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罗国际电影节是非洲最大的电影节之一,由埃及电影作家和评论家协会主办。创建于1976年,每年一届。原为非竞赛电影节,是世界上三大非竞赛电影节之一,从1991年起增加了竞赛单元。它规定参赛片必须不带政治色彩,不得在其它电影节上放映过.设大奖“娜妃蒂之金像奖”授予最挂故事片、最佳纪录片和最佳短片,“娜妃蒂之银像奖”授予最佳导演、最佳男女演员,“娜纪蒂之铜像奖”授予有特殊价值的影片。
开罗国际电影节
Cair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简介

1976年8月16日,埃及电影作家评论联合会主办了第一界开罗国际电影节。到了1984年,为了扩大电影节的影响,政府文化部、联合会成员与演艺人联盟共同成立了委员会来主办开罗电影节。
1985年埃及文化部指定著名作家萨德.瓦巴为负责人管理电影节,电影节从此成为一个独立的组织。
1986年开罗国际电影节成为国际非竞赛电影节之一。
到1990年,开罗国际电影节更被评为按界三大非竞赛电影节的第二位,仅次于伦敦国际电影节,高于斯德哥尔摩电影节。
1991年开罗电影节成功申请成为有竞赛环节的电影节,并逐年颁奖。
1998年侯赛因.法姆希接替以故的萨德.瓦巴成为电影节主席。
奖项宗旨

开罗国际电影节,每年11月7日至18日,由埃及政府、电影家和评论家协会主办,是目前为止非洲最大和最有影响力的国际电影节。
该电影节每年一届,原为非竞赛电影节,是世界上三大非竞赛电影节之一,从1991年起增加了竞赛单元。
该电影节的宗旨是:发展世界电影事业,促进各国之间的互相了解和经验交流。它规定,凡是不带政治色彩的纯艺术性的故事片、纪录片、短片均可参展、参赛。
电影节设立的奖项以古埃及阿米诺菲斯国王的王后娜妃蒂命名,娜妃蒂以美貌著称,开罗博物馆里至今仍保存着她的塑像。设大奖“娜妃蒂之金像奖”授予最挂故事片、最佳纪录片和最佳短片,“娜妃蒂之银像奖”授予最佳导演、最佳男女演员,“娜妃蒂之铜像奖”授予有特殊价值的影片。此金奖为大奖,授予最佳故事片、最佳短片。
后开罗又把大奖改为金字塔金像奖、金字塔银像奖分别授予最佳导演、最佳男女演员等。
对外影响

1976年8月16日至23日,埃及电影家与评论家协会在首都开罗举办国际电影节。之后,每年9月至12月之间举行一次,为期七天至十天。电影节规模逐年扩大,每年有三十多个国家参加,放映一百多部影片。成为非洲最大的国际电影节之一。主办单位宣称:这个宗合性国际电影节的宗旨是促进世界电影事业的发展,增强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
电影节章程规定;凡是不带政治色彩纯艺术性的故事片、纪录片、短片均可参加。影片拷贝必须打印英文、法文、或阿拉伯文字幕。在其他国际电影节上放映过的影片不得参加比赛,但可会外映出。主要奖项有大奖、二等奖、特别奖。
合作结盟

2001年6月12日下午,上海国际电影节与开罗国际电影节在影城举行了合作签字仪式。
世界11个A级国际电影节主办地中,只有中国和埃及是发展中国家。同时,埃及和中国都是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也正是因为这共同的古老文明将两国的电影艺术结合在了一起,自1993年起,上海国际电影节和开罗国际电影节之间的交流就从未间断过。此次“结盟”后,两大电影节在未来将会有更多的交流与合作。双方将在三个方面进行合作。
首先是经验的交流。开罗电影节和上海电影节,可以说一个是青年,一个是儿童。上海电影节可以及时引进开罗的先进经验。其次是电影的交流。对中国电影人来讲,开罗电影节并不陌生,此前中国有许多影片参加过开罗电影节且得过奖,但埃及影片在我国却很少放映。通过合作,可以挑选更多更好的埃及影片到中国,也可以把更多的优秀作品介绍到埃及去,让两国观众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和认识对方国家的文化和艺术。第三是人才交流。埃及与中国都有许多优秀的电影人才,通过合作,可以有更多导演、演员去埃及发展。同样埃及的优秀人才也可以来中国拍摄影片,把埃及的文明历史和文化带到中国。
中国从第二届开始向开罗选送影片,有《南征北战、《闪闪红星》、《二泉映月》、《三个和尚》、《珍珍的发屋》、《老井》、《芙蓉镇》等。在第16届上,上海电影制片厂最年轻的导演胡雪扬执导的《留守女士》获大奖-金字塔金像奖,影片中女主角的扮演者修晶双获金字塔银像奖。
历届情况

