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里雅斯特
意大利东北部边境港口城市

的里雅斯特位于意大利东北的亚得里亚海高地的最北端,在意大利与斯洛文尼亚的边境附近,城市位于的里雅斯特湾上,绝大多数建筑都建在山坡聚集所形成的山上。在罗马时代之前城市最初的名称叫作 Tergeste,来源于伊利里亚语和威尼斯语的单词 terg(市场的意思)和 est(地方的意思)。

的里雅斯特位于意大利东北的亚得里亚海高地的最北端,在意大利与斯洛文尼亚的边境附近,城市位于的里雅斯特湾上,绝大多数建筑都建在山坡聚集所形成的山上,的里雅斯特的市区位于一处令人印象深刻的陡坡脚下,这个陡坡在从喀斯特高原朝向亚得里亚海的方向突然下降,而喀斯特高原的海拔与城市接近,达到了海拔458米。1

所属地区

意大利东北部

地理位置

亚得里亚海北岸,伊斯特拉半岛西北侧

面积

84 km2

电话区号

040

邮政区码

34100

中文名称

的里雅斯特

外文名称

Trieste

人口

205,535(2011)

历史

的里雅斯特城徽

的里雅斯特(意大利语:Trieste,斯洛文尼亚语:Trst,德语:Triest,匈牙利语:Trieszt)是意大利东北部边境港口城市、工商业中心,弗留利-威尼斯朱利亚区和的里雅斯特省首府。位于亚得里亚海北岸,伊斯特拉半岛西北侧,斯洛文尼亚高原西缘丘陵平原上。城市位于意大利与斯洛文尼亚边境与亚得里亚海之间一块狭长的土地的末端,南面、东面与北面都是意大利与斯洛文尼亚的边境,属地中海气候。

的里雅斯特位于的里雅斯特湾的顶端,历史上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一直受到不同文化的影响,是日尔曼、拉丁、奥匈帝国和斯拉夫文化的交汇点,2009年统计的里雅斯特拥有205,000名居民。始建于公元前181年。公元前177年为古罗马控制。的里雅斯特也是哈布斯堡王朝最古老的领地之一,从1382年到1918年一直处于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之下。它是欧洲列强之一的奥匈帝国最重要的港口之一。作为地中海地区的一个繁荣的港口,的里雅斯特成为了奥匈帝国第四大城市(仅次于维也纳、布达佩斯和布拉格)。

19世纪末,它也显现出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学和音乐中心的地位,然而,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奥匈帝国的崩溃以及的里雅斯特与意大利的联合,导致了城市的中欧文化的衰退和商业重要性的降低,在20世纪30年代和整个冷战时期,的里雅斯特的经济得到了复苏,这里也成为东西方阵营搏奕的一个重要交点,1945年被南斯拉夫占领。后规定建为自由港,由英美和南斯拉夫分甲乙两区管辖。

1954年甲区交意大利管辖。1975年,正式划定意、南两国的领土和领水界线。该港是亚得里亚海的重要贸易港,也是中南欧一些国家的货物转口港。输出以船舶、机械设备、化工产品和纺织工业品为主;输入以原油、多种金属矿石和粮食为主。主要工业有造船、冶金、机械制造、石油加工、化学、纺织和食品等部门。古罗马遗迹包括剧院和牌楼,在操德语的旧镇有一座城堡,后为中世纪博物馆。

设有天文台。是illy咖啡公司以及忠利集团的发源地,是欧洲最大的罐装咖啡基地所在地。如今,城市成为了意大利最富裕的地区之一,同时也通过它的港口、造船和金融服务成为了亚得里亚海一个重要的航运中心。

古代时期

最初一些伊利里亚人在这里定居,随后这里被东阿尔卑斯部落卡尔尼人占领,从公元前177年起 , Tergeste 处于罗马人的统治之下,在儒略·凯撒的授意下,城市被给予了罗马殖民地的地位,而公元前51年,儒略·凯撒在他的着作Commentarii de bello Gallico当中将城市的名称记为Tergeste。在公元前200年到公元前1年,城市发展成为一座军事殖民地,而在那时,古希腊地理学家Artemidorus Daldianus和古希腊卡尼人地理学家斯特雷波将Tergeste定义为一座伊利里亚人的城市。

在罗马帝国时代,“罗马人的意大利”边境从蒂马沃河移到了福尔米奥内(今天的里萨诺),而罗马人治下的Tergeste经历了一个繁荣的时代,这是由于它作为阿奎莱亚的十字路口所处的地理位置,而阿奎莱亚是当时罗马在这一地区和伊斯特里亚的主要城市,作为一个优良的港口,至今仍然可以看到它的遗迹。在公元前33年到公元前32年,奥古斯都围绕城市修建了一条城墙,而图拉真在公元2世纪在城市修建了一座剧院。

在基督时代早期,这里仍然是一个繁荣的中心城市,而在476年西罗马帝国崩溃以后,的里雅斯特成为了东罗马帝国的一个军事前哨。567年,城市在伦巴第人入侵意大利北部时被他们破坏。788年,城市成为法兰克王国的一部分,处于他们的的里雅斯特大主教的统治之下。从1081年起,城市就处在阿奎莱亚主教国的松散统治下。而在12世纪末,城市发展成为了一个自由城市。

哈布斯堡王朝统治时期

在与邻近的主要强国威尼斯共和国进行了长达两个世纪的战争之后,1369-1372年威尼斯人曾短暂的占领过这座城市。的里雅斯特的大多数市民向哈布斯堡王朝的利奥波德三世递交了请愿书,希望他前来主政的里雅斯特,而在当时,奥地利大公国也是利奥波德三世统治范围的一部分,中断的协议在1382年10月签署,签署的地点在位于现在斯洛文尼亚卢布尔雅那的希什卡村(德语:apud Sisciam)的圣巴托罗缪教堂。不过,市民们也继续拥有一定的自治权力直到17世纪。

的里雅斯特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港口和贸易中心,1719年,在神圣罗马帝国哈布斯堡王朝的查理六世的授权下,的里雅斯特成为了一个自由港,并一直保持自由港的地位到1891年7月1日。而在查理六世之后继任的玛丽娅·特蕾莎的统治下,城市的繁荣时代拉开了序幕。

1768年,德国美术历史学家约翰·约阿希姆·温克尔曼在的里雅斯特被一个抢劫者谋杀,当时他正在从维也纳前往意大利的路上。在拿破仑战争时期,的里雅斯特被法军分别于1797、1805和1809年三次占领。在1809-1813年之间,城市被划入拿破仑下属意大利王国的伊利里亚省,中断了城市的自由港地位,并夺走了城市的自治权。而在1813年城市被奥地利帝国重新占领之后,城市的自治权并没有得到归还。

