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内容
霹雳
霹雳系列由“十车书”黄强华职司编剧、“八音才子”黄文择统筹口白,从“霹雳金光”、“霹雳眼”、“霹雳至 尊”一路铺陈而下,至2010年“霹雳震寰宇之兵甲龙痕”计已播出一千馀集,为霹雳国际多媒体的主干布袋戏。
影音出租
将最新出的剧情录制成DVD(早期是录像带、VCD),分送至出租店出租。维持每周五发行两集新剧集的进度,代理商则为巨邦国际公司。
2009年9月起,霹雳布袋戏与合作5年之代理商结束代理关系,通路全面转移至全家便利商店。
电视播映
较旧的剧情于霹雳卫星电视台(已于2005年10月01日改名为霹雳台湾台)播出,周一至周五播较旧剧集,周六周日则播较新剧集,新旧剧情之间大约差了 106 集左右。电视剧播至‘霹雳兵燹之刀戟戡魔录第一部’(每周一至周四),‘霹雳神州Ⅲ之天罪’(每周五至周日),即将推出的出租剧集为‘霹雳震寰宇之龙战八荒’〈2010年1月29日强势上档〉。
为拓展至国际,霹雳布袋戏亦曾拍摄成电影。2000年上映的《圣石传说》便是以傲笑红尘为男主角所架构的霹雳布袋戏电影,号称票房打败同期于台上映的好莱坞动画电影《玩具总动员2》。而2001年的作品《霹雳英雄榜之争王记》,亦曾改编为英文版,在美国的卡通频道(CartoonNetwork)上映。
剧情特色
·以剧集系列,区隔,作为剧情连贯,基础
播出迄今,剧情寿命最短的该属6集的《叶小钗外传》剧集,而寿命最长的属60集的《霹雳狂刀》剧集,至于目前霹雳国际多媒体股份有限公司所推出的最新剧集名称是为‘霹雳震寰宇之兵甲龙痕’。
·剧情延伸自金光布袋戏云州大儒侠,但已完全脱出原有架构
随着剧情的发展,早期黄俊雄所塑造出来的角色如史艳文、藏镜人等逐渐退出剧情,而改以《霹雳金光》、《霹雳至尊》、《霹雳异数》等剧集时期新创的人物素还真、叶小钗、一页书作为主角,仅保留了早期的丑角秦假仙作为重要人物之一。
·权谋斗智、人性刻画逐渐成为重点
剧情不同于云州大儒侠时代标榜正直好人史艳文的风格,而以诡谲多变的权谋斗智和江湖争霸为主轴。剧情编排和谋略运用,也较金光布袋戏缜密长远。然而重视正义与道德的普世价值观仍能在剧中见到。
另外,剧情的重心也从外向内推展。从史艳文时期堆砌大量武戏与许多角色快速出、退场的风格,演进为更重视不同立场人物在矛盾中的心路历程。人物的思考和抉择也更臻复杂。
·天马行空的时空设定、故事发展
其剧情的特色,在于除了传统布袋戏中剑侠戏的基调,以及文戏里诗词文采和诙谐搞笑的特色之外,更发展出许多天马行空的剧情,包括回到过去的“时空圣战”、日本忍者、妖魔鬼怪、异次元世界(如灭境、集境、道境、苦境)、外星人(叶口月人)、吸血鬼(西蒙等人)、机器人(紫霹雳)、人造人(诡龄长生殿精华作品无名)、生化人(奈落之夜.宵),以及许多类似现代科技的武器、道具(如九霄铁龙帆(飞船)、瀛幡御龙艇(潜舰)等等。
·细腻男女情感、亲情友情爱情于一身的刻划
简介
为了制止妖世浮屠,千叶传奇切身布局涉险,与素还真联手对上佛业双身之时,久违的百世经纶一页书再现尘寰,负起诛魔大业。灭度三宗逆吾非道、异法无天、邪说沦语强势压境,剑子仙迹、疏楼龙宿、佛剑辩白,三教顶峰也负起挽救颓势的任务。态度未明的枫岫主人、拂樱斋主又会对武林造成何种影响?一场亘古未有的正邪大战,就此揭开序幕。2
