醋葫芦
心月主人创作长篇小说

《醋葫芦》,明代小说。作者是心月主人,生卒不详。

中国古代十大禁书之一,四卷二十回。首序有“笔耕山房醉心西湖心月主人题”字样,其作者所著尚有《弁而钗》、《宜春香质》等小说,但其真实姓名及生平不可考。

书名

醋葫芦

作者

心月主人

类别

古典小说

文学体裁

长篇小说

字数

170000字

创作年代

明代

内容简介

宋朝的临安,有一员外叫成珪,做些经纪事体,妻子是都直的女儿都氏,如花似玉却任性专横、妒劲十足。成珪有一极好的朋友周智,与他同经营过绢铺,后分枝,成珪另开一解库。周家有儿有女,成珪无子女,甚着急。

一日,成珪对都氏说要去进香还愿。都氏让他请周家同去,她让成珪烧一炷线香,点完限时限刻赶回家。结果,成晚回了,都氏吱喳了好一会。次日,两家同去了天竺寺。拜佛烧香后,众人到船上游玩。周智对都氏说,不孝有三,无后最大,劝她容成珪娶妾。都氏怕小妾进来坐享其成,周说无妨。都氏动了无名之火,怪周教唆成,将他两人一同骂上,还将菜馔朝成打将过去。众人弄得不欢而散。

次日,成珪进都氏房,见丫环缘萼不管熏衣,却在看猫打雄,便用扇子朝她背上打了一下,被都氏瞧见。另一丫环红叶送点心来,成珪刚吃过饭,就让两个丫环拿去吃。都氏越发恼怒,她认定成珪看上了两个丫环,就想了个办法,让成珪找个媒婆来。成珪以为让他娶妾,很是高兴。结果,都氏让王婆将两个丫环一同卖出。两个丫环长得极丑陋,王婆吃惊,成珪气个半死,一径出门半个来月,不与家中通音信,都氏却一点不着急。此事遂了另两人的意愿,一是他们过继的女儿,另一是内侄都飙。这两人都好吃懒做,尽管成珪不喜欢,但他们都会拍都氏的马屁,都氏喜欢。

成珪实际上只是在周智家住下,不让外人知晓。一日,正是初秋天气,成珪有了念家心情,便与周告别。周智给了他一个药方——黄鹂, 说是可以疗妒。成珪回家后,即让人弄了三五个黄鹂,烹煮得香香的,都氏吃了感到味道很好。不想晚上受了些风寒,都氏肚子痛得要命,猛然想起成珪让她吃鸟儿,便将成珪又骂又咬。医师说不是毒药,是疗妒的,都氏愈加发怒。她将成珪揪到厅上跪着训斥,说要定个条例,即刻一方印章,让成珪印在龟头上,每日起床后,带着印儿随处可走,但不许损坏印儿,不然就严惩。几天中,那印儿随生理与心理的变化时大时小,都氏借故打他竹片。

成珪因而终日纳闷,懒去游玩,只在周家消遣。周智问明情形后,就向他面授机宜。成珪就眼泪汪汪地对都氏说做了个怪梦,醒后觉万物皆空,因而要去佛门,讨个来生福分。都氏劝不住,请周智来,周乘机将成珪的梦解给都氏听,意思是说让成珪娶妾生子。都氏为此又定下一个计策,说娶妾可以,但要由她选择。结果,王婆为成理找了个三十来岁尚未适人的石女熊三姑,从嫁的还有一个丫环翠苔。

成亲晚上,成理自然没能做成好事,他便想到是都氏搞鬼,只得独自纳闷。都氏还有新愁,即怕翠苔被老家伙猎了去,因为翠苔十五、六岁,袅娜成熟。成珪见了想动她,就设了一计。时值周家何氏寿诞,成珪让都氏与自己同去贺寿,叫翠苔留下。到周家不久,成理突然装病先回去,乘机睡到了翠苔床上。次日,都氏觉察,罚成珪跪到半夜,又将翠苔拖至花园,打得声气全无,让仆人成茂用口袋盛出抛江,对外说翠苔盗物出逃。

不料翠苔奄奄一气尚存,求成茂救救她。成茂将她送入周家,周智收下,没告诉成珪。一日,周智对成理说,新购了一与翠苔相似的宠儿,当赠成珪为妾。成珪婚时认出翠苔,因都氏有龟头之法,很觉为难。周智让他打上一个假印,不想被都氏识破。两人争打时,门外一官经过,都氏喊住,说成与周私刻印章,希图走漏精子。那官误以为走漏精税,便将成、周打了一顿板子。成珪又给了些银子,才了却此事。