拿破仑战争结束后,的里雅斯特继续作为帝国的自由城市(德语:Stadt Triest)而经历繁荣时期,并获得了经济自由的地位,但城市的政治自治依然受到限制,城市的角色是作为奥地利帝国一个主要的贸易港口和造船中心,而在1836年奥地利的洛伊德商船队的成立进一步强调了这一点,商船队的总部位于大广场(意大利语:Piazza Grande )和萨尼塔的拐角处。截至1913年,洛伊德商船队已经拥有了62艘船只,船舶总吨位达到236,000 吨。随着1860年奥地利帝国宪法的引进,城市的自治权得到了恢复,的里雅斯特也成为了奥地利帝国滨海地区(德语:Adriatisches Küstenland)的首府。

特定的弗留利方言,被称为Tergestino,直到19世纪初仍在使用,不过逐渐的被威尼斯语的的里雅斯特方言和其他语言所替代,包括德语语法、斯洛文尼亚语和标准意大利语,而同时的里雅斯特语在城市被大部分市民所使用,德语则是奥地利市政部门使用的语言,而城市周围的村庄,斯洛文尼亚语则占据了主导地位,从19世纪的最后十年起,斯洛文尼亚语使用者在稳步增长,在1911年已经达到了的里雅斯特全市总人口的25%(占的里雅斯特奥匈帝国居民总数的30%)。

1910至1911年间的里雅斯特的民族分布图

根据1911年的人口普查,斯洛文尼亚语使用者的比例在城市中心大约为12,4%,在郊区为47,6%,而在城市周边地区则达到了90,5%,的里雅斯特19个居民区中有9个居民区里斯洛文尼亚人都是最大的族群,并在其中的7个居民区占据了绝对多数。

另一方面,意大利语使用者在城市中心约为60,1%,郊区占38,1%,而在城市周边则只占 6,0%,在19个居民区中有10个居民区他们是最大的语言群体。在其中的7个占据绝大多数(包括市中心的全部6个居民区),城市范围内所包括的11个村庄,在其中的10个都是斯洛文尼亚语使用者占据绝对优势,而德语使用者只在米拉马雷占多数。

德语使用者大约占城市总人口的 5%,城市中心则占有最高的比例。

少量的人口使用克罗地亚语(1911年的统计大约有1,3%的人),城市同样也计入了其他几个小的族群社区,如捷克人、伊斯特里亚罗马尼亚人、塞尔维亚人和希腊人,而且他们绝大多数要么被意大利语社区要么被斯洛文尼亚语社区同化。

现代的奥匈帝国海军将的里雅斯特建设成为了一个造船工厂,并作为海军基地使用,1857年帝国第一批主要的铁路干线的建设完成,由维也纳通往的里雅斯特的奥地利南部铁路成为帝国煤炭供应和贸易的最有价值的一份财产。

在20世纪初,的里雅斯特是一个繁忙的国际化大都市,经常有艺术家和哲学家光顾,如詹姆斯·乔伊斯、伊塔洛·斯韦沃、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德拉戈汀·凯特、伊万·参卡尔、西皮奥·斯拉塔佩尔和翁贝托·萨巴。城市也是奥地利里维埃拉的主要港口,南阿尔卑斯的中欧部分的唯一一块飞地,直到今天,维也纳风格的建筑和咖啡馆仍然在的里雅斯特的大街小巷占主要地位。

意大利吞并

与特兰托一样,的里雅斯特也是意大利民族统一运动的一个主要焦点之一,他们期望意大利吞并他们所声称的所有居住有意大利语人口的土地,许多当地意大利人志愿参加了意大利皇家军队(一个著名的例子就是作家西皮奥·斯拉塔佩尔)。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奥匈帝国崩溃,许多原来帝国的边境地区包括奥地利滨海地区,在帝国所分解出来的国家之间产生了争议。1918年11月3日,意大利与奥匈帝国之间结束敌对状态的维拉·朱斯蒂停战协议签署。在奥匈帝国军队被命令放下他们的武器之后,的里雅斯特被意大利军队占领(受到当地意大利族人的热烈欢迎),而一天前停战协议才刚刚生效,这一切使得意大利人有效的宣布占领这一地区在敌对状态中断之前(类似的形势也发生在南蒂罗尔)。

1920年仅仅通过《拉帕洛条约》,意大利王国正式吞并了的里雅斯特,这一地区被改组为一个新的行政单位,取名威尼斯朱利亚(意大利语:Venezia Giulia,克罗地亚语和斯洛文尼亚语:Julijska krajina,德语:Julisch Venetien,威尼斯语: Venesia Jułia,弗留利语:Vignesie Julie,拉丁语:Carsia Julia)。

虽然与意大利联合了,但是,也让城市的重要性少量降低,新的国家边界剥夺了城市和城市从前的内陆地区。斯洛文尼亚族群(根据1910年的人口普查占总人口的 25%)遭到逐渐升级的意大利法西斯主义的迫害,1920年4月13日的暴乱开始了对斯洛文尼亚人的暴力迫害时期,暴动的组织是为了报复意大利占领军在斯普利特遭到当地克罗地亚人的攻击,许多斯洛文尼亚人的商店和房屋被毁坏,而当由弗朗西斯科·久恩塔领导的一群意大利法西斯分子让这次暴乱达到极点,他们放火烧了国民议会(意大利语:Narodni dom),也是的里雅斯特斯洛文尼亚人的社团大楼。

在1922年意大利法西斯政权上台后,一项意大利化的官方政策开始执行,公开使用斯洛文尼亚语被禁止,到了1927年,所有的斯洛文尼亚社团被解散,同时斯拉夫和日尔曼来源的名字和姓氏在1930年底之前要全部意大利化。

1854年的的里雅斯特

数千名来自于的里雅斯特的斯洛文尼亚人,尤其是知识分子,移民去了南斯拉夫王国和南美,在那里许多人都成了他们各自领域的著名人物,在从的里雅斯特移民的著名斯洛文尼亚人中,有作家弗拉基米尔·巴尔托尔、约西普·里比契奇和法学家鲍里斯·富尔兰以及建筑师维克托·苏尔契奇,同时几千名来自于达尔马提亚的意大利族人从新成立的南斯拉夫迁到的里雅斯特。

在20世纪20年代末,南斯拉夫民族统一主义开始出现,斯洛文尼亚激进反法西斯组织威尼斯朱利亚革命团(斯洛文尼亚语:Revolucionarna organizacija Julijske krajine T.I.G.R.)在城市中心发动了多起炸弹袭击事件,在1930年和1941年,两场对斯洛文尼亚极端分子的审判由法西斯的国家安全特别法庭在的里雅斯特举行。

尽管的里雅斯特传统的多种语言和多种文化特征的终止,以及绝大多数德语人口和大量斯洛文尼亚人的迁移出境,城市的总人口仍然在继续增长,以至于经济在20世纪30年代末随着工业产业的发展也有了重要的发展和进步。