传奇人物
素还真
霹雳化身最多的首席男主角,温文儒雅、器宇轩昂、超凡脱俗、武学莫测高深、足智多谋、博学多能、谦虚有礼,处世圆融冷静、慈悲亲和、关怀众生;以武林和平、天下大同为已任,‘谋为天下谋、利为天下利’无我、无为!为武林风尘默默承受一切,多次以绝顶智慧化解灾厄,置之死地而后生,为天下苍生应现各种精彩玄奇的身份!幽默风趣的随机教化,难舍能舍、忍辱负重、不计毁谤、无怨无悔,默默付出,不遗余力、不求回报,真乃具足大慈悲与大智慧的凡圣一体,反璞归真‘素还真’。
其他称号:清香白莲。身分:日月星三才子之日才子、紫龙天、天虎八将之一、造世七侠之一、五方主星之中麒麟。诗号:半神半圣亦半仙,全儒全道是全贤;脑中真书藏万卷,掌握文武半边天。根据地:翠环山、黄山、百棺机密门、九死一生洞、琉璃仙境、六十四个求生站、云尘盦。
一页书
与素还真并列为霹雳的两大支柱,亦名‘梵天’。高深的禅修大般若与武学修为,法相庄严、胸怀无私、正气凛然,出道以来屡次帮助素还真或携手共同弥平武林狼烟、扭转乾坤化解危机。身为佛门高僧,行事作风果决明快、妒恶如仇,铲奸除恶绝不手软,故有‘邪心魔佛’之称!为正道的精神指标及领导者之一,如一页天书渡化迷航众生,与众不同的百世经纶,半阖眼眸看尽世俗庸人,微扬嘴角笑尽天下英雄。称号:百世经纶、邪心魔佛梵天、创世者。身分:梵天、创世者。诗号:世事如棋,乾坤莫测,笑尽英雄。根据地:云渡山、连天峰回元洞
叶小钗
耿直专一、守信重诺的侠客,虽为侍童出身,但不屈不挠的个性,丰富的人生阅历,让其成为中原武林不可或缺的一员,享有“刀狂剑痴”之盛名,披肩的白发和脸上的英雄疤,搭配沉默无言的特色,营造出该角色独特的风范。其他称号:刀狂剑痴。身分:佛教传人、造世七侠之一。诗号:征衣红尘化云烟,江湖落拓不知年,剑痴刀 狂世纷云,今将衣钵卸双肩;踏尽千山无人识,当初枉受盛名牵,东风吹醒英雄梦,笑对青山万重天。爱落红尘心已死,持刀抱剑了一生。根据地:天南山、半驼废小屋、琉璃仙境、天机湖、水月两忘轩
秦假仙
名人榜上天下第一辩、霹雳戏中的活宝。急公好义、脑筋灵活、辩才无碍,鬼点子永远用不完,一手包办武林中大小琐事,是正道最重要的情报贩子。个性自私小气、欺善怕恶,出门总带着一群跟班小弟,但却有着超乎常人的好运,加上过人的机智以及不择手段的行事风格,每每于关键时刻小兵立大功,对武林和平的贡献,有着不可磨灭、取代的地位,乃人不可貌相的最佳典范。身分:名人榜上天下第一辩、造世七侠之一、巧慧之星、三口组老大。诗号:众生云云难貌相,海水滔滔难斗量,平凡不识平凡客,世情百态掌握中。根据地:千邪洞、悬空棋盘、猜忌园、二重林。
次文化
台湾次文化
历年来,台湾曾有数起因艺人(例如大S、小S)对霹雳布袋戏发表过于随性的意见,而遭到大量戏迷发声抗议的事件。霹雳在台湾已成为重要的次文化之一。剧中人物素还真、一页书等偶尔也会被政治人物引用,作为比喻。霹雳曾陆续夺得数项重要荣誉,例如:2005年霹雳布袋戏作品《霹雳九皇座》入围台湾“电视金钟奖”,并为导演王嘉祥夺得“戏剧类导演奖”。2006年,霹雳布袋戏击败玉山、台北101大楼等强劲对手,在行政院新闻局主办的“台湾意象”票选比赛中夺冠.
