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经》,记星象之书。一名《通占大象历星经》,是中国古代署名甘公、石申的天文星占著作。本书渊源甚早,流传演变亦甚久。今存本题“汉甘公石申著,南昌李溶校”,或不记撰人姓氏。所传有明陶宗仪《说郛》本,明程荣等3种刻本《汉魏丛书》本,明毛晋《津逮秘书》本,明顾玄纬《小十三经》本,《道藏》本,清王谟《汉魏遗书钞》本,《五朝小说》本等,均较晚。以源流而论,《史记天官书》曾有“甘石历”之称,《汉书天文志》曾著录《甘氏石氏经》。现今通行本《星经》两卷,或不署撰者名,或托名汉甘公、石申撰。故又名《甘石星经》。约唐宋人所辑,曾编入《道藏》。1
作品名称
星经
外文名
Star by
作品别名
通占大象历星经
作者
甘德
作品出处
甘石星经
地区
中国
古籍简介
按照《续汉书·天文志上》中“轩辕始受《河图》、《斗苞授》,规日月星辰之象,故星官之书自黄帝始”的说法,盖图的起源似可上溯到远古时代,但从前引《周髀算经》中有关于盖图的叙述及《汉书·天文志》的第一句就是“凡天文在图籍昭昭可知者,经星常宿中外官凡百一十八名,……”可知其起源的时代最迟不会晚于西汉。
《晋书·天文志上》在叙述了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些天文学家时有“皆掌著天文,各论图验”之语,并谈到西晋“后武帝时,太史令陈卓总甘、石、巫成三家所著星图,大凡二百八十三官,一千四百六十四星,以为定纪。”由此看来,盖图的产生极有可能就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它直到清代仍有迹可寻,应该说是一种历史最为悠久的星图了。
书目提要
《星经》渊流甚早,流传演变亦甚久。今有明陶宗仪《说郛》本(委宛山堂本)、明《汉魏丛书》刻本、明毛晋《津逮秘书》本、明顾玄纬《小十三经》本、《道藏》本、清王谟《汉魏遗书钞》本、《五朝小说》本等,均较晚。《丛书集成初编》据《汉魏丛书》本影印,後附王谟跋。今以此本为底本,参校《道藏》本《通占大象历星经》。原书有示意图,读者阅读时可参考伊世同《全天星图》
四库提要
不著撰人名氏。晁公武《读书志》载《甘石星经》一卷,注曰汉甘公石申撰。以日月、五星、三垣、二十八舍恒星图象次舍,有占诀以候休咎。《隋书·经籍志》,石氏《星簿经赞》一卷,《星经》二卷,甘氏《四七法》一卷。是书卷数虽与《隋志》合,而多举隋、唐州名,必非秦、汉间书也。所载星象,今亦残阙不全,不足以备考验。
参考资料
1.星经·中华典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