纸的抗战》在京举行首播发布会。这部纪录片共分六集,以大公报参与、推动抗战为线索,讲述了一份报纸在国家危难之际的特殊贡献与担当。
一份报纸的抗战
邢林池
邢林池
纪录片
6集
大公报(香港)有限公司
普通话
彩色
意义

该片是我国首部以中国报人和新闻记者的独特视角反映中国抗战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影片,填补了国内抗战题材纪录片的空白,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列为“重大理论文献题材纪录片”。1
幕后制作
六集纪录片的题目均取材于大公报传诸后世的抗战名篇,分别为:《明耻教战》、《中国的西北角》、《迂迴在生死线上》、《我们在割稻子》、《银风筝下的记忆》和《日本投降矣》,每集38分钟。这部纪录片填补了国内抗战题材纪录片的空白,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列为“重大理论文献题材纪录片”。
纪录片总撰稿兼总导演邢林池透露,《一份报纸的抗战》纪录片摄制组历时一年多,以大公报六次迁馆和战地记者重大新闻活动区域为主要取景地,寻访大公报抗日“遗迹”,足迹遍及上海、天津、重庆、湖北、广西、陕西、山西、甘肃、内蒙古以及东北三省等众多省区。此外,纪录片还从俄罗斯等地获得了独家的珍贵历史纪录资料,并远赴法国、日本、俄罗斯以及缅甸等国地拍摄。
大公报总编辑贾西平在发布会上表示,百余年来大公报一直是历史的忠实记录者,它的根茎已经深深扎根在了祖国的这片土地。甚至可以说,没有大公报,中国的现代史就是不完整的。这部纪录片将分布在全国各处的珍贵史料变成了如此光彩照人的影像资料,不仅值得年轻人学习,也值得各阶层观众去体味。
评价
大公报著名记者萧乾的夫人、著名翻译家文洁若在观看了《一份报纸的抗战》精编版影像后表示,这部纪录片史料非常完备。假如日本观众能够看到的话,会认识到靖国神社“拜鬼”的行径是不对的。这部纪录片一定要在更大范围播放,帮助国际社会认识“二战”历史。“现在安倍晋三仍不承认侵略历史,建议他好好看看大公报这部纪录片,里面讲得很清晰。”
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陈昌凤表示,《一份报纸的抗战》如同它所记录的有百年历史的伟大报纸大公报一样,担负着国家的责任和历史的使命,是充满着正气和有着独特的精神气质。整个片子纵横捭阖、气度弘扬,角度非常独到,文献非常详实,挖掘非常深入,是中国新闻史独特的书写,也是中国抗战史独特的书写。它也是两代新闻人穿越时空的一次精神对话。
1.中国首部报人抗战题材纪录片5月将首播·中国社会科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