法西斯政权修建了几处新的基础设施和公共建筑,包括近70米高的胜利灯塔(意大利语:Faro della Vittoria),它也成为了城市的标志之一,的里雅斯特大学也在这一时期建立起来。

即使在法西斯政权的高压统治下,艺术与知识的研究和发展也继续吸引了大量的人前来学习。在20世纪20年代,城市是重要的视觉艺术流派先锋派作家运动的大本营,以未来派艺术家图利奥·克拉利和构成主义者阿夫古斯特·切尔尼戈伊为代表人物。同一时期,的里雅斯特稳固了它作为现代意大利文学中心之一的角色,诸如翁贝托·萨巴、比亚乔·马林、贾尼·斯图帕里奇和萨尔瓦托雷·萨塔这样的作家都在这座城市生活。

而在那些仍然居住在的里雅斯特的非意大利族作家和知识分子中,最著名的是奥地利人尤利乌斯·库吉和斯洛文尼亚人鲍里斯·帕霍尔,知识分子们频繁的与圣马可咖啡馆(意大利语:Caffè San Marco)相联系,直到今天,的里雅斯特的这家咖啡馆仍然在营业。

1938年颁布的反犹太种族法对城市的犹太社区(规模在意大利排第三位)是一个严重的打击,法西斯的反犹主义运动导致了对犹太人财产和个人的一系列袭击,1942年7月达到极点,当时的里雅斯特的犹太教堂遭到法西斯军队和暴徒的攻击和毁坏。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随着1941年4月纳粹德军入侵和占领南斯拉夫,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场接近了的里雅斯特,从1941年冬季开始,第一支南斯拉夫游击队分队出现在的里雅斯特省,虽然直到1943年末抵抗运动才来到城市里。

在1943年9月的意大利与盟军之间的停战协议生效后,城市被德军占领,的里雅斯特名义上成为新成立的意大利社会共和国的一部分,但实际上由纳粹德国统治,纳粹德国在原来意大利的东北部地区建立了亚得里亚滨海行动地带(德语:Operationszone Adriatisches Küstenland,意大利语:Zona d'operazioni del Litorale adriatico,斯洛文尼亚语:Operacijska cona Jadransko primorje,克罗地亚语:Pothvatno područje Jadransko primorje),以的里雅斯特作为这一地带的行政中心。

这个新的行政实体由弗里德里希·莱纳领导,在纳粹的占领下,意大利唯一的带有火葬场的集中营在意大利的土地上建立起来,营址位于的里雅斯特郊区的Risiera di San Sabba(斯洛文尼亚语:Rižarna pri Sveti Soboti)。1944年4月4日,近3000名犹太人、南斯拉夫人和意大利反法西斯主义者在Risiera被害,同时数千名囚犯在被送往其他集中营之前被监禁起来。

的里雅斯特遭到了盟军空军的轰炸,意大利和南斯拉夫游击队的活动也变的强大起来,城市的犹太人被驱逐到灭绝营,他们当中绝大多数人在那里死去。

1945年4月30日,意大利反法西斯民族解放委员会(意大利语:Comitato di Liberazione Nazionale - 缩写为CLN)的唐·马扎里和萨维奥·方达组织了近3500名志愿者,举行了反抗德军占领的起义,5月1日,盟军中的南斯拉夫游击队第8达尔马提亚师抵达并占领了城市的大部分地区,只剩下法院和圣朱斯托城堡,那里的德军守卫部队表示拒绝向任何一方投降,除了盟军的新西兰部队外,新西兰第2师沿亚得里亚海北岸的14号公路继续前进并于第二天抵达的里雅斯特,5月2日傍晚,德军投降,但随即被转交给南斯拉夫游击队。

南斯拉夫军队控制了整个城市直到6月12日,这个时期在意大利的编年史中被称作“的里雅斯特的四十天”,这一时期,数百名当地意大利人和反对共产主义的斯洛文尼亚人被南斯拉夫当局逮捕,他们当中的许多人失踪,这些人当中既包括前法西斯分子和纳粹合作者,也包括意大利民族主义者和其他真实的或者潜在的对南斯拉夫共产主义政权造成威胁的反对者。

其中一些人被关押在南斯拉夫的集中营里(特别是在斯洛文尼亚的博罗夫尼察),同时其他人则被处决,尸体被扔到喀斯特高原的山洞里。

在南斯拉夫领导人铁托和英国元帅哈罗德·亚历山大达成协议之后,南斯拉夫军队撤出了的里雅斯特,的里雅斯特随即处于英美军事管制之下。直到1947年9月,南斯拉夫军事当局和美国人将威尼斯朱利亚地区按摩根线划分,同时《巴黎和平条约》也使得的里雅斯特自由港建立起来。

的里雅斯特自由港A区

1947年,的里雅斯特被公开宣布作为一个独立的城市自治实体,受到联合国保护,形成的里雅斯特自由港,城市的管区沿1945年划定的摩根线分为A区和B区。

从1947年到1954年,A区由盟国军事政府管理,这个政府一部分由的里雅斯特的美军(缩写为TRUST)组成,由布莱恩特·E·摩尔少将指挥,他同时也是美军第88步兵师的师长,另一部分则是英军驻的里雅斯特部队(缩写为BETFOR)组成,由特伦斯·艾雷中将指挥,他同时也是军政府和部队的首脑。

A区几乎复盖了今天意大利的里雅斯特省的全部地区,除了穆贾南部的四个小村庄在1954年自由港条约解除之后交给了南斯拉夫外。B区则仍然处于南斯拉夫人民军的军事管制下,由伊斯特里亚半岛的最西部和北部组成,位于米尔纳河和德贝利·日蒂奇角(斯洛文尼亚语:Debeli Rtič,意大利语:Punta Grossa)之间。

1954年,的里雅斯特自由港被取消,广大A区的绝大部分,包括今天的里雅斯特,都被划分给了意大利。B区成为南斯拉夫的一部分,同时南斯拉夫还得到了A区的四个村庄普拉夫耶、斯波德涅·什科菲耶、赫尔瓦蒂尼和耶拉尔季。B区最终被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划分。1954年10月26日,意大利官方正式宣布吞并的里雅斯特,并得到了城市绝大多数市民的欢迎。1975年的《奥西莫条约》的签署最终确定了意大利和南斯拉夫的边界以及这一地区的少数民族的地位问题。这条边界如今成为了意大利和斯洛文尼亚的边界。

名称由来

在罗马时代之前城市最初的名称叫作 Tergeste,来源于伊利里亚语和威尼斯语的单词 terg(市场的意思)和 est(地方的意思),与现代阿尔巴尼亚语 单词 treg(市场的意思)有着相同的词源。古罗马作家也将城市名另拼为Tergestum。现代的城市名称包括意大利语的Trieste、斯洛文尼亚语的Trst、德语的Triest和匈牙利语的Trieszt。