第一至十五届(1976-1991年)
1976年8月16日,埃及电影作家评论联合会主办了第一界开罗国际电影节。到了1984年,为了扩大电影节的影响,政府文化部、联合会成员与演艺人联盟共同成立了委员会来主办开罗电影节。1985年,埃及文化部指定著名作家萨德.瓦巴为负责人管理电影节,电影节从此成为一个独立的组织。1986年,开罗国际电影节成为国际非竞赛电影节之一,到了1990年,它更被评为按界三大非竞赛电影节的第二位,仅次于伦敦国际电影节,高于斯德哥尔摩电影节。
第十六届开罗国际电影节(1992年)
最佳影片(金字塔金奖):《留守女士》(中)
评委会大奖(金字塔银奖):《Violets Are Blue》(埃)
最佳导演: Michael Apted 获奖影片:《Thunderheart》(美)
最佳男主角 Olep Lemmeke 获奖影片:《The Naked Trees》(丹)
最佳女主角 Lu Meng Chan 获奖影片:《留守女士》(中)
特别奖 Jo Baier获奖影片:《Wild Fire》(德)
第十七届开罗国际电影节(1993年)
最佳影片(金字塔金奖):《curfew》(巴勒斯坦/荷)
评委会大奖(金字塔银奖):《You Are My Only One》(俄)
最佳导演: Nabil Maleh 获奖影片:《The Extra》(Syria)
最佳男主角: Andrzei Seweyen获奖影片:《Amok》(法)
最佳女主角: Marina Nedova 获奖影片:《You Are My Only One》(俄)
第十八届开罗国际电影节(1994年)
最佳影片(金字塔金奖):《Le Colonel Chabert》(法)
评委会大奖(金字塔银奖):《A Hot Night》(埃)
最佳导演Yves Angelo 获奖影片:《Le Colonel Chabert》(法)
最佳男主角 Nour El Sherif 获奖影片:《A Hot Night》(埃)
最佳女主角Laila Elwi 获奖影片:《More Love, Less Violence》(埃)

第十九届开罗国际电影节(1995年)
最佳影片(金字塔金奖):《The Flor Contemplacion》(菲)
评委会大奖(金字塔银奖):《Trafic Light》(埃)
最佳导演Sergi Masloboischikov 获奖影片:《Citizen X》
最佳男主角Stephen Rea 获奖影片:《Josephine,the singer and the mice people》(Ukrania)
最佳女主角Nora Aunor 获奖影片:《The Flor Contemplacion》(菲)
最佳剧本 Chris Geromio 获奖影片:《Citizen X》
第二十届开罗国际电影节(1996年)
最佳影片(金字塔金奖)Raafat El-Mihi 获奖影片:《Girl Called Apple, A》(埃)
第二十一届开罗国际电影节(1997年)
最佳影片(金字塔金奖):J.J. Bigas Luna 获奖影片:《La Femme de chamber du Titanic》(法/意/西)
评委会大奖(金字塔银奖):Fakher Eddien Negieda 获奖影片:《Harmonica》(埃)
评委会大奖(金字塔银奖):Nabil Ayouch 获奖影片:《Maktoub》(摩洛哥)
最佳导演:J.J. Bigas Luna 获奖影片:《La Femme De Chamber du Titanic》
最佳男主角:Dabor Janjic 获奖影片:《Outsider》
最佳女主角:Reem At-Turki 获奖影片:《Ceremonial Wedding Dress》
Naguib Mahfouz奖:Nabil Ayouch 获奖影片:《Mektoub》
特别奖:Jean-Louis Benoet(编剧) 获奖影片:《La Femme De Chamber du Titanic》
特别奖:Slawomir Krynski(艺术创造) 获奖影片:《Ksiega wielkich zyczen》
第二十二届开罗国际电影节(1998年)
最佳影片(金字塔金奖):Santosh Sivan 获奖影片:《The Terrorist(Malli)》(印)
评委会大奖(金字塔银奖):叶大鹰 获奖影片: 《红色恋人》(中)
最佳导演:Santosh Sivan 获奖影片:《The Terrorist》(印)
最佳男主角:Paschalis Tsarouchas 获奖影片:《Vassiliki》(希)
最佳女主角:梅婷 获奖影片:《红色恋人》(中)
最佳剧本:Kianoosh Ayari 获奖影片:《To be or not to be》(伊)
最佳艺术贡献:Ayesha Dharkar 获奖影片:《The Terrorist》(印)
Naguib Mahfouz奖:Asmaa El-Bakry 获奖影片:《Concert in the Street of Happiness》(埃)