一日,成珪设宴唱戏,点了一出《疗妒羹》,惹得都氏大怒。她将都飙认定为己子,改姓成,又将产业分发都飙和养女儿、女婿,让成珪赶紧立册分股。成珪很是伤心,哭诉自己无儿之苦。都飙囊内有物,即去访旧友行赌,输了个精光。

石女妾熊二娘见家产没自己的份,就对父亲说要削发为尼。熊老同意。二娘到庵中,改名为空趣。一日课诵时,突然不开口,原来已成佛,即波斯达那尊者。后在冥判官处得知都氏命惟孤寂,与成二人绝嗣,便愿意投胎于翠苔腹中。翠苔已成外妾,人称三娘子,产下一儿,起名梦熊。在起名庆贺的船中,成珪看见都飙同一伙泼皮无赖、妓女在另一条船上鬼混,都氏知道后,让都飙下跪,都飙反将都氏推倒,与成珪和都氏打成一团,趁乱逃往扬州。成珪有了儿子,不去想都飙之事。都氏却被气得时常发病。

一日,成珪在周家看到一画师画像十分传真,便回家与都氏商议,请画师画他们老夫妻。画师画了男左女右,都氏让他重画女左男右,以示女子贵重。画师原添了个美貌侍女,周智急叫他将侍女改成假山。一日,都氏经过画前,忽觉有响,仔细看画,见假山后有女子面貌,便疑翠苔阴魂到。忽又觉被人拖去乱打,又见都飙过去,不朝这儿看一眼,气得牙关紧闭,一点灵光,冲出顶门,直逼兜率天顶。众神知是妒妇气。玉帝令诸神去收此恶气,众神推辞至冥王处。结果,鬼卒将都氏拽走,按她所做坏事,一一惩罚。在波斯达那的请求下,鬼卒将都氏的妒筋抽去,让她还阳将功赎罪,又将《怕婆尊经》交给她。都氏还魂后,即让人寻得翠苔,赔罪还礼。

都飙带贼友进成家偷窃被捉,梦熊让父母放了他。但结果,成珪养女被火烧死,都飙被官府所捉,即日起解。

不久,梦熊考中进士,与周家孙女完姻。都氏、成珪死后,梦熊遂出家为僧。二十多年后忽然坐化,恢复了波斯达那尊者的真身。尊者来到冥府,十殿阎王俱来迎接,方知成珪乃天上金童,因觑觎玉女被谪贬尘凡,玉帝又遭玉女托生为翠苔,了其夙愿。都飙则被鬼卒牵去。

创作背景

《醋葫芦》产生在明代末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封建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根深蒂固的封建制度已受到强烈的冲击,其色彩已经不再绚烂夺目。逐渐褪色的礼教信仰和逐渐松弛的伦理皈依,使得当时人们形成了全新的价值信仰和道德判断体系,经济开始逐渐占据人性判断的主导地位,金钱开始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受此影响最为深远的应该是被封建制度荼毒最深的女性群体。女性自我意识开始觉醒,丰富的商业文化使她们不愿意再深锁于闺中,她们期望能够参与到社会的生活中来。例如都氏就主管家中的解库生意、泛舟游玩、参加周宅贺寿的活动并且还时不时出外上香。

书中曾引及吴石渠《疗妒羹》传奇(演冯小青事),则该书之作当在明末清初之间。《醋葫芦》成书于明崇祯十三年(1639)。

作者简介

醉西湖心月主人,明代人。又号西子湖伏雌教主、笔耕山房主人,其真实姓名及生平不可考。现世存有其小说《弁而钗》、《醋葫芦》、《宜春香质》。根据作品及自序醉西湖心月主人及为此三书出版书社笔耕山房掌柜,三书均为自著自刊。1

序言

余尝慨世之男子,甘为妇人之行,而不能妇人其心。妇人以一夫终,外畏公议,内顾名行。男十色不谓淫,女过二便为辱。苦矣,身之女矣!吾身畴氏,而以人之颦笑为颦笑,颜和声随有奚愉?况乃所乐只争是一线,一线之乐又寄于夫子。非色足以媚之,才足以制之,弗得也。一夫一妇,为欢几何?中有生老病死,所去者半;声问缘觉,所去者又半;饮食息起,所去者半;悲欢离合,所去者又半之半。