地理位置

的里雅斯特位于意大利东北的亚得里亚海高地的最北端,在意大利与斯洛文尼亚的边境附近,城市位于的里雅斯特湾上,绝大多数建筑都建在山坡聚集所形成的山上,的里雅斯特的市区位于一处令人印象深刻的陡坡脚下,这个陡坡在从喀斯特高原朝向亚得里亚海的方向突然下降,而喀斯特高原的海拔与城市接近,达到了海拔458米。

自然气候

的里雅斯特的管区根据距离海的远近和海拔高度的不同由几个不同的气候带组成,城市一月份的平均温度是6℃,而七月份城市的平均温度是24℃。的里雅斯特的气候受亚得里亚海沿岸的季节性东北冷风的影响比较显着,这股由北朝东北向下吹拂的季风最大风速可以达到200公里每小时。

经济发展

的里雅斯特的经济主要依靠港口及与邻近地区的贸易。的里雅斯特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国际性大都市,超过7.7℅的城市人口来自国外,而这些也重建了城市以前的一些文化、经济和政治影响力,这里是欧盟的一个主要贸易、政治、文化、造船、教育、运输和商业中心,城市也是“5号走廊”的一部分,而“5号走廊”的目标是为了确保在西欧和东欧国家诸如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匈牙利、乌克兰和波黑更大的交通联系,这也是促进的里雅斯特经济进一步繁荣的一个巨大推动力。

的里雅斯特也是一些意大利大型企业的总部所在地,如Assicurazioni Generali,是一家2005年的收入在意大利位列第二,在全球位列第二十四的大公司。Fincantieri则是世界领先的造船企业之一,总部位于的里雅斯特。的里雅斯特同样也是Banca Generali SpA、Allianz Italia和Wartsila Italia的总部所在地。

在奥匈帝国统治的时代,的里雅斯特成为一个在经济、贸易和商业上领先的欧洲城市,并且是帝国境内的第四大城市和最重要的中心,仅次于维也纳、布达佩斯和布拉格。然而的里雅斯特的经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城市被意大利吞并后就开始了小范围的衰退,但法西斯意大利还是在20世纪30年代通过在的里雅斯特建立与海军和军工产品(如著名的Cantieri Aeronautici Navali Triestini ,缩写为CANT)相关联的制造产业而促进了城市的巨大发展。盟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轰炸并破坏了城市的工业部门(主要是造船厂)。

因此,在冷战期间,的里雅斯特成为了一个主要的外围城市。然而,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里雅斯特出现了巨大的经济增长,这得益于航运企业对集装箱、钢材和油料的运输这些商业活动的显着增加。的里雅斯特也是意大利和地中海(同样也是欧洲的)的最好的咖啡港口,城市供应全意大利超过40℅的咖啡,品牌咖啡如Illy,就是在的里雅斯特成立,并将总部设在这里。现在,的里雅斯特是欧洲最重要的港口和贸易、运输中心之一,随着的里雅斯特成为“5号走廊”计划的一部分,这里成为创建更大的连接东欧与西欧国家的交通枢纽。

文化

的里雅斯特还有着文学的传统,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在这里居住了十多年,写下了杰作《都柏林人》和《青年艺术家的肖像》,同时他鼓励当地一个犹太商人从事写作,商人以斯韦沃为笔名发表小说,成为享誉世界的现代派作家。除此以外,的里雅斯特还涌现过一位大诗人,翁贝托·萨巴,他是20世纪意大利最出色的诗人之一。

媒体

的里雅斯特当地主要有两份报纸,一份是Il Piccolo(意思为微小的),1881年在的里雅斯特出版印刷,意大利语报纸,主要报道当地的新闻、体育、商业、招聘和社区故事。另一份则是Primorski dnevnik(意思是滨海日报),是唯一一份除了斯洛文尼亚之外发行的斯洛文尼亚语报纸,读者主要是意大利的斯洛文尼亚少数民族,报纸于1945年5月13日由从纳粹德军手中解放这座城市的南斯拉夫游击队创办,在的里雅斯特成为自由港后,报纸就成为了当地斯洛文尼亚少数民族的主要媒体。的里雅斯特的出版社为Asterios Editore 。

教育

的里雅斯特大学是一座中型国立大学,成立于1924年,包含12个学院,以广泛和几乎完整范围的大学课程安排而闻名,学校现有学生23,000名,教师1,000名。

体育

当地的职业足球俱乐部叫作Triestina,是意大利历史最悠久的足球俱乐部之一,事实上,Unione Sportiva Triestina Calcio在1947-1948赛季获得意大利足球甲级联赛亚军,仅仅位于冠军都灵队之后。

的里雅斯特以同时有两支球队在同一时期参加不同的两个国家的冠军杯赛而闻名,而这个时期则是的里雅斯特作为自由港的时期,Triestina在意大利足球甲级联赛征战,虽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第一个赛季球队就面临降级,但意大利足协更改了规则使其留在意大利足球甲级联赛中,因为意大利足协认为在意大利职业联盟中保留这个城市的一支球队是很重要的,同时南斯拉夫也把目光转向了城市,在第二个赛季的联赛中球队取得了史上最好的成绩,最终排名第三。

同时南斯拉夫购买了Circolo Sportivo Ponziana 1912(缩写为A.S.D. Ponziana)俱乐部,使得这家小球会拥有了一个新名称Amatori Ponziana Trst,并在南斯拉夫足球联赛中征战了3年的时间。在20世纪90年代初,Triestina俱乐部破产,但经过重建之后的球队还是于2002年在意大利足球乙级联赛中获得了一个位置,Ponziana则重新命名为Circolo Sportivo Ponziana 1912,现在在弗留利-威尼斯朱利亚区地区联赛中征战,这个联赛是意大利足球体系的第7级联赛。

的里雅斯特也以著名的篮球队Pallacanestro Trieste而闻名,在20世纪90年代初球队达到了它的巅峰,当时球队从赞助商Stefanel那里获得大量的财政支持,使得球队能签下德扬·博迪罗加、费尔南多·詹蒂莱和格雷戈尔·富奇卡,组成了欧洲篮球的全明星阵容。

旅游景点

城堡

米拉马尔城堡

●米拉马尔城堡(德语:Schloß Miramar):位于亚得里亚海边,距离的里雅斯特8公里,1856-1860年间修建,当时按照马克西米连大公手下工作的卡尔·容克的设计方案建造。城堡的园林展现了一片由不同种类的树木组成的优美风景,这些树木是由马克西米连大公亲自挑选并下令种植的,到今天这里已经拥有了非常可观的收藏规模。