最佳阿拉伯电影:《A land for the stranger》(Syria)
最佳阿拉伯电影:《The disappearance of Gaafar El-Masry》(埃)
第二十三届开罗国际电影节(1999年)
最佳影片(金字塔金奖):Bernard Stora 获奖影片:《Un Derangement Considerable》(法)
评委会大奖(金字塔银奖):Dawoud Abdel-Sayed 获奖影片:《Ard al-Khof(Land of Fear)》(埃及)
最佳编剧:Bernard Stora 获奖影片:《Un Derangement Considerable》(法)
最佳编剧:Ard al-Khof(埃及)
最佳导演:Martin Sulit 获奖影片:《Pictures from the Visit 》(捷克)
最佳男演员:Mahmoud Abdel-Aziz 获奖影片:《Pleasure Market(Souq al mot aa)》(埃及)
最佳女演员:pega Hahangariani 获奖影片:《The Girl in Sneakers(Dokhtari ba kafsh-haye-katani)》(伊朗)
最佳阿拉伯影片:Dawoud Abdel-Sayed 获奖影片:《Ard al-Khof》(埃及)
最佳艺术贡献奖:Colm Villa 获奖影片:《Sunset Heights》(爱尔兰)
Naguib Mahfouz奖(首映电影):Emilie Deleuze 获奖影片:《New Skin(Peau neuve)》(法)

第二十四届开罗国际电影节(2000年)
最佳影片(金字塔金奖):冯小刚 获奖影片: 《一声叹息》 (中)
评委会大奖(金字塔银奖):Khaled Youssef 获奖影片: 《暴风雨》 Assifa, Al(埃及)
最佳导演:Rock Stéphanik 获奖影片:《Stand-by》(法)
最佳男主角:张国立 获奖影片:《一声叹息(中)
最佳女主角:徐帆 获奖影片:《一声叹息》(中)
最佳女主角:Dominique Blanc 获奖影片:《Stand-by》(法)
最佳编剧:冯小刚 获奖影片:《一声叹息》(中)
评委会奖:Song Jiangbo 获奖影片:《Happy Funeral Director》(韩)
最佳艺术贡献奖:Dimitry Svetozarov 获奖影片:《十四种彩虹的颜色》(《 Fourteen Rainbow Colors》)(俄)
特别提及:Ragner Bragason(艺术贡献) 获奖影片:《大失败》(冰岛)
特别提及:吴旭(表演) 获奖影片:《一声叹息》(中)
最佳阿拉伯影片:Khaled Youssef 获奖影片:《暴风雨》(埃及)
第二十五届开罗国际电影节(2001年)
最佳影片(金字塔金奖):Lieven Debrauwer 获奖影片:《Pauline & Paulette》(比/法/荷)
评委会大奖(金字塔银奖):Sinisa Dragin 获奖影片:《În fiecare zi Dumnezeu ne saruta pe gura》(罗)
最佳导演:Sinisa Dragin 获奖影片:《În fiecare zi Dumnezeu ne saruta pe gura》(罗)
最佳男主角:Paul Freeman (I) 获奖影片:《Morlang》 (荷)
最佳女主角:Niki Karimi 获奖影片:《Nimeh-ye penhan》(伊)
最佳编剧:Cameron Crowe 获奖影片: 《几近成名》 (《Almost Famous》)(美)
最佳艺术贡献奖:Tahmineh Milani 获奖影片:《Nimeh-ye penhan》(伊)
评委会奖:Tjebbo Penning 获奖影片:《Morlang》(荷)
最佳阿拉伯影片:Inas Al Degheidy 获奖影片:《Mothakerat morahkah》(埃)
第二十六届开罗国际电影节(2002年11月)
最佳影片(金字塔金奖): 《最后的布鲁斯》(《 The Last Blues》)(匈)
评委会大奖(金字塔银奖): 汉丹·伊派克基 获奖影片:《Hejar》(土)
评委会大奖(金字塔银奖):拉西德·玛什哈拉维 获奖影片:《通往耶路撒冷的门票》 (《 A Ticket to Jerusalem》)(荷)
最佳导演:穆里纳尔·森 获奖影片:《这是我的土地》(印)
最佳男主角:阿迈德·扎基 获奖影片:《部长阁下》(埃)
最佳女主角:南蒂塔·达斯 获奖影片:《这是我的土地》 (印)
最佳女主角:卡塔云·利亚西 获奖影片:《最后的晚餐》(伊朗)
最佳编剧:汉丹·伊派克基 获奖影片:《Hejar》(土)1
第二十七届开罗国际电影节(2003年11月)
最佳影片(金字塔金奖):Nikos Grammatikos 获奖影片:《The King》(希Greece)
评委会大奖(金字塔银奖):Hanna Elias 获奖影片:《The Olive Harvest》(巴Palestine)
最佳导演:Liang Shan 获奖影片:《The Father》(中国China)
最佳男主角:宋国锋 获奖影片:《The Father》 (中国China)
最佳女主角:Sandrine Kiberlain 获奖影片:《Filles Uniques》(法France)
最佳女主角:SylvieTestud
最佳编剧:Tahmineh Milanie 获奖影片:《The Fifth Reaction 》(伊朗Iran)
最佳艺术贡献奖:Tamas Sas 获奖影片:《Down by Love 》 (匈Hungary)
第一瞬间电影:Sekar Ayu Asmara 获奖影片:《The Stringless Violi》(印尼Indonesia)
最佳阿拉伯电影:Hanna Elias 获奖影片:《The Olive Harvest》(巴Palestine)
阿拉伯电影特别提及:《Women’s Love》(埃)
第二十八届开罗国际电影节(2004年12月)
最佳影片(金字塔金奖):Luciano Odorisio 获奖影片:《Guardians of the Clouds》(意大利)
评委会大奖(金字塔银奖):Stanislav Govorukhin 获奖影片:《Bless the Woman》(俄罗斯)
最佳导演:Hector Olivera 获奖影片:《Ay Juancito》(阿根廷)
最佳男主角:Sophocles Peppas 获奖影片:《Dust》(希腊)
最佳男主角:Adrian Navarro 获奖影片:《Ay Juancito》(阿根廷)
最佳女主角:Eszter Bagameri 获奖影片:《Guarded Secrets》(匈牙利)
最佳女主角:Nelly Karim 获奖影片:《My Soul Mate》(埃及)
最佳编剧:Jillali Ferhati 获奖影片:《Memory in Detention》(摩洛哥)
最佳艺术贡献奖:Mahesh Dattani 获奖影片:《Morning Raga》(印度)
第一瞬间电影:Safy Nebbou 获奖影片:《The Giraffe’s Neck》(法/比)
最佳阿拉伯电影:Inas El Degheidy 获奖影片:《Looking for Freedom》(埃及)
特别提及:Mohammad Ali Sajjadi 获奖影片:《The Crime》(伊朗)
特别提及:Louisa Pili 获奖影片:《The Giraffe’s Neck》(法)