总令美满百秋,括计不过数载,若乃复杂以僻邪,媚乎外室青楼,静言屈指,寂禁涕泗交横,妇人又乌能不妒?故妇人之心真。至于而真,更无漏其一种忐忑齿间龈龃龉龌龊,无可奈何之衷。将为贤妇,又恐割爱;将为妒妇,又惜名称。至事势临颈,腆颜不顾,譬兹醋国,扇乃牝风阴氛,弥填区寓阳明,遂失坚刚,纵横在我,笑骂由他。

谁不爱名,甘任不肖,可悼矣。令天下亲友臣子,以兹为心,则三王无难四,五帝无难六。弑父弑君,不载《春秋》;刖足按剑,不载《列传》。不复有商周,安知有末流乎?奈何孤矫之僻,独钟妇人,劳辞彦唏,虚费笔墨,扼腕哉!前有《狮吼》,继有《怕婆》;而伏雌教主今又为之昌明其说,男子阅之,喜斯悦矣;妾妇闻之,能不自毁尽葫芦中一滴?不乃若都飙肆毒,冷姐生奸,即矣。

妒妇亦当拔剑而起,斩断妒根,为莽男儿开方便之法门,顿一面之网,普无生之福,因以露洒杨枝,莲开并蒂,则世之获福,不即多乎!兹集虽足绘妒,实以救世矣。诸凡甘婆心而稔怕婆者,虔请一卷,迎二三高纳,对其乃正,焚香恭涌,礼拜忏悔,不必白面玉皇、黑脸阎老,梅檀香横,法界花飞,有妒无妒,一时同超醋海。笔耕山房醉西湖心月主人题。

说原

都氏者,言天下之妇人都如是也。妇人秉阴霾之性,习狐媚之妆,能窃男子之意旨以为用;男子堕落其中,至死不觉。亘古及今,以及蛮貊,无不皆然,故曰都也。虽然,情不足以联其夫,不得妒;才不足以凌其夫,不能妒;智浅不足以驾驭其夫,虽欲妒,夫亦不受其妒。试观都氏举止,其才情智识,自是太原异人。孔明以巾帼遗仲达,退丈夫为女子。余读《怕婆经》,进女子为大丈夫。世有都氏,吾愿事以箕帚。

成圭者,成规也。言天下之男子,未有不怕婆而能为丈夫,如公输不能拙规矩而成方圆。不怕则争,争则不和,夫妇不和,天地随之愆尤。盖怕之道,精言之为柔,直言之则为怕。然则,怕婆又何必为丈夫讳?揭一种新花样,定万世大规模,孰是慧男子,秉成规而善用之??

三握之吐,姬且负戾之周;七擒七纵,诸葛薄代之智。悍妇不殊强虏,非智宁能驭伏;保孤无异幼主,不周恶乎能全?鞠躬尽瘁,以忠臣行。良臣之心,任怨任劳,以巧人甘拙人之事。斯其为周智也。

飙者,何犬之类也。以继子而作难,何异疯犬?天下之生乎一体而怀二者,冷着甚矣,故冷姐继都飙而得矣。

—且笑广主人识。

遭禁原因

原因:婚外性行为集中描写。

通篇皆为男女情事,尤以大量的婚外性关系描写令人啧舌。其间男女道德观念淡薄,无视理法,随意通奸而无羞耻感,反映了当时社会风尚的变迁,人的本能欲望得到重视,对个体生命、感官快乐的追求得到强调,是中国社会早期“婚外恋”现象的真切记载。

故事内容

本小说叙都氏性妒及其家庭纠葛事。文中曾引用明戏曲家吴炳《疗妒羹》传奇中的某些段略。言成珪出身微贱,娶绸绢铺员外都直之女为妻,难免惧内。都氏不育,又喜妒,疑珪有意于婢。珪因无子,胁迫都氏允其纳妾。都氏竟用高价求一阴阳女为其妾,珪婚后大为不悦,与随嫁之婢翠苔通。

都氏发觉,罚珪跪至四更,鞭打翠苔,弃于江中。后被救,与珪成婚并生一子。原来都氏是天界昴日鸡星之妻,性泼悍,犯嫉妒之罪,投胎为都氏。冥王令无常勾取都氏,一路拷打,倍受折磨,后抽去其脊梁上妒筋,转回阳世,从此妒心全无。