在园林里特别吸引人的地方包括两个池塘,一个以它的天鹅闻名而另一个以它的莲花闻名,城堡的附属建筑(意大利语:Castelletto),一座马克西米连大公的铜像、一座保存有从诺瓦拉遗址出土的十字架的小教堂以及弗兰茨·约瑟夫一世皇帝的兄弟马克西米连大公横跨大西洋去担任墨西哥皇帝时乘坐的旗舰。后来,城堡成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在东非的意大利军队最后一位指挥官奥斯塔公爵阿梅戴奥王子的住所。在作为的里雅斯特自由港临时政权的申请机构的时期,随着《巴黎和平条约》的签署,城堡又成为了驻的里雅斯特美军的司令部。

●圣朱斯托城堡:就地在原来城堡的遗迹上设计建造,为了建造这座城堡花费了将近两个世纪的时间,城堡防御结构的发展时期主要体现在神圣罗马帝国腓特烈三世时期建造的中间部分(建于1470-1471年)、圆形的威尼斯式的棱堡(建于1508-1509年)、霍约斯·拉利奥棱堡和波米斯(又可称作Bastione fiorito,始建于1630年)

教堂

●圣贾斯特斯大教堂(意大利语:Cattedrale di San Giusto):意大利民族复兴运动时期的里雅斯特意大利人的标志

●圣三一和圣斯皮里东塞尔维亚东正教堂:建于1869年,建筑采用了东罗马帝国传统风各的五个炮楼样设计的希腊十字方案

●圣西尔维斯特教堂:建于公元11世纪

●圣玛丽亚·马乔里教堂:建于1682年

●圣尼科洛·戴·格雷奇教堂:建于1787年,1818年由建筑师马特奥·佩尔奇在教堂外四个方向增加了奥地利晚期巴罗克风格的钟楼

●的里雅斯特犹太教堂(意大利语:Tempio Israelitico di Trieste):建于1912年

●蒙特格里萨教堂(意大利语:Santuario Nazionale a Maria Madre e Regina):建于1960年

考古遗址

●里卡多拱门(意大利语:Arco di Riccardo ) :是一座罗马时代的城门,公元前33年建于古罗马城墙中,位于皮亚泽塔碉堡旁、老城狭窄的街道中,之所以取这个名称据信英格兰国王狮心王理查一世在十字军东征时回国途中经过了这个拱门。

●建于公元2世纪的福伦塞教堂(Basilica Forense)

●帕莱奥克里斯蒂安教堂

●罗马时代的神庙:其中一个祭祀雅典娜,另一个祭祀宙斯,两个神庙都位于圣朱斯托山上。宙斯神庙遗址在广场附近,而雅典娜神庙遗址在教堂下面,游客们可以看到它的根基

●罗马时代的剧院:历史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的的里雅斯特,在公元前33-32年时按照罗马皇帝屋大维的命令将城市用城墙封闭起来。在公元1-2世纪,城市有了很大的发展。罗马剧院就位于圣朱斯托山脚下,面朝大海,剧院的建设局部使山脉变得平缓起来,剧院的大部分由石材制成,圆形露天竞技场最高部分的台阶和舞台据推测是由木头制成的。装饰剧院的雕像在20世纪30年代由电灯替换,现在这些雕像都保存在城市博物馆里,三部图拉真时代的文献提到了这里,与剧院的发展紧密联系的Petronius Modestus的雕像在一世纪下半叶被竖立起来。

岩洞

在整个的里雅斯特省,拥有整个弗留利-威尼斯朱利亚区所有24组洞穴中的10组,被称作喀斯特高原的的里雅斯特高原 (意大利语:Altopiano Triestino)在意大利境内复盖了200平方公里的地区,拥有大约1,500 个不同尺寸的岩洞(如巴索维扎岩洞就是纳粹大屠杀纪念地)。

所有岩洞中最著名的是大岩洞(意大利语:Grotta Gigante,斯洛文尼亚语:Briškovska jama),世界上最大的旅游岩洞,一个单独的岩洞大到可以容纳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特雷比西亚诺岩洞在流经的蒂马沃河床下350米,这条河在斯洛文尼亚的什科茨扬岩洞(距离的里雅斯特几公里,并且都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上)成为地下河,在流过30公里的距离后于离亚得里亚海1公里的地方进入地面,并在杜伊诺附近形成一系列的泉眼,而这些泉眼被古罗马人称作是进入冥界的入口。

其他景点

●里谢拉集中营纪念馆:一个国家纪念馆,意大利唯一一个带有火葬场的纳粹集中营

●岩洞大屠杀纪念馆(意大利语:Foiba di Basovizza):是一个国家纪念馆,是使人们想起那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被南斯拉夫游击队处决的意大利和其他民族的受害者,也是自19世纪以来最近的一次族际间的暴力冲突的片断,伴随着民族主义的不断升级,同时得到法西斯政府的大力加强。

●的里雅斯特自然历史博物馆(意大利语:Civico Museo di Storia Naturale di Trieste):收藏有早期人类的化石

●的里雅斯特市植物园(意大利语:Civico Orto Botanico di Trieste):一个市立植物园

●的里雅斯特大学植物园(意大利语:Orto Botanico dell'Università di Trieste)

●罗桑德拉山谷国家公园(斯洛文尼亚语:Dolina Glinščice):位于的里雅斯特省和斯洛文尼亚边境之间的国家公园

●圣马可咖啡馆(意大利语:Caffè San Marco):位于市中心历史悠久的咖啡馆

●意大利统一广场(意大利语:Piazza Unità d'Italia):的里雅斯特市中心的广场,周围都是建于19世纪的优美建筑

交通运输

海上交通

的里雅斯特的海上位置和它过去长时间作为奥地利和奥匈帝国一部分的状况使得的里雅斯特港成为广大中欧内陆地区主要的商业港口,在19世纪,在位于城市中心区东北部的区域修建了一个名为Porto Nuovo的新的港口区。

而在现在,的里雅斯特作为一个港口的重要性减退了,一方面是由于城市划拔给了意大利,而意大利在良好停泊条件的港口上有广泛的选择,另一方面也由于邻近的斯洛文尼亚的科佩尔新港口的竞争。然而,的里雅斯特始终是一个重要的集装箱、钢材和石油终端商业航运港口,港口位于城市中心区的南部,在经过多年的停滞不前后,领导权的改变使得港口开始步入了一个稳定的增长途径,仅2007年一年,船舶运输增长值就达到了40%。

铁路交通

的里雅斯特由于港口和向内陆运送旅客和货物的需要很早就通了铁路,1857年,奥地利帝国建成的南方铁路(德语:Südbahn)成为第一条到达的里雅斯特的铁路线,这条铁路延伸长达1400公里,终点是乌克兰的利沃夫,途经斯洛文尼亚的卢布尔雅那、匈牙利的肖普朗、奥地利的维也纳和波兰的克拉科夫,通过格拉茨附近的塞默灵山口穿越阿尔卑斯山脉的山脊,铁路经过离的里雅斯特市只有几公里远但海拔超过300米的村庄Villa Opicina,由于这个原因,线路向北绕行了32公里,在抵达终点站的里雅斯特中央火车站之前逐渐减速。