第二十九届开罗国际电影节(2005年12月)
最佳影片(金字塔金奖):KLAUS HARO 获奖影片:《MOTHER OF MINE》(芬兰)
评委会大奖(金字塔银奖):KUJTIM CASHKU 获奖影片:《MAGIC EYE》 (阿尔巴尼亚)
最佳导演:KLAUS HARO 获奖影片:《MOTHER OF MINE》(芬兰)
最佳男主角:Bujar Lako 获奖影片:《MAGIC EYE》 (阿尔巴尼亚)
最佳女主角:Marjaana Maijala 获奖影片:《MOTHER OF MINE》(芬兰)
最佳编剧:Vath Koreshi & KUJTIM CASHKU 《获奖影片:MAGIC EYE》 (阿尔巴尼亚)
第一瞬间电影:SAMIR NASR 获奖影片:《SEEDS OF DOUBT》 (德国)
最佳阿拉伯电影:BADER BEN HIRSI 获奖影片:《A NEW DAY IN OLD SANA'A 》(也门)
最佳艺术贡献奖:SAMIR NASR 获奖影片:《SEEDS OF DOUBT》(德国)
最佳艺术贡献奖:CEDRIC KLAPISCH 获奖影片:《LES POUPEES RUSSES》(法国)
最佳艺术贡献奖:FOTINI SISKOPOULOU 获奖影片:《SHELL》(希腊)
最佳艺术贡献奖:REZA MIR-KARIMI 获奖影片:《SO CLOSE .. SO FAR》(伊朗)
新动态

埃及当地时间2008年11月18号下午,第32届开罗国际电影节在开罗歌剧院拉开序幕。
在为期11天的电影节里,共有来自59个国家和地区的将近150部影片上映,其中40多部影片将参加电影节的评选活动。
开罗国际电影节始于1976年。中国曾是第29届开罗国际电影节的主宾国。埃及文化部长胡斯尼和本届电影节主宾国西班牙文化大臣莫利纳共同主持了开幕典礼。
胡斯尼介绍了本届电影节的特点,主办方增添了“非洲之窗”单元,将展映5个非洲国家的6部电影。
同时,为了庆祝1948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世界人权宣言》60周年,电影节将展映人权题材的电影。
现任领导
开罗国际电影节总监阿米尔·拉美西斯(Amir Ramses)。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