图书目录

序

第十一回 都氏瓜分家财成飙浪费继业

第一回 限时刻焚香出去怕违条忍饿归来

第十二回 石佛庵波斯回首普度院地藏延宝

第二回 祭先茔感怀致泣泛湖舟直谏招尤

第十三回 产佳儿湖中贺喜训劣子堂上殴亲

第三回 王妈妈愁而复喜成员外喜而复愁

第十四回 告忤逆枉赔自己钞买生员落得用他财

第四回 思疗妒[仓鸟][庚鸟]置膳欲除奸印信关防

第十五回 画行乐假山掩侍女涉疑心暗鬼现真形

作品评价

小说集怪异、因果、猥亵于一体,东拼西凑,勉强成篇。此书历来被视为讽喻小说,意在劝惩女人不可有妒。而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男子可以寻花问柳,三房四妾,而妻子只能一味顺从,不可有妒,否则被视为有失妇德。这种“德”,实质上是被扭曲了的,只不过为建立妻贤妾顺的封建家庭秩序而已。惟对明代商人生活及都氏内妒都飚种种行端的描写,可见明末城市商业经济之一斑,尚有一定的认识价值,对清人小说《疗妒缘》的创作也产生了影响。

清干嘉年间遭禁,遭禁原因:婚外性行为集中描写通篇皆为男女情事,尤以大量的婚外性关系描写令人啧舌。其间男女道德观念淡薄,无视理法,随意通奸而无羞耻感,反映了当时社会风尚的变迁,人的本能欲望得到重视,对个体生命、感官快乐的追求得到强调,是中国社会早期"婚外恋"现象的真切记载。

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孙楷第:“余所见,《弁而钗》、《宜春香质》,与此书形式同,其署题或同或异,盖皆一人所编一家所刊者。《弁而钗》、《宜春香质》二书,秽拙殆不可卒读,皆为每书四故事之短篇总集,此独为长篇,且舍猥亵而言因果报应,殊出意料之外也。”

作品鉴赏

小说前十六回视为一个完整的家庭故事,具有某种缺憾的家庭,因女主人公的悍妒而引发家庭的一系列变故,女主人病死身亡,妾与子流落友人之家,如此而已至于结局,从男性创作角度上看,一种可能是续娶,而续娶后,妾与子能否回家团圆是个未知数;另一种可能是妾扶正而团圆,但经历了女主人公死亡后的阴影,幸福的期待则大为降低如果没有女主人的死而复生的游历地狱情节,故事可能就此结束。但是,奇迹般复活的女主人公使这一切发生了改变,故事开始向着完美幸福的结局转化。在结构下,前一部分完全是现实的写照,十六回后则是理想主义的表现首先是作为家庭女主人的都氏变得贤惠而通情达理,然后是流落在外的儿子与妾回家团圆,认祖归宗,夫妻和好,妻妾和顺,父慈子孝,家业振兴而这一切都归功于游冥情节的设计。游冥情节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成为小说结构不可或缺的环节。

从结局的处理上,游冥情节帮助小说完成大团圆结局中国古代小说,尤其是世情小说、公案小说、才子佳人小说,结局的圆满是一大特色一这些大团圆结局不外是夫妻团圆、父子团聚、妻妾和睦,历经苦难金榜题名、儿经周折有情人终成眷属,忠信有德之人终得好报.不义作恶之人终得报应,等等而大团圆结局的实现一般是依靠偶然性和超自然力量来完成的,在这种大团圆结局的实现手段中,游冥常常是作者的一大法宝,地狱、阎王是完成作者理想设计的工具和执行者。

版本信息

现仅存明崇祯笔耕山房刊本,藏日本内阁文库。1985年台湾天一出版社“明清善本小说丛刊”、中华书局“古本小说丛刊”、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说集成”影印笔耕山房刊本,1994年春风文艺出版社“中国古代珍稀本小说”、1995年巴蜀书社“明代小说辑刊”排印笔耕山房刊本。

参考资料

1.醉西湖心月主人·中华典藏

目录
01
摘要
02
基本信息
03
内容简介
04
创作背景
05
作者简介
06
序言
07
说原
08
遭禁原因
09
故事内容
10
图书目录
11
作品评价
12
作品鉴赏
13
版本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