第二条横穿阿尔卑斯山的铁路在1906年建成,从奥地利的维也纳经过叶塞尼采和新戈里察的横跨阿尔卑斯山的博希尼铁路的开通,而这条铁路同样经过Villa Opicina到达的里雅斯特,但它在一定程度上采用更短的回路从南面通向的里雅斯特的另一个主要火车站——的里雅斯特坎波·马尔齐奥火车站,这个火车站位于中央火车站的南部,如今这条线路已不再运营,而坎波·马尔齐奥火车站也成为了一个铁路博物馆。

为了减轻两个火车站之间和邻近的码头区的货物交通运输困难,1887年沿着海滨修建了一条名为Rivabahn的临时铁路线,直到1981年,这条铁路才停止运营,而取代这条铁路线的是位于城市东部一条名为 Galleria di Circonvallazione的 5.7公里长的铁路隧道线。来自码头区的货运服务包括向意大利北部和匈牙利布达佩斯的集装箱服务,与通往奥地利萨尔茨堡和德国法兰克福的运送卡车火车服务相匹配。

现在前往的里雅斯特的客运铁路服务绝大多数包含有去往意大利威尼斯的列车,在那里经梅斯特雷与通往米兰和罗马的列车相连接。这些列车抵达的里雅斯特中央火车站时绕开了的里雅斯特湾,与奥地利南方铁路的北部回路相连,而意大利和斯洛文尼亚之间的国际列车经过Villa Opicina,绕过了的里雅斯特。

的里雅斯特也将与意大利的特雷诺-阿尔塔-维洛奇塔铁路网相连接。而在明年,一条时速高达300公里/小时的铁路线也将把威尼斯和的里雅斯特连接起来。

空中交通

位于的里雅斯特湾顶端、蒙法尔科内附近的隆基坐落着弗留利-威尼斯朱利亚机场,的里雅斯特的空中交通主要在这里完成。

当地交通

的里雅斯特的有轨电车

的里雅斯特当地的公共交通主要是由 Trieste Trasporti公司经营,这家公司经营着一个由大约60条公交线路和2条轮渡线路的交通网,他们也同时经营奥皮奇纳有轨电车(意大利语:Tranvia di Opicina,斯洛文尼亚语:openski tramvaj,的里雅斯特语:Tram de Opcina),一种混合着轨道电车和索道电车的交通工具,为的里雅斯特市中心和Villa Opicina之间提供了更多的直接联系。

建筑

受奥地利的影响,在的里雅斯特有很多巴罗克式、新古典式气派的建筑。穿过有宽阔街道的城市,会看见碧波荡漾、有白色游艇疾驰而过的大海。由于特殊的地理条件和复杂的历史背景,的里雅斯特拥有多多的人种和语言,有着其独特的气质。市中心有船舶公司和市政厅,海岸边有意大利统一广场,距中央车站约1公里,坐公共汽车5分钟。第里雅斯特市内的古罗马遗迹有一个剧场和一座拱门。

圣朱斯托(San Giusto)大教堂的钟楼是罗马寺院的一部分。操德语(奥地利人)的旧镇原名第里雅斯特(Triest),建在朱斯托山周围,山上有一座城堡(现为中世纪博物馆)和14世纪时由两个早期教会联合而成的圣朱斯托大教堂。现代的城市始建于1719年,位于靠近海湾的平地上,有宽阔的街道和典型的18世纪巴洛克式与19世纪新古典主义式的建筑。1850年代期间曾在附近为马克西米连大公(后为墨西哥皇帝)建有米拉马雷(Miramare)堡。

人口

截至2009年4月,有205,507名居民居住在的里雅斯特,其中男性占46.7%,女性占53.3%,在20世纪70年代,由于传统的工业钢铁和造船的危机,的里雅斯特失去了大约三分之一的人口,戏剧性的导致青壮年人口下降和快速的人口老龄化,18岁以下的人口占城市人口比例为13.78%,而退休老人所占城市人口比例为27.9%,而当时意大利18岁以下人口的比例为18.06%,而退休老人的比例为19.94%,的里雅斯特居民的平均年龄是46岁,意大利全国的平均年龄则是42岁。

在2002年到2007年之间的5年时间里,的里雅斯特的人口下降了3.5%,而意大利的人口则总体上增加了3.85%,然而,在最近的两年里,由于不断增加的移民人数,城市的人口在稳步回升,的里雅斯特的自然出生率仅仅只有7.63‰,在意大利东部是最低的城市之一,而意大利全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是9.45‰。

如今,的里雅斯特是一个边境城市,人口也是周边地区的多民族混合,占优势的当地的里雅斯特方言被称为的里雅斯特语(的里雅斯特语:Triestin,意大利语:Triestino),是威尼斯语的一种方言,这种语言和官方的意大利语一起在城市使用,而斯洛文尼亚语则在城市附近的一些郊区使用,的里雅斯特语被认为是当地的一种土生土长的语言(与斯洛文尼亚语、德语和伊斯特里亚罗曼语具有同等地位),城市里也有少量讲塞尔维亚语、克罗地亚语、德语和匈牙利语的人群。

在2009年末,意大利国家统计局估计有15,795名出生在国外的的里雅斯特居民,占城市总人口的7.7% ,最大的当地少数民族是斯洛文尼亚人,但的里雅斯特也有大量的来自于巴尔干国家的移民群体(尤其是邻近的克罗地亚、阿尔巴尼亚和罗马尼亚),这部分人占城市总人口的4.95%,亚裔占城市总人口的0.52%,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的移民则占城市总人口的0.2%。

的里雅斯特的塞尔维亚社区包括土生土长的塞尔维亚人和移民过来的塞尔维亚人。罗马天主教在的里雅斯特占主导地位,由于城市有大量来自于东欧的移民人口,受巴尔干地区的影响,城市也有大量的东正教基督徒。

的里雅斯特使用最普遍的语言有意大利语和斯洛文尼亚语、威尼斯语以及弗留利语,由于地理位置以及历史缘故,在该城也有少量的当地居民使用德语、伊斯特里亚罗曼语和匈牙利语。

城市名人

许多著名的作家在的里雅斯特出生或者在这个城市生活很多年,他们包括:

意大利语作家

恩佐·贝蒂扎(1927- )出生在斯普利特的意大利小说家、记者和政治家

毛罗·科瓦契奇 作家、记者

卡洛·路易吉·切尔戈利·塞里尼 (1908-1987)记者、作家

维尔吉利奥·乔蒂 诗人

克劳迪奥·马格里斯(1939- )意大利学者、翻译家和作家

比亚乔·马林(1891-1985)意大利诗人

皮埃兰托尼奥·夸兰托蒂·甘比尼 作家

皮诺·罗维雷多 作家

翁贝托·萨巴(1883-1957)意大利作家

西皮奥·斯拉塔佩尔(1888-1915)意大利作家

贾尼·斯图帕里奇(1891-1961)意大利作家

伊塔洛·斯韦沃(1861-1928)小说家、商人

苏珊娜·塔马罗(1957- )意大利小说家

富尔维奥·托米扎(1935-1999)意大利作家,生于克罗地亚乌马格的尤里察尼(当时被意大利占领,叫朱里扎尼)

乔尔吉奥·沃格拉 作家

斯洛文尼亚语作家

米尔科·班比奇 作家

弗拉基米尔·巴尔托尔(1903-1967)斯洛文尼亚作家

杜尚·耶林契奇(1953- )斯洛文尼亚作家、散文家和登山家

马里亚·米约特 作家

埃尔纳·穆塞尔 作家和翻译家

鲍里斯·帕霍尔(1913- )斯洛文尼亚裔意大利作家

阿洛伊兹·雷布拉(1924- )斯洛文尼亚作家、剧作家、散文家和翻译家

斯米良·萨梅茨 讽刺作家、翻译家

德语作家

西奥多·多布勒(1876-1934)诗人、文学批评家

罗伯特·哈默林(1830-1889)奥地利诗人

尤利乌斯·库吉(1858-1944)斯洛文尼亚裔奥地利登山家、作家

其他语言作家

约翰·埃斯特雷特 英语作家

理查德·弗朗西斯·伯顿(1821-1890)英国探险家、翻译家、作家、士兵、东方学家、民族学家、间谍、语言学家、诗人、剑术家和外交官,第一个到达麦加的欧洲人,在的里雅斯特去世。

詹姆斯·乔伊斯 (1882-1941)爱尔兰小说家、诗人

扬·莫里斯(1926- )威尔士民族主义者、历史学家、作家和旅行家

马利-昂利·贝莱(1783-1842)法国作家,以他的笔名斯滕达尔闻名于世

儒勒·凡尔纳(1828-1905)法国科幻小说家

建筑设计师与美术家

埃米利奥·安布罗西尼(1850-1912)意大利建筑师

弗兰卡·巴蒂奇(1940- )意大利美术家

莱奥·卡斯特利(1907-1999)美国美术商

图利奥·克拉利(1910-2000)意大利美术家

阿夫古斯特·切尔尼戈伊(1898-1985)斯洛文尼亚画家

弗兰科·卢因(1941-2005)斯洛文尼亚裔瑞典设计师

迈克尔·曼弗雷迪 建筑师

马塞洛·马斯切里尼 雕塑家、画家

尼诺·佩里齐 画家

鲍里斯·波德雷卡(1940- )斯洛文尼亚裔意大利建筑师

米埃拉·雷纳 画家

厄内斯托·内森·罗杰斯(1909-1969)意大利建筑师、作家、教师

伊万·伦迪奇(1849-1932)克罗地亚雕塑家

卢西亚诺·塞梅拉尼 建筑师

洛伊泽·斯帕察尔 现代派画家

吉杰塔·塔马罗 建筑师

约瑟夫·托明茨(1780-1866) 斯洛文尼亚裔意大利画家

演员音乐家和表演艺术家

米兰达·卡哈里亚 斯洛文尼亚演员

皮耶罗·卡普奇利 (1926-2005)意大利男中音歌唱家

拉法埃洛·德·班菲尔德(1922-2008)英国作曲家

安东尼奥·比巴洛(1922-2008)意大利裔挪威钢琴家和作曲家

乔治·多伦茨(1908-1963)美国演员

弗兰科·古利 小提琴家

阿尔弗雷德·耶尔(1832-1882)奥地利钢琴家

图利奥·凯济奇(1928-2009)意大利演员、编剧和电影评论家

米努·克尤德 斯洛文尼亚演员

埃尔维拉·克拉利 斯洛文尼亚演员

保罗·隆哥(1967- )意大利作曲家、指挥家

亚历山德罗·洛塔(1975- )意大利音乐家

莱利奥·卢塔齐 音乐家、主持人

毛罗·毛尔(1958- )意大利作曲家

安德罗·梅尔库 喜剧演员

亚历山大·莫伊西(1879-1935)阿尔巴尼亚裔奥地利演员

丹尼斯·诺瓦托(1976- )斯洛文尼亚裔意大利音乐家

洛伦佐·皮拉特 歌手

阿尔贝托·兰德杰(1832-1911)意大利作曲家、指挥家

恩里科·拉瓦(1939- )爵士乐家

泰迪·雷诺 歌手

维克托·德·萨巴塔(1892-1967)意大利指挥家和作曲家

米拉·萨尔多奇 斯洛文尼亚演员

劳拉·索拉里(1913-1984)意大利电影演员

阿历克斯·斯塔罗波利(1970- )流行乐手、作曲家

埃利萨·托福利(1977- )意大利歌手

卢卡·图里利(1972- )意大利音乐家、作曲家

伊万·拉西莫夫(1938-2003)塞尔维亚裔意大利演员

拉达·拉西莫夫(1938- )塞尔维亚裔意大利演员

企业家和商业领袖

詹弗兰科·古蒂 企业家

安德雷亚·伊利(1964- )企业家

厄内斯托·伊利(1925- 2008)意大利食品化学家、企业家

弗朗西斯科·伊利(1892-1956)匈牙利会计、咖啡机械体系的发明者

费德里科·帕科里尼 造船业大亨、企业家

记者和作家

塞尔吉奥·阿米戴(1904-1981)意大利编剧、小说家

西尔维奥·本科 记者、专栏作家和文学评论家

乔万娜·博特里(1957- )意大利记者

皮耶罗·多福斯 记者、作家

阿尔梅里戈·格里尔茨(1953-1987)意大利右翼政治家

莱奥·内格雷利( -1974)意大利记者

保罗·鲁米茨 记者

德梅特里奥·沃尔契奇(1931- )斯洛文尼亚裔意大利记者、作家和政治家

安·舒尔金(1931- )美国作家

政治家

约瑟夫·福歇(1759-1820)法国政治家

恩格尔伯特·贝塞德尼亚克(1894-1968)斯洛文尼亚政治家

威勒·博尔东 政治家

约西普·费尔福利亚(1880-1958)斯洛文尼亚律师、政治家

奥雷利亚·格鲁贝尔·本科 政治家

里卡多·伊利(1955- )意大利商人、政治家

米特亚·里比契奇(1919- )南斯拉夫政治家

加布里埃莱·萨尔多 意大利外交官

富尔维奥·苏维奇 意大利外交官

维托里奥·维达利(1900-1983)意大利共产主义者

约西普·维尔范(1878-1955)斯洛文尼亚律师、政治家和人权活动家

鲍里斯·济赫尔 斯洛文尼亚共产主义者、马克思主义哲学家

宗教人物

皮耶特罗·博诺莫(1458-1546)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外交官,1502年成为的里雅斯特大主教,并在1522年短暂担任过维也纳大主教