文化之重
霹雳之所以为众人追捧并常年不衰,主要是其饱含了传统文化内涵这一独一无二特性。
其一语音。八音才子黄文择长于布袋戏世家,他为霹雳布袋戏配音,秉承了传统偶戏一人配饰众角音的特性,男女老幼,善恶忠奸,各种特性人物都可拟声。一千多集剧情数百人物个性,都出自其口。更具特色的是霹雳布袋戏是闽南语发音,如今标准普通话仅有四声,而闽南语可达十五声,且保留古音平仄,加之剧中多有诗文辞赋,用古韵读来,古色古香,恍若重回故时。但语音虽好,却似门槛,阻碍了闽南方言区之外的人群。但更似任督二脉,一旦打通,便可畅快淋漓,遨游于一个全新的认识世界中,会感受到一种既陌生又熟悉的体验。
霹雳布袋戏能够摆脱中国文场域中历史地理因素,建构起属于它自我的故事。以“苦集灭道”四境为地域环境,时间上则因人物的几近永生状态而无法归结到任何一个历史朝代。而这些因素又不能把它划分到现今流行的奇幻一类,在时间起点上霹雳布袋戏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便站立着。想象合理性上更不是奇幻类可比拟,四境背后有着佛家思想的依据,《般若波罗蜜心经》既有“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句。
它又是完全依附在中国文化上,例如剧中主要人物都有各自的出场诗,以首席男主角素还真出场所吟之诗为例:“半神半圣亦半仙,全儒全道是全贤。脑中真书藏万卷,掌握文武半边天。”人物出场吟诗无疑继承了传统戏剧的特色,而诗中所咏的内容,“神、圣、儒、道”等都是中国文化中最大最广的一些概念范畴。因此主人公素还真不同于一般武侠题材中的侠客,他有儒道释的底蕴,儒者治国平天下的理想,道家的谦和怀柔,佛家的慈悲。当这些集于一身后,有时看霹雳布袋戏,似乎在看另一部《三国演义》,又感觉像演绎诸子百家的学说。
除了这些,霹雳布袋戏在细节处理上也处处显露了它的文化气质。“琉璃仙境”、“耶摩天”“耆老林”是其中一些地点场景,“水波动莲华”“庐山不动一剑痕”“君子风”是一些武功招式,“汗青编”“天外方界”“天荒不老城”是组织派门,再配合古琴、笛子、琵琶等乐器的渲染,一个中国式的传统新世界浮现眼前。
霹雳布袋戏的成功,可以说是完美地结合了传统与现代,传统戏剧样式与现代故事的结合(新武侠小说本身是现代的),传统文化由电脑特效表现、传统器乐和西方乐器(现代音乐也是霹雳配乐的重头戏)的组合,再加上现代商业模式的运作,这一份现代传统文化大餐使人欲罢不能。
但其实,霹雳布袋戏能够打动那么多国人的心,能够引得人们对它如痴如醉。归根究底还是它的传统性在发生作用。在传统缺失的当下,国人远离了赖以生存的文化准则,但在潜意识里对国故还是亲近的,这是民族的集体无意识。当亲眼看到吟诗作对的场景,看到儒雅风流的模样,在内心都有难以言表的激动,而事实上我们在此之前几乎都没有这样的经验,或许只是在梦和记忆里,那定是曾经阅读的文本和接受的中文教育时留下的影子。在对霹雳布袋戏,蓦然回首的刹那,终于找了那个在灯火阑珊处思念已久的人。
这便是霹雳布袋戏,假如你未曾知晓它,这是一个契机,了解它的存在,即使把它当作一个消遣,因为文化本身没有那么沉重。假如你已然对它熟悉,那么可以看得更多更深,因为文化确实有重量,霹雳布袋戏的分量也不轻。
类似现实
以往的布袋戏(仍是指传统及早期的电视布袋戏,以下通称“古典布袋戏”。)角色都分得很清楚。由于中国传统戏剧精神极富于社会教化的意义,对于善恶忠奸之辨一向十分重视而且强调,这种精神发扬的结果,便是喜欢朝“类型”方面发展,无论是角色的安排,衣服的规定,长相、说话等,莫不希望在木偶一出场时,即让观众能一眼看出。
所以,看传统布袋戏很明显可看得出来,正派主角就必定是面庞开阔、天庭饱满,眉清目秀、神色安详;而反派角色、坏蛋不是獐头鼠目、尖嘴粗眉,就是眉骨突出,颧骨高耸,整张脸变化多端、丑恶而复杂。但是如今的布袋戏(指霹雳布袋戏)可不是这个样子,生旦净末丑等分类已经模糊了,我们常可看到这种情况是一名气宇轩昂、眉清目秀的角色,看到最后竟然才渐渐发现他其实是个反派,如大家熟知的魔域的‘花香’、儒教的‘圣贤诸’;或神情慈祥之老者
其实却是心中坏点子多多的奸邪人物(如:道境高人孤愁先生);现今,面恶心善的角色也是时有出现(如:命七天等)。而这种剧情表现的方式,往往采用让观众惊讶的表现方式,这种表现方式在给观众错愕感的同时,常也为剧情增添了趣味及悬疑的可看性。
由于现今的布袋戏已摆脱传统“印象式”的表现手法,而以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十分类似的“写实式”、“社会化”表现。这种形式使得角色分类由原本的基本分类越分越多,终至今日模糊的情况。我们更可以发现现今的布袋戏将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缺点、弱点的真实情况,也纳入了其角色分演的紧密思维之中。
因此,布袋戏角色在每个木偶的作为上或多或少产生了可批评点,一个角色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对某一个角色,有人可能会直接切入观察,有人可能会横向剖析角色,将一个角色担纲的世俗命定,化成如现实一般的情、缘、恩、愁,这和我们现实生活人际关系可以说是非常的类似,故“霹雳布袋戏”能引人入胜也往往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