雅可布·乌克马尔 天主教牧师

维尔吉尔·什切尔克 天主教牧师、作家和政治家

学者科学家和知识分子

路易莎·阿卡蒂(1942- )意大利历史学家、人类学家和女权主义者

埃利奥·阿皮赫 历史学家

罗贝尔托·巴兹伦 意大利文学评论家和作家

弗洛里安·别西克(1849-1931)德裔语言学家、诗人

路德维希·波尔兹曼(1844-1906)奥地利物理学家

拉沃·切尔梅利(1889-1980)斯洛文尼亚物理学家、政治活动家、政论家和作家

詹尼·孔泰西 美术历史学家

法比奥·库辛 历史学家

吉洛·多福斯 美术历史学家

鲍里斯·富尔兰(1894--1957)斯洛文尼亚法学家、翻译家和政治家

阿图罗·法拉斯基(1933-2010)意大利遗传学家

圭多·高德施密特(1850-1915)奥地利化学家

鲍里斯·贡巴奇(1945- )斯洛文尼亚裔历史学家

斯皮里东·戈普切维奇(1855-1928)塞尔维亚天文学家、历史学家

玛格丽塔·哈克(1922- )意大利天体物理学家和科普作家

阿蒂丽奥·霍尔蒂斯 意大利文学史学家

菲奥雷拉·科斯托里斯(1945- )意大利经济学家

米兰·科舒塔 文学评论家

多罗·列维(1899-1991)考古学家

帕维尔·梅尔库 斯洛文尼亚语言学家

萨尔瓦托雷·平切尔莱(1853-1936)意大利数学家

约热·皮尔约维茨(1940- )斯洛文尼亚裔意大利历史学家

阿布杜·萨拉姆(1926- 1996 )巴基斯坦理论物理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

卡洛·希弗勒 历史学家

丹尼斯·夏默(1926-1999)英国物理学家

阿蒂利奥·塔马罗 历史学家

马塔·维尔吉内拉(1960- )斯洛文尼亚裔意大利历史学家

伊万·维达夫(1918- )斯洛文尼亚数学家

运动员

比亚乔·奇亚内斯(1961- )意大利拳击运动员

埃米利奥·科米奇 登山运动的先驱者

克劳迪娅·科斯洛维奇(1972- )意大利标枪运动员

法比奥·库迪奇尼(1935- )意大利足球守门员,曾在罗马、AC米兰队效力多年,他也是现托特纳姆热刺门将卡洛·库迪奇尼的父亲

乔尔吉奥·费里尼(1939-1976)意大利足球运动员

利维奥·弗兰切斯基尼(1913- ?)意大利篮球运动员

桑德罗·甘巴(1932- )意大利篮球运动员、教练

马特奥·格拉迪格(1880-1915)意大利国际象棋大师

玛格丽塔·格兰巴西(1979- )意大利女子花剑运动员

杜伊利奥·洛伊(1929-2008)意大利拳击运动员

塞萨尔·马尔蒂尼(1932- )意大利著名足球运动员、教练,AC米兰传奇保罗·马尔蒂尼的父亲

乔瓦尼·马蒂诺利奇(1884-1910)意大利国际象棋大师

蒂贝里奥·米特里(1926-2001)意大利拳击运动员

乔尔吉奥·奥伯韦格(1913-1998)意大利铁饼运动员

尼古拉·普林奇瓦利(1979- )意大利足球运动员

卡洛·里戈蒂(1906-1983)意大利足球运动员、教练

内雷奥·罗科(1912-1979)意大利足球运动员、意大利最成功的教练,曾执教AC米兰队多年

塔尼娅·罗马诺 花样滑冰世界冠军

塞萨尔·鲁比尼(1923-2011)意大利水球运动员、篮球运动员和教练

乔瓦尼·斯特费(1926- ) 意大利划船运动员

马克斯·托内托(1974- )意大利足球运动员,司职后卫,曾在罗马队效力多年

费鲁奇奥·瓦尔卡雷吉(1919-2005)意大利足球运动员、教练

伦佐·维基亚托(1955- )意大利篮球运动员

其他名人

哈布斯堡的马克西米连大公(1832-1867)奥地利大公、墨西哥皇帝

奥斯塔公爵阿梅戴奥王子(1898-1942)意大利王室成员、二战时驻东非意军最后一任指挥官

萨伏伊的玛丽·克里斯蒂娜公主(1933- )意大利王室成员

莉迪娅·巴斯蒂亚尼奇(1947- )克罗地亚裔美国厨师 、作家和餐饮业企业家

玛蒂尔德·波拿巴(1820-1904)法国公主、拿破仑侄女

迪米特里奥斯·卡里齐奥蒂斯 希腊商人

路易斯·安托万·德布劳兹·德·萨尔达潘纳(1811-1871)奥地利外交官、记者、作家

戈特弗里德·冯·班菲尔德(1890-1986)第一次世界大战奥匈帝国王牌飞行员,有“的里雅斯特之鹰”的称号

安东·费斯特(1808-1881)斯洛文尼亚裔奥地利牧师、神学家和政治活动家

保罗·赫恩雷德 演员、导演

托内·托姆希奇 南斯拉夫游击队英雄

西格斯蒙德·佐伊斯(1747-1819)斯洛文尼亚贵族、自然科学家

儒勒·凡尔纳(1828-1905)法国科幻小说家,曾在的里雅斯特居住,并在这里写下小说La Congiura di Trieste

姐妹城市

土耳其锡利夫里

土耳其昌克勒

意大利科莫

奥地利格拉茨

乌克兰尼古拉耶夫

城市球队

名字:的里雅斯特

英文名:Triestina

国语译名:的里雅斯特

球场:内雷奥·罗科球场

所属国家:意大利

联赛级别:意乙

参考资料

1.概况·马蜂窝网

目录
01
摘要
02
基本信息
03
历史
古代时期
哈布斯堡王朝统治时期
意大利吞并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的里雅斯特自由港A区
04
名称由来
05
地理位置
06
自然气候
07
经济发展
08
文化
媒体
教育
体育
09
旅游景点
城堡
教堂
考古遗址
岩洞
其他景点
10
交通运输
海上交通
铁路交通
空中交通
当地交通
11
建筑
12
人口
13
城市名人
意大利语作家
斯洛文尼亚语作家
德语作家
其他语言作家
建筑设计师与美术家
演员音乐家和表演艺术家
企业家和商业领袖
记者和作家
政治家
宗教人物
学者科学家和知识分子
运动员
其他名人
14
姐妹城市
15
